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907 4
2010-12-21
我知道是向右上倾斜的.有三个解释,价格粘性,工资粘性,错觉理论.我看了两份资料,一份是高鸿业的,就直接说是水平的了.那应该是简化过的吧.书后面解释新凯恩斯主义的时候用粘性工资理论推导出来了向上的供给曲线.
另外一份资料直接用劳动者的错觉理论推导出向上的供给曲线,其前提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是真实工资的函数,劳动者的供给曲线是名义工资的函数.即存在工资错觉.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还是都是正确的?三个解释都能推出,凯恩斯当时到底是以哪一个为前提的?
要考试了,帮帮忙吧各位,谢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2 14:01:18
建议楼主看看曼昆的宏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2 23:14:54
LS应该没看我打的字吧,曼昆那上面写的就是粘性价格,粘性工资,错觉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08:44:44
我看的高鸿业的书,我的理解:凯恩斯理论本身假设就是劳动市场不出清,如果极端一点工资刚性,AS就是水平的,如果工资粘性,AS就是正斜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21:27:01
货币中性预示着垂直的短期供给曲线。
另货币中性失效的理论都预示着短期供给曲线向上。换句话说,令货币供给有实际效应即可,这必须为经济引入摩擦、楔子和扭曲,否则就将产生货币中性。

我是这样理解的。粘性价格,粘性工资,错觉理论都是令货币具有实际效应的方法,应该不止这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