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bailing 发表于 2010-12-26 10:18 
文/方舟子 2010.12.26 武汉大学新任校长李晓红的详细简历(见百度百科、人民网教育频道和科学网)称其“1989年至1991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中新社也称其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2-24/2746032.shtml)。三年时间获美国正规大学博士不寻常。美国博士论文数据库找不到其论文。此期间他只发表过一篇第4作者论文(Tze-Pin Lin, Michael Hood, George A Cooper and Xiaohong Li "Wear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bits" Wear, 156, pp 133 - 150, 15 July 1992.),不太可能以此获得博士。
武汉晨报(http://news.163.com/10/1225/02/6ONFJUL200014AED.html)称李为“工学博士(中国重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其实应是重庆大学博士,只不过在伯克利做过研究,就自称联合培养,伯克利是不会认的,不信请他出示博士文凭看是否有伯克利的认可。
注:在我在微博上指出这个问题之后,百度百科已改成“1992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我是十分不理解
方舟子的打假的出发目的,如果单纯的说打假还有正义感的存在,可是每一次都是寻找名人,以及一些学者来做文章,实在有点过了,其目的是想借用他人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是纯粹的为了炒作,如果你是一个学者,自己用心的高点研究为国家做点贡献,而这累人,或许是闲着无聊跑到美国数据库去查询别人的历史,能给社会带来啥子,除了一时的骚动,并且请大家也不要看一面之词,个人认为
方舟子拿着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来做文章,也作假之嫌
1.联合培养是国家搞的,例如:工学博士(中国重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其含义本身就是在重庆大学读博士,期间到伯克利分校做过交流,一般是1-2两年,拿的学位当然就是重大的,中国具有这样背景的人,大有人在,再说李晓红本人并未说,自己拿到伯克利的博士学位,只是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现在国家每年还有一定名额,一般在985.211高校,
大家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我个人非常不欣赏,方舟子,这类人物,对于社会的正面价值不是很大,除了炒作,炒红了自己外没得多大的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