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832 4
2010-12-21
一直困扰我一个问题,看书里说本国获得的外汇储备由于会在本国银行体系中产生信用的扩张,也就是等同于发行货币了,所以通过债券的方式可以抵消掉这部分的影响,书中说发行等量的债券就可以抵消掉这部分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有1亿美元的外汇的话,要抵消这部分的影响就需要发行6亿多的人民币。这时候我的疑问就来了,当时这1亿美元进入国内,实际上通过银行体系,在货币成数效应的影响下,按理说应该产生了不止1亿美元的人民币才是,也就是说要抵消这部分对于超发货币的影响,按理应该需要发行超过6亿多很多的债券才能回笼这部分已经在市场上的货币了!
不知道自己说清楚没,哪位高人帮忙解答一下,刚看到个05年的新闻,说是中国用1亿5000万人民币债券对冲了200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里也没有考虑货币成数的影响,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年这2000亿美元近来可创造了不止这1亿5000万的人民币啊,好困扰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1 18:41:25
债券回笼货币也有乘数效应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1 20:48:51
债券应该是回笼民众手里的货币吧,这个已经是经过之前银行体系成数效应后的货币了,从民众手中回笼的这部分是当初存入银行所派生出来的其中一小部分吧,也就是说当初美元进入国内,央行被迫发行相应货币,这部分应该是高能货币吧,派生出了很多货币,然后最后到了民众手中,现在用债券回笼应该是民众手中的这部分呀,所以应该不能回笼所有的当初的美元高能货币才是啊 2# jackm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2 00:20:42
jiechencj 发表于 2010-12-21 20:48 债券应该是回笼民众手里的货币吧,这个已经是经过之前银行体系成数效应后的货币了
(不妨这样考虑)

这里先有几个概念:央行券、商行存单、其他债券——它们都是信用凭证,表明了持有人与发行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注意:它们都不必是纸质的)。央行券就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商行派生出来的“货币”,并不是央行开出(发行)的信用凭证(欠条),而是商行开出(发行)的信用凭证(欠条)。

再直观一些说,商行派生出来的“货币”,是商行开出的某些活期存单,而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央行券。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操作时,要用其他债券换回自己以前开出的欠条(央行券),而非换回商行以前开出的欠条(存单),从而经济中的基础货币会相应减少。

这里有两种等价的方式:

(1)公众先到商行那里取出存款(即提现:公众用自己手中的商行存单换回以前存入商行的央行券),然后用央行券换来央行手中的债券。

(2)即使公众直接用自己的银行存款购买央行出售的债券(即公众直接用自己手中的商行存单换来央行手中的债券),央行拿到这些存单后,就可以凭借这些存单向商行“讨回”自己以前开出的欠条(央行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2 13:33:41
这里涉及的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问题,可以参考货币银行学相应章节。
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基础货币+其他负债
其中基础货币包括发行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准备金
当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外汇储备计入资产方,投放出去的人民币计入现金或商业银行准备金。这样基础货币就增加了。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所以当基础货币过量的时候,人民银行就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人民银行其他负债增加、同时减计商业银行准备金。这样基础货币就降下来了
也就是说,通过央票进行冲销是在中央银行负债方项目之间进行腾挪;另外一种冲销的办法是进行回购,同时缩小资产方和负债方规模。
详细过程你还是看看书,比较清楚一些。理清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