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美国佛教的现况(薛维格)
美国佛教目前的发展,并没有台湾那么兴旺,但是发展的轨迹却非常相似。它有三个主流,即中国禅宗、藏传和南传佛教。
禅宗,在二十世纪初就由日本传入。一九五○年代因为铃木大拙的著作及讲学,更是兴盛一时。目前,已步入平稳发展的状况,虽然还是以禅坐为主,传法的新生代美国禅师,时兴地走向社会公益,如临终病患的照顾及无家可归的协助,号称为入世的佛教(Engaged Buddhism),这与人间佛教的走向如出一辙。一九七○年代,则是藏传及南传佛教弘传的时期。弘扬南传佛教的美国禅师,大部分是泰国阿姜查、缅甸马哈西和葛因卡的学生。其中历史最久、组织最大的,要算处于东部的「内观禅坐中心」。它由康非得(J. Kornfield),葛斯旦(J. Goldstein)及萨西堡(S. Salsburg)主持,活动也是以禅坐为主。跟日本禅宗的信众一样,内观行者,大部分是因为无法在基督教找到心灵的归依,而企图由打坐来处理家庭、工作及日常的问题。美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大部分人没有前世或来生的观念,在这一生能够活得美满幸福就是最高的目标;也就是说,很少人有解脱的思想。在美国弘法的老师常常举办会议,「美国佛教的走向」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8)。弘扬南传佛教的美国老师中,比较关心这个问题的,可以葛斯旦为代表。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即到印度、泰国及缅甸参访名师,一九七○年回到美国。最近,他在「内观禅坐中心」成立一个提供信众长期闭关的道场。在下面的访问中,他表达了如下的理念:
问:在家修行也可以跟出家专修达到相同的功夫,这个想法越来越流行了,您认为可能吗?
答:可能,但非常少。的确有在家成就的例子,但不多见。一般在家人大多忙碌,而且有好多负担,修行需要时间,说它跟出家有同样的效果,并不符佛陀的教法……。
问:没有专门修行的大环境(没有解脱道的提倡),是否会影响在西方传法的法师及修行者的成就?
答:我怀疑,我们这些修行者可以赶上亚洲真正的成就者,我没有看到这样的西方人……。(9)
他在这段采访中,也提到缅甸禅师班迪达(U. Pandita)对法的价值观及人的价值观的看法。若以人的价值观来衡量,那么佛陀就不用放弃家庭而去修道,因为人的价值观的最高目的,在于处理人际关系;但是法的价值观的最高目标,则是开悟解脱。葛斯旦认为,大多数人修习佛法是为了达到
人的价值观,但法的价值观才是佛教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他提倡长期专修。
目前在美国,西藏佛教可说是影响力最大的团体。格鲁派注重思辨,所以在学术界起了很大的作用。宁玛派及葛举派还是保持他们强调修行的风格,虽然大部分的信徒还是以人的价值观为依归,但在东西两岸,仍可看到不少以「三年三月」为期的闭关中心。这方面的美籍老师,可以华理士
(Alan Wallace)教授为代表。他年轻时跟格鲁派出家,受过传统的佛学院训练,回美后还俗结婚,在史坦福大学拿了宗教学博士。目前,在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任教。因为他曾取得物理学硕士,当**喇嘛与科学家对谈时,他与锦巴格西同为英文翻译。他的译着作品非常丰富,博士论文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止品」的英译及批注,重译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与葛处宁波车学习「大圆满」时,也翻译了不少这方面的实修典籍,是一位很标准的佛学专家及行者。
美国佛教的接班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自由地吸收或舍弃佛教的教理及体制。虽然大部分信徒及老师还是以处理今生的问题为重点,上面的叙述还是可以显示,美国佛教的主导人中仍有人认为,解脱道是佛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很明显衬托出解脱道的重要性。
〔佛教的三种类型〕
我们若把眼光转移到南传与藏传在亚洲传播的国度,来观察佛教在那边发展的情况,也可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的效果。西方学者应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南传及藏传佛教已有多年的历史,佛教在这些国家里展现的方式可分为三类 (11)。
一、实用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佛教徒,通常只有兴趣与地方神灵沟通与祭拜。在南传国家,这是巫师(并非出家僧人,甚至非佛教徒)的职责;在藏传国家,则是喇嘛的职责。
二、因果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佛教徒注重因果、过去世及未来世及培福增长功德。在南传国家,这是僧众的职责;在藏传国家,则是僧众及喇嘛的职责。
三、解脱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佛教徒,注重解脱生死,趋向涅盘。在南传国家这是少部分专修的行者的职责;在藏传国家,这是密宗行者的职责。
上述的第一种类型,在台湾是接近于地方信仰,譬如拜妈祖这种的活动。「人间佛教」则是第二类在台湾发展的典型。目前台湾最缺乏的,可能是志求解脱的僧俗四众。解脱倾向的行者,在南传国家虽然是少数,但还是流传,至今不断。近代最出名的高僧,莫过于泰国阿姜曼、阿姜查这一流派的「森林禅师」。(12)他们虽然是少数,但美国南传佛教的传入,他们功不可没。这倒令我想起日本的道元禅师,他在天童寺开悟后,思师如净禅师给他的告诫:
汝以异域人,授之表信,归国布化,广利人天,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祇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绝。
虽然开始时只是一个半个,但涓涓细水终成巨流,道元及其门徒毕竟建立了日本绵延至今的曹洞宗。
「人间佛教」的理想是非常崇高的,如印老在他《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一书中就提到:
以成佛为理想,修慈悲利他的菩萨道,到底要经历多少时间才能成佛这是一般所要论到的问题。……其实菩萨真正发大心的,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只知道理想要崇高,行践要从平实处做起,「随分随力」,尽力而行,修行渐深渐广,那就是在「因果必然」的深信中,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功到自然成就的。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数学及统计系正教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