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030 1
2011-01-02
2011年是个什么年份?去年我去看世博遇到回国的J,这个挑剔难搞得老帅哥还没定性,我就和他说,你2011年11月11日11点11分坐上111路公交车,在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上海植物园下车,碰到第一个多看你1眼的女生,就是你的那个她了,而且,一共18个1,你还要发的!J说:哥,这太难了,11点11分是搭不准的,111路开车的又不是我爸,再说下来没人看我的话,这一下就少了五个1,变13个1了,标准的“十三点”啊!
      
       乖乖,从“要发”到“十三点”,人生起伏好大的呢!这可能就是2011吧;
      
       每到年关,股市中人都会对来年做一次把诊号脉,为自己的来年做一次规划,所得的结果,也是跌宕起伏,有个很好玩的事情是似乎好像貌似机构每年对来年做的预测和十大金股都有“要发”到“十三点”之嫌,这个出现的概率如此之高,不由得让人唏嘘,其实我觉得,这个本来就是强人所难的事情,按某一个时间单位来划分股市是牵强的,虽然时间实际上是股市最重要的函数,但你年年按一个定式去搞,市场多数不理会的;我个人认为,市场的大趋势,一年或者数年,做一次判断就足够了,剩下来的时间,要紧跟市场的脉动步骤,把每一阶段里表现上乘的好公司,收入囊中,这个,可能是利益最大化利器;而对一个能持续一年或数年的大趋势的判断,需要的素材和佐料,应该不是短期的某几个政策所能涵盖的,那很可能会错判;
      
       在我写此文之前,我首先拜读了不少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文章,总结一下,集中在通胀、货币政策紧缩趋势、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这三个方面,应该说也是掷地有声的,是干货,这三棵树直直的竖在我们眼前,撒在我们脸上一片阴霾,如果我们要乐观的话,跳过这几棵树,那满眼绿州的森林在哪里?
      
       1. 通胀
       我现在在北美,刚好赶上一年一度的消费盛宴----BOXING WEEK,这个词用得很形象,就是买东西不用BAG,用BOX,大箱大箱往回搬的,商品也确实超便宜,电器,家用,家具林林总总,可以半价再半价,就算在平时,这里的化妆品店里,不管什么GUCCI、雅诗兰黛、CD、香奈儿或者范思哲香水,都没什么高贵范儿,按首字母顺序一字排开在陈列柜里,标签上的数字都是两位数,而且大多数都在20上下的;总的感觉,物价比前几年还便宜了;月末美国主要经济数据都很好,尤其是消费数据的增长创了5年新高,这着实有点矛盾,因为似乎这边有点通缩的意思;但是消费热情却看涨;当然,油价是涨得;相较于美国金融危机后大把的撒钱这个背景,这钱沉淀到哪里去了呢?对此经济学者有一大堆冗长而逻辑并不合辙的解释,我看不懂,我能看懂的是当时这钱确实该撒,如此充沛的流动性没有引发通胀,但是实施以后遏制了经济形势恶化,同时大大刺激了国民的消费热情,对于美国这样的经济体,消费信心是一个最重量级的经济指标,现在她恢复到了经济危机以前还要好的水平;由于美国的CPI指数里,居住成分占据了42%的权重,而目前住宅市场仍然处于低谷,再恶化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了,因此可以判断美国进一步通缩的空间也是没有的,而年末很多机构都对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较为乐观的估计,奥巴马也明确提出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复苏阶段,开始进入到扩张阶段;那么2011对美国来说,就是一个低通胀,较快速增长的阶段,这将是相当乐观的,从经济增长的慢跑到快跑的标志是,美国结束极宽松的货币政策期,甚至也进入加息周期,因此未来几年,美国所主导的外部大环境乐观因素居多,而且一两年后,曾经遭受重创的美国金融类股票,将会是牛股频出的,这是后话了。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又都在闹通胀,但同时也都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势头,虽然各国情况大不相同,但是这种共性肯定有他一致的内因,比如,都承受了一定的输入性通胀,这是资源的需求韧性所导致的,也是发展的刚性所致;而在各国的内部,我想,这个共性是在发展中出现不平衡的后果,而这种失衡,是可作为的;
      
       截止到今年,我印象中好像中国在农业上保持了连续7年的增产增收,然而这连续7年里面,和房地产这样的大宗商品相比,农产品又涨价几何?保障了全社会基础供应和利益的农民及其产业链群体,又获益几何?在城市人口这几年不断增长的收入和房地产价格年年攀升的背景下,农产品及其产业链还要做几年的社会最微薄利益群体的垫底?实际上,就CPI而言,这里面,是有一个巨大的潜伏黑洞的,如果我们和美国一样,把CPI 的成分调节到居住成分占比40%,那么各位,从2002年以来,我们的CPI 可能每年都是两位数以上的恶性膨胀啊!!!可是02年以来,我们的社会离增长越来越远了吗?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在下降吗?显然不是,当然,可能幸福指数下来了些,焦虑指数上升了些,但是中国最可怕的恶性大通胀的高危期,其实已经过去了,现在不过是传导效应,因为农产品的基础性如此之大,它有微小变动,整体社会的反应和忍耐指数都会有明显的反应,所以当下是怨声载道,但**那边的声音倒还不怎么急切,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对通胀发出最忧虑声音的时候是哪一年?2008年初吧,家宝眉头紧蹙的样子很传神啊,今年照理“通胀”闹得好厉害的,你看到**急得冒烟过吗?
      
