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剑辉同时指出,**为配合一些行业或产业政策,可能还会在部分领域进行单独指导.例如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可能就企业资质来说,一些企业可以以十分低廉的利率获得银行资金,但由于这一行业受到**的管控,最终不得不以较高成本融资.
**银行业的变革**
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内,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利率已经充分实现市场化定价了,利率市场化正在进入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深水区,这将带来银行业盈利模式和竞争格局的巨大改变.
王剑辉指出,由于放开利率的初期很可能最先从放宽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入手,短期内可以促进银行业绩的提高,但这对银行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的定价能否真实的反映出风险,还有面对竞争时如何定价等等,这些都是银行在最初的过渡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他指出.
周小川指出,中国将推动达标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划定范围并提供激励.但他同时要求商业银行也要有自我承担损失的准备,要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
而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是,这将改变银行以贷款为主要创收手段的盈利模式,从而导致银行业的变革.
上海一银行业人士认为,在存贷款利差保护下,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传统大行仅凭借其规模优势就可坐享丰厚收益.
郭田勇也指出,对银行肯定是有很大的影响.负面的影响因素是利差将会缩小,从而影响以贷款为主要创收手段的盈利模式.但正面影响更主要,由于放开了利差,定价能力的强弱将能促进银行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促进银行培养竞争力.
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由央行直接制定,银行仅在一定的浮动区间内拥有定价权.以现行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6%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50%来看,二者超过3%的息差使得银行仅凭单纯的放贷业务就可以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利润来源,银行因而十分缺乏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动力.
"一旦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决定银行盈利能力的就不再是规模,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上述银行业人士指出.
他认为,小银行可以通过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水平,也可以通过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吸引个人客户,银行业竞争格局将由此改变.当然,大银行面对客户资源流失和利差收紧的双重压力,必定会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中间业务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当然,由此给寻求资金的企业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选择和更充分的竞争必然使他们可以获得最优的利率,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助力衍生品市场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前提,因为基于非市场化的利率设计的衍生品,可能面临衍生品价格估值出现较大偏离,以及市场扭曲等问题.
就在周小川行长此番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讲话前两天,央行麾下的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NAFMII)即表示,将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该协会一个多月前刚刚启动了被称为中国版CDS(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北京一券商交易员表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很大空白,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弥补这一空白,并发展完善这一市场的必由之路.
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初步具备在金融市场推出各类衍生产品的基本环境.货币及债券市场发展,初步形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两家合资货币经纪公司已在中国成功运行,第三家即将开业;上海银行间市场清算所也已筹备完毕.
金融衍生品市场繁荣了,作为其发展基础的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也将日趋活跃,活跃的融资市场对企业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这些的直接体现就是,未来不论是银行贷款利率还是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成本都将进一步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