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真相是什么
其实firm也有报表,作为中外合资企业每年也需要被审计,只不过不给我们看罢了。做过几年审计的同事都知道,firm经常委托一些第三方公司去调查自己客户的财务资料,也就是那些客户在工商局呈报的年度数据,只要花上600块钱,填上一个公司名称,过上一个礼拜,就能拿到一个公司的报表,firm的我想也不例外。我曾经想过花上2000块钱调查一下几个firm的财务资料,看看他们的2009年过的有多么艰难。
后来我终于没有浪费2000块钱,因为每年注册会计师协会都会有一个事务所的百强评比,现在的评比指标越来越多,倒是给了我们不少信息。我拿出四大的过去5年的数据做了一下对比。如果有兴趣的同事们,可以到CICPA的网站上去看原始数据,我保证所有数据来源准确,并没有重大误差,数据在所有重大方面反映了四大firm在过去5年的经营状况,没有现金流量。
(一) 分析之一. 各firm的年度收入分析
图示-1:各firm年度总收入*(万元)
*该总收入包括了审计收入和非审计收入,鉴于各firm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审计收入,此处并未分别分析,如果想要更详细的资料,请refer to CICPA网站上的数据。
通过上述图示我们不难发现,除了EY因为过去几年的激进扩张,受到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收入下滑可能出现经济困难以外,其他firm只是经历了微小的收入下滑,DTT下滑5%,PwC下滑6%,KPMG下滑9%。Firm收入下滑5%-10%,员工收入下滑40%(30%的降薪和10%左右的无薪假期),我们共度的是时艰,这帮孙子共度的是时奸吧。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找一个减薪的理由太难。其实EY2008年就开始因为经营问题大幅度裁员了(从2007年的5500降低到2008年的4100人),同一年其他三大firm还在扩张(从12500增加到了13800人)。到了2009年其他三大的跟风裁员和减薪,名为应对经济危机,实际不过是在共同行使一个行业垄断。不约而同的同样幅度的降薪,裁员和无薪假期,这其中必然有四大firm之间的密谋。请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一帮来自不同firm的作为竞争对手的千万富翁们在一起,讨论A1的工资是涨100还是150。这样的场景令人作呕。借EY因经营策略不善导致的人祸,来伪装所谓的经济危机的天灾,才是这帮畜生的真正嘴脸。
(二) 分析之二. 各firm的从业人员数量变动分析
我们再来看看从业人员人数的分析。我们知道,几大firm每年到了招聘季节都在吹嘘自己在中国大陆每年要招1000多人,从而间接给不能做广告的他们做宣传。实际去年招聘的人数,预计在600人左右。那么四家firm加起来,就差不多是2500人。按照CICPA的数据,四大firm 2008的从业人员有约18000人,到了2009年则缩减为15700人,减少了2300人。也就是说,四大firm在2009年的自然流失加上裁员为4800人,占所有人数的27%。我知道firm内员工的自然流失率大概在每年15%,这也是firm可以接受的流失率。在经济危机里,因为外面市场环境不好,大家都多看少动,流失率不超过10%。也就是说四大firm在2009年至少裁员3000人,占所有员工的17%。裁掉的员工薪酬水平比新来的小朋友的工资水平高出不少,通过裁员,公司至少节约了15%以上的员工成本。
其中尤其要谴责KPMG,从2008年的4900从业人员降低到2009年的3700人,整整减少了1200人,占四大firm从业人员降低的50%以上。同胞本应在,相煎何太急?
(三) 分析之三. 各firm的从业人员人均为firm带来的收入分析
图示-2:各firm员工人均为firm带来的收入(万元)
抛开EY不谈,通过上述图示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裁员,firm完全保证了每个人头所给他们带来的收入,每个人60万。但是不要忘了,同样职位的一个人,2009年的成本却比2008年降低了30%。同样的一个第二年associate,2008年的成本是:每月7500*140%(含福利保险)*13=13.7万,而2009年的成本是:每月5500*140%(含福利保险)*13=10万。在人均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收入的持平,甚至还有KPMG这样因为大幅度裁员而导致的20%的年度人均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