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虚伪
孔子最早对人的不可信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把无信作为人的最大弊端指出,上古真人似乎是假说,人一直是在各种形式的虚伪中存在的。因为人本身的虚伪,真理,爱,友谊都与之檫肩而过,人的言语的虚伪要签订合同,白纸黑字限制其谎言,人的行为的虚伪是和言语违背,就以法律去制约其行为。人性的虚伪性使人在各种形式中存在,形式即满足人性的虚伪,形式对低级动物而言毫无价值。但是形式满足人的虚伪。
文字中的虚伪。文字并不能把真理交出来,因为文字是人做的,人做的就有虚伪性,所以对于文字性的东西要怀疑,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就是对虚伪的消除。没有怀疑和批判,虚伪就会甚嚣尘上。自我也会在虚伪的文字中迷失。
口头语的虚伪-----谎言。谎言几乎占据人生的大部分。有时谎言出于无能,无奈,自我保护,有时谎言出于故意的恶意,出于见不得人的目的,出于沽名钓誉,人们用谎言保护自己就像用纸包火。
文化中的虚伪。文化的虚伪就是徒具形式,没有实质内涵的各种禁忌,各种迷信,崇拜偶像,流传各种不可思议的幸福列车的方法,魔幻术,催眠,愚民,对人的精神瓦解。这样的文化越普遍,人们越被虚伪欺骗。
艺术中的虚伪,艺术就是虚伪的技术,越是虚伪越好。艺术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就是成功。所以搞艺术的人需要防止自己的虚伪的本性加着艺术而常态化。诗歌是精神之酒,使精神麻醉,既不利于人生,也不利于本性。
网络的虚伪。网路为人们的虚伪加上一个无所不通的形式,这种形式更加使人虚伪无度,就是不想虚伪的人也希望在网络中胡说八道,而无知的人们会被这种虚伪的东西欺骗。最大的虚伪和欺骗会集中在网络中,因为这里一片狼藉,任何人都可以畅行虚伪而不受限制。所以,对于网络是言语最好-----怀疑。
数字的虚伪,图像的虚伪,质量的虚伪,价值的虚伪,意义的虚伪。。。。在各种谎言中,人们的虚伪是以其失败而终止的。但是后来有兴起新的虚伪。所以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孙子抓住了人性虚伪的本质。
当虚伪以各种变化的形式不断演变时,虚伪似乎就是真实的,这就是“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上的不一样”。虚伪也是不断翻新的。虚伪是本性,欺骗是实质。虚伪的本质都是为了欺骗,如果没有欺骗的利益,虚伪也没有目的性了。
文明使人们的虚伪更加伪装,因为各种形式之中的形式,使人看不到实质,形式也把虚伪变成文明本身。就像莫泊桑写的《羊脂球》中,逃跑的富商的爱国的虚伪,宁可把羊脂球作为代价去供敌人用,放他们快快起行。还有《项链》中,上流社会的虚伪。虚伪继续生生不息。万变不离虚伪。
当人们真正把虚伪丢弃后,就会看见世界的真实,那反而十分恐惧。因为死亡,灾难,不幸,疾病,瘟疫,。。。都是真实。虚伪就掩盖这样的真实性。虚伪也具有精神的价值的,-----就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