       在玩数字游戏吗?我想也不是的,我曾经也质疑中国在CPI成分指数构成上失衡太过头了,但现在修正一下看法,因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民用房地产业保持了连续30多年的零增长记录,初开放时很多台湾回来的人,在自己的家乡还能找到过去熟悉的街道和建筑,甚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而今天,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上海人三个月不上街就可能找不到熟悉的路了;因此房地产市场从零到逐渐培育,到全民观念的转变,到增长,到疯狂,是有背景有渊源的,30多年的零啊,今天极端发展到另一面也是可以解释的,饿极了以后吃撑着这是非常好理解的,这个过程中,房地产没有发展成一个常态的相对理性的持续性的消费市场时,记入CPI 成分并占据一定权重可能是会误判经济发展质量的,因为它会带动CPI指标到一个离谱的境地;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被记入肯定是不对的,可以商榷的是成分配比的多少,当然国内CPI的调研和统计工作一直都不怎么透明,但不管怎么玩,总是要有个谱的,我想,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住房相关的消费一定会被记入,并且给与一个相当的权重,而房地产市场这匹野马,一定会被控制住,原因无他,道理简单得很,因为再下去,将不会有一个赢家存世,控制还能保住战果,饿了30年,回补了也30年了,撑坏了肯定出事的;一个大的数字是,年底李克强在宁波发出的信息,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有评论说这个数字有点吓人,因为全国一年竣工的商品房总量也不过 600万套,所以,比起很多口号式的表决心,这个数字,这个计划要来得实在的多,上海在上月底就做出了快速的响应,2011年要拿出1500万平米的保障房,而2010年全年上海的商品房销售总量可能也就是这个数字,这个反应和立即出台的布局细节,不可谓不迅速;
      
       所以,房地产相关因素被计入CPI ,很可能是在一个峰值的情况下,先小权重的被计入,最后随着发展不断修正,未来对整体CPI会起到一个抑制和稳定的作用;至于当下的通胀,以上面的一些阐述为基础,我认为它就是一个传导的结果,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主题和大背景是发展,是必然附生的,反应的实质就是农业农民群体需要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一致,那样的成本维持这样的产出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就是要调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生产和销售两端获利最小,尤其是生产者,中间流通环节获利太多,这些都在着手解决;本次通胀,核心在基础农产品,有部分的外部因素,但以中国之大,问题主要还在自己,根本就是结构失衡问题,而绝不是产能不足,商品短缺的问题,所以当农业农民这种过分不合理的因素被修正以后,继续通胀的增量元素,就基本被消解了,之后农业农产品将很快结束站在前台吸引眼球的表现机会,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真是很不幸,这个产业就是给社会垫底的,一定是临时演员,所以这里面产生的投资机会,一般不会长的,长了要出事的!
      
       以上是通胀,最长的篇幅给了它,结论是最多明年上半年再起伏一下,基本就可以下线了;而且未来随着房地产走向理性,通胀控制在较好的区间内可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 21:00:31
2. 货币政策紧缩趋势
      
       2010年底,央行终于在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后加息,这个是一直和美国屏气拼耐力的结果,因为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加息会加速热钱流入;但是国情不同,通胀的这个态势需要最高金融执行机构拿一个态度出来,至于有很多人判断说未来一个季度内,“必然”会数次加息,这个,我想肯定性是不强的,既然在通胀发生的最高峰值期没有加息,而是坚持到已经对本次通胀展开不少针对性工作的后期,那么,一旦通胀数据有和缓迹象,我不认为加息会来的很频繁,这一点上,中国势必看美国的举动再定,因为中美经济相关度太大,而且中国一直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和美方周旋,这种较强的升值预期下,单方面多次加息引来的热钱效应,恐怕会抵消对资金流动的抑制,到头来非但没有取得初衷效果,反而给自己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美国结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确认经济活力上升,然后开始加息进入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下,那时,根据需要中国会逐步跟风加息,而彼时的经济增长也应该是进入到了一个较好的扩张期了;逻辑上,在相对平稳可控的态势下,应该是这么操作的,除非出现大的变化;所以,所谓趋紧的货币政策是相对的,上面的口风基本的调子还是较为宽松,这一点,锦涛的元旦致辞上也是再次强调的。
      
