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33 6
2010-12-29

今年二季度的通胀率应在9%以上


----真实的通胀率到底是多少?透视制度性的经济数据失真


经济学家 许小年


2010年8月4日


  地方**发布了上半年的GDP,据媒体的核算,各省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多出了1.4万亿,两者差了9.9%。这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数据自相矛盾,与统计方法没有太大的关系,方法是全国统一的。令人尴尬的1.4万亿也不能用统计误差来解释,误差应该有正有负,加总起来后相互抵消,不至大到10%的地步。统计官员的疏忽与失职吗?同样说不通,疏忽怎么会是同一方向的?清一色的多算而没有一家少算。

  无需著名经济学家的分析,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得出结论:要么地方**浮夸虚报,要么国家统计局有意压低,要么两者兼而有之。地方为何虚报?这是公开的秘密。GDP乃最重要的政绩指标,关系到上司的仕途和官位,地方统计局焉能不知?领导的高升就是下属们的未来,数据就成为烘托和造势的工具。

  国家统计局为何要压低?这是未经证实的假说,姑且以小人之心,冒昧猜测。中央**追求不同的目标,“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请注意,是“平稳较快”,而不是越快越好。去年上半年GDP增长7.4%,今年上半年11.1%,已经有点大落大起的味道,若中央的数字也像地方的那么高,可就显示不出宏观调控的艺术了。

  看不懂的还有通胀数字。今年上半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见报,地质灾害更是去年同期的十倍多!(照这速度增长,到2012年一定是天崩地裂,被好莱坞不幸言中)。无论天公地母怎样肆虐,农业生产似乎没受什么影响,CPI仅上升了2.6%。有这数字在手,领导信心满满地宣布:经济正朝预想的方向发展。
  没有证据,咱不能说CPI数字有假。想起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何不用货币供应验证一下通胀?于是找出狭义货币M1的数据,做出了下面的这张图。

  果不其然,M1的变动很好地解释了CPI通胀率,尽管影响不是当期的,而是滞后六个月。换句话讲,这个月的CPI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六个月前的M1。考虑到时滞效应,图中的M1错后了六个月。
附件列表
M1-CPI.jpg

原图尺寸 45.12 KB

M1-CPI.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30 00:44:06
吻合的也太好了呀
好像文章不全啊。。还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08:56:17
哑口无言  无话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09:00:39
这是官员们的心照不宣的秘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 10:51: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18 08:17: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