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74 7
2010-12-26
我是一个消极悲观的青年,正是缘由于此,我很警觉,也总是顾虑太多。但是我深深热爱我的祖国,党和和人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信仰。所以我坚持写下此篇文章。 在这学期刚开学不久的第一堂国际金融课上,王老师要我们思考怎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决我国春运拥堵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行政分配、单纯提高价格和歧视性提价等方案,我给出的建议是,建立公民信息资料库,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实行不同的弹性制价格。因为我们要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感受。。最后老师给出的最优方案是靠提高价格来解决该问题。理由是经济学就是崇尚价格机制,市场万能,而且还可以增加GDP。 关于GDP,我想到某老师举的一个很幽默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开车时出了车祸,受了重伤。这对于其家属和亲戚朋友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好事。修车增加了GDP;医院为其疗伤增加了GDP;亲戚朋友来探望买东西、打车、消费也增加了GDP。这说明GDP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是相一致的。GDP不是最重要的,人民的幸福才是根本。 不可否认,从我国1978年接受市场机制和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世界展示了一个腾飞的中国,一个经济奇迹。头脑发热的人们愈加迷信市场体制,愈加迷信帕累托最优。学过经济学的人士多数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进而增加社会福利。而关于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我对其科学性持怀疑态度。人们之所以认为它很科学,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背后的“相对贫困”规律的存在。由于相对贫困的规律,福利没有增加的人群会由于另一部分人境遇福利状况的改善而其福利状况会相对下降。而这正有悖于帕累托改进之本意“一部分人的福利在不损害其他人福利的情况下有所改进”的原理。为了进一步说明相对贫困规律的存在和帕累托改进的不科学性,我举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来说明。假如社会仅有51人,一个老板和50个员工。起初员工的工资都是1000,后来有40个人的工资被提高到2000,另外10人的工资不变。这似乎符合帕累托改进,即有40人在未损害其他10人的福利情况下其福利改善了。而事实上另外的十人福利会由于相对贫困规律而下降。从货币意义上讲,有40人的购买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商品需求增加,势必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即另外10人的购买能力下降,福利受到损害了。 笔者认为,帕累托改进与相对贫困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社会资源总量的相对固定性。即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了,意味着他们有能力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由于资源总量的固定性,另一部分人潜在的占有资源的能力必然会下降。 我再用我国经济发展前后对比来论证我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估计普遍落后,但是人们的生活平静祥和,人人当家作主,人人都很有尊严地生活。而现在,我国的官本位风气、官商勾结之现象盛行;当考公务员成了青年普遍的追求;当入党成了精英们争夺资源与利益的平台;当“农民工”、“乡巴佬”等词汇被世事赋予了感情色彩;当“弱势群体”、“屁民”等词汇在网络上的频繁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圣经》中的原话是“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也许有人想反驳了,他们的理由是世界上的物质资源总量是固定的,但是可以通过技术、知识等其他非物质因素来实现帕累托改进。而我在这里要说明,技术等非物质因素是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源存在的。这些因素仅能改变物质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过程。物质是其存在的根本,这也符合马克思哲学的物质原理。正是由于技术等非物质因素在社会活动中的贡献不好衡量,有一部分人依仗着“效率”、“技术贡献”占有大量资源。这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如某些国企老总年薪过千万。钱虽然不是直接的资源,但它是资源的代金券。 我们慈爱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说:一个好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分不开的。现由我来给读者阐明其深意。我国的GDP是迅猛增长了,但是人民的工资待遇却未能同步提高。这说明我国每年新增加的财富被少数人“偷”去了,效率就是他们明目张胆地“偷”的幌子。正是由于这少部分所谓的精英掌握了大量的资本与资源,便将大量闲置的资本投入到房产等领域进行投机。我国国企凭借占有的大量资本来当“地王”,损害民众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民众的感受。这也是我国房产畸形,房价明明已远超过民众的支付能力却仍飞涨的原因之一。之所以要强调伦理,不光是为了公平正义,还涉及到人们的道德风险。而无论是公平正义还是道德风险都关乎社会健康与稳定。 假设我国年月平均工资为2000,市场无风险年收益率为10%,那么仅从货币角度来看,22万的资本一年的收益抵的了一个人一年的工资。因此,如果不考虑道德等其他因素,一个人也就值20余万元。换句话说,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愿意为20余万干出任何事情,包括有违良心、法律和尊严的事。进一步说,总体人们的收入越高,其道德风险越小,社会越和谐稳定。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中潜在的危机就越多。故温总理说了,要调整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但是不是能够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我们还拭目以待。也许,只是工薪阶层可以满足一部分利益。而真正的低收入阶层人群叫苦之呻吟是很难被上层所听到和关注的。 也许经济现状会影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当社会上资本和关系的作用远远大于知识的力量的时候,在校的大学生们便迷茫了,而有关系、有资本的嚣张了。大学里纯洁之风气也越渐变味了。试问我国有多少民众,有多少青年仍然坚持共产主义之信念?据我了解,不太多。我倒到想提一个建议,我国的所有高校都应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必修课,来加强青年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但是教育当局未必就敢,因为我国之现状就正如《资本论》中马克思描绘的18世纪欧洲的现状。如果人人都拜读了,那么势必导致他们的醒悟,进而愤怒。反之,如果人们不学习《资本论》,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将会渐渐淡去。这,是一个矛盾的困境。 因此,要说我国现在社会有多和谐,民众有多幸福,我未敢肯定,幸福的是工薪阶层及中产阶级以上的,因为离开物质谈幸福,就是乱弹琴。我倒觉得社会现阶段是矛盾重重,暗流涌动,如同地壳下的越积越多的岩浆。广州某地最近的一次罢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现状仍未改变,光靠文化当局强制性地禁播蜗居是不行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蜗居问世,矛盾的总爆发就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对于如何改善我国经济现状和增加民众的幸福感,我认为:首先作为我国执政党尊敬共产党要把为民众谋福利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稳固政权而为人民服务;还要尽全力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消灭“灰色收入”,消除贪污和腐败。 毕竟大家幸福才是真的幸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不能把任何一个阶层的民众落下的。不然,何必称之为社会。最后我祝愿我们祖国繁荣昌盛,所有民众安康幸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6 23:08:55
好东西  分析的很好  支持原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6 23:50:03
zf等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应该是及时公开正确的信息和数据,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总是遮遮掩掩。(不过如果单为春运车票这事而建立公民信息库,这代价有点大…这容易暴露个人信息,而且增加了很多交易成本(公民个人情况也是会变的)) 个人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先提前一个月到各单位(包括建筑工地)统计,并根据情况决定增加临客;适当延长假期,错开放假时间,并对临近假期结束的票价按日期定价,越临近最后一天,越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0:18:48
如何解决?权贵当道,要改变现状只能自上而下的变革(自下而上的革命时机不到),而当一个人蜕变为权利层之后,他就没有这种想法了,也不会在关注这些东西了,他们只想到巩固自身位置和既得利益。其余一些表面文章只是他们完成这些的掩饰。这就是人性。千年历史造就的人性,慢慢来吧!我这一辈别想什么大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9 12:16:13
1# yongss1111

不要消极悲观,至少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2:42:17
恩好,就是随便晒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