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里娃到院士 6月2日,全国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在台下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报告的院士中,有一位神采奕奕、满脸笑容的中年人很显眼。他就是从湖南省浏阳大山里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周其凤。
曾经几次面临失学的农家孩子周其凤,做梦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他会考上北京大学,会到美国去读博士,会成为中国年轻的院士之一。
5岁10个月进小学 1947年初冬,浏阳。一名叫吴美华的乡村女子,生下了一个哇哇啼哭、瘦弱不堪的男孩。
也许,母亲期望儿子像凤凰一样的超群脱俗,这个一字不识的女人给儿子取了一个在乡村并不常见的名字———周其凤。
1953年,看着背着书包往学校去的大孩子,6岁还不到的周其凤居然也想上学了。
“你才多大啊?”
“我7岁了呢。”周其凤亮亮的眼睛毫不畏惧地望着老师。
“我已经问过你娘了,你连6岁都没有呢。”老师挥手拒绝说。
“我不管,反正你不让我报名我就天天来。”小小的周其凤不知哪来的倔劲,硬是跟老师“耗”上了。
最终,5岁零10个月的周其凤,终于坐进了教室———虽然破烂,但那是教室啊。
母亲吴美华虽然一字不识,但在儿子上学这件事上,还是非常开明的,她竭尽全力支持。
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别说交学费买纸笔,就连吃饭,有时也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周其凤记得清清楚楚,大概小学快毕业时,他用上了一支母亲花7分钱买的“点水笔”,他格外宝贝地用着,可突然有一天,“点水笔”不见了,从来舍不得打他的母亲流着眼泪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最后,还是一个特别喜欢周其凤的奶奶卖掉几个鸡蛋再买上一支同样的笔才了事。
当时最渴望做司机 “那样的苦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40多年后的今天,周其凤感叹着说。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周其凤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并且被录到浏阳市一中。当时他倒并没想到要上大学,只是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要走出大山进到城里去,当时他最渴望的是做一名汽车司机。可之后参加高考,周其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北大4年,经济上周其凤不用操心,因为他获得了最高的助学金———19.5元。那时候,一般工人的月工资才十几二十块,“我突然感觉自己成了富翁。”周其凤说。
那时并不喜欢化学 经济不愁,可另一种困惑紧接着就出现了。过去在中学,由于条件所限,周其凤几乎没做过什么试验,而学化学,几乎每节课都要做实验。
面对那些乱七八糟的瓶瓶罐罐和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周其凤很有些头疼。《其实我那时并不喜欢化学》,难怪30多年后周其凤成为科学院院士,还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暂时不适应没关系,但不能落于人后。周其凤拿出自己惯有的倔劲和吃苦劲,拼了命往前赶,很快,各门功课都得心应手了,还被同学们先后选为英语和数学课代表。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一年还不到,“文革”来了。
但就是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周其凤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几乎所有的人在“闹革命”的时候,他借了本英文版的《普通化学》,没事就拿出来读。
那个年代,明目张胆地读原版书,除非吃了豹子胆,周其凤晚上偷偷钻到蚊帐里被窝里读,有看不懂的句子,他就整段整段地背下来,第二天再找老师请教。
就这样,一本厚厚的原版《普通化学》,周其凤一字不落地读了两遍,许多段落甚至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
不到3年拿到博士 1978年,潜心耕耘多年的周其凤厚积薄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师从我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之一的著名化学家冯新德。
“导师爱国情浓,在那样的年代里,也曾身处逆境,但他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始终不渝。”周其凤说,有一阵,他总有被巨石压抑的感觉,无法解脱。跑去见先生,先生正色道:何不寻石间裂缝以出?若出得石来,仍有阳光雨露可活汝也。“告别时,我心中有了一片明亮。”
读冯老的研究生还没几个月,我国招收赴美留学生,周其凤又幸运地被录取———那一批全国只去8个!
同学们怎么也没想到,周其凤这个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还雄心勃勃地要读博士!
分秒必争。周其凤除了吃饭睡觉,
其余时间都泡在实验室。只用两年零7个月的时间,周其凤就正式获得博士学位。以如此之短的时间获博士学位,这是美国麻省大学历史上的惟一。
坚持,合作,不赶时髦 1983年5月,怀揣着博士证书的周其凤,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北大。
特别崇拜毛泽东、恪守“先做人后做事”的周其凤;做了博导还到火车站接学生,把学生的行李箱一口气扛到4楼的周其凤;有了新奇设想总是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并将成果署上学生名的周其凤,一门心思扎到自己的研究中去了。
周其凤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液晶高分子。但是,周其凤涉足这一领域时,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其凤提出了他著名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概念。
这个概念一提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同行们纷纷从不同的科学视角、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周其凤提出的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证实这一概念极具科学性。
1997年,周其凤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52岁的周其凤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老师,您能不能告诉如今的年轻人,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采访结束,我忍不住这样发问。
“坚持,合作,做任何事,绝对不要赶时髦,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只管尽力努力、扎扎实实地去做。”周其凤回答说。 (据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