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91 1
2010-12-25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钟书于1994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汤汤水水。阿瑗于1995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信息。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失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一晚看完了杨绛的回忆小说,特此录下了全书最后一节,作为对钱杨一家的惦念。钱于后世,有如诸葛大名垂宇宙,但是大师生前寂寞,也许只有杨能知道。钱的学术造诣,我毫无研究,不敢置喙,但是他们一家三口,安贫知命,爱书如痴的生活,又相互扶持,血浓于水的亲情,真的让我好感动。
可以说书里很多情节,我都是亦笑亦泪中读完的,茫茫归途,魂归何处,已经不是终极的目标,有这样的一辈子,夫复何求?其实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其完美,恰恰在于其残缺,杨的言外之意,我想我懂了。

钱的作品我读的很少,一些散文,《石语》《围城》比较仔细,《宋诗选注》只是草草翻过,感觉到钱的平和冲淡背后,确实有种九天俯视的味道,有种尔等安识吾诗之妙的傲慢,这也是我唯一不怎么佩服的地方,虽然彻底地无分别确实很难,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许他的傲慢就象爱因斯坦的心不在焉一样,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小习惯,但是学问到了他那个境界,是否应该停止追求量的积累了,既然你已经致知了,何必不停地格物?英雄回首即神仙。要是他愿意放弃一点点执着,也许收获的就是大大的健康。这是大师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也许我太理想化了,权当笑话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6 15:16:55
楼主阅读广泛呀!还请多多发原创贴!一点建议:目前您的贴子形散,如果能够结构化地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和主见,那样会更好些。领域上可以向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上贴近!谢谢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