       改革开放30年,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每年的货币投放量都大规模的增长,金融危机后2009年是 9.95万亿,2010年7--8万亿,2011年应该不会少于7万亿,趋势上是缩小的,但是比起这个短期的变量,更重要的是这多年下来的累积量,这才是投资者更需要重视的数字;
      
       房地产,农产品,艺术古董收藏品,股市是投资投机资金的几个市场走向,这四大方向里,最能稳定反映社会存量资金增长情况的是艺术古董收藏品,可以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要是划一条线的话,她几乎是年年上涨的,到了近几年,已经是年年有创出拍卖新高的新闻,从青花瓷到笔墨帖到徐悲鸿的画,都是上亿的拍价,只是这个市场相对容量实在太小,只能看作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个脉象,但是它的真实度是很高的;房地产前面说过,30年的亏欠,几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被恶补,刚性需求和投资投机性的需求,都最大限度上的被激发出来,由于来势凶猛紧急,政策法规上的应对几乎空白,因为很明显这个领域投机在多数国家是不被允许,即便投资也受到很多成本因素的管控而收效甚微,而如果突下猛药,对整体经济发展会怎样不可测,所以在这样的一段相对的“真空”期里,房地产成为风头最健的资金走向,一直持续了近8年时间,这期间,作为全体民生基础的农产品还算表现良好,直到最近也终于按耐不住了,引发了现在的通胀,其实这一切,背后的主导因素就是不断增长的社会资金总量的分配合理与否,现代经济社会已经为社会不断增长的资金找到了最好的去处---股市,在所有的投资品中,都具备能制造泡沫同时也能消灭泡沫的功能,但唯有股市在发泡去泡的同时具备把资金导向优秀企业和行业的功能,并多次为社会下一次更大的发展培育新星,并指明方向,只有这个泡沫对社会发展是正反馈的,其他任何投资品市场不具备此功能,期货也只是大宗商品的生产调节功能,这也是世界史上股市是最好的投资品的社会伦理基石,所以,不要轻视近10年来跑输通货膨胀的沪深股市,不要对目前总市值占到当年GDP仅72%(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深总市值 26.54万亿, 今年GDP预计37万亿)的沪深股市看的太空,要讲历史的话,世界经济史上股市是唯一能跑赢通货膨胀的大众投资品,所以自2000年以来,早就应该有所表现的沪深股市只是在06/07年来了一次短暂脉冲式上涨,随后因金融危机被彻底打回原形,股市没有理由在房地产,农产品,艺术古董收藏品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长期保持颓势,在资金流不断泛滥的背景下,最后对社会有救赎能力的只有股市一个,三五年之内,中国股市很可能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大级别行情,到时他的极端性,可能会令人大大吃惊!
      
       3. 经济转型的不确定
      
       其实不止我们,整个世界都正在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只不过作为新兴经济体,还是有很多基础的事情可做,比如农村城镇化,而这些发展的基础工作本身,为基本经济增速打一个较高的起点是不难得;作为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除了靠提高消费保持一个基本的经济增速外,寻找更新更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也更为迫切,事实上,我们听到的云计算,物联网,4G,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流,新一代互联网等等源头都是出在美国的,他们的步伐其实迈的更快;只是作为现在的中国,反映的速度和紧跟的效率都大不同于往昔了;我们已经是中等偏上的发展中国国家了,基础的东西总有一天要做完的,后面保持经济增长要靠消费以及新经济模式下的新兴产业,这个是肯定的,过程回曲折一些,可能需要五到八年的路才会逐渐清晰,但是现在,肯定已经是开始了,我们前30年近乎恶性的开发,向资源和环境要GDP,今后是逐渐还债的时候了,所以,大消费,物联网,节能减排,保险是未来必然大发展的方向无疑,在这个过程的前期和中期,股市是不会强烈表现的,转型本身也会带来各种不平衡,这都是需要时间来化解的。
      
       自1664以来,股市虽大方向向上,但是其间反复也是不断,而且最显著的是板块差异异常巨大,中小板和创业板走出独立的大牛行情,而主板蓝筹却是结结实实的做了垫背,以很低的沽值保证了股市整体沽值的低位,这其实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池子”,也是非常符合目前实体经济的态势和需要的;有统计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就业重任的80%是由中小企业解决和承担的,一个经济体,不管是生产型为主还是服务型为主的,都是靠无数中小企业作中坚力量的,中国从各种大型国营企业为主体的计划经济转型到今天,新体制下的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是走到顶端而是刚刚开始渐入佳境,所以看到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是一个中坚群体的培育过程,有相对沽值高的事实,但是绝没有到末路,修正会不断有,但中小板创业板的行情远远没有结束;其实中国的创业板,至少和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是不同的,其风险性比起美国,要小了很多,至少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盈利的,美国创业板中上市的企业,很多都是亏损的,离盈亏平衡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下去,大半死掉几乎是定式;所以在国内,拿PE 去给创业板沽值是不对的,由此判定PE60倍以上的创业板一定会暴跌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大业还只是开始;
      
       目前的大型蓝筹企业里,没有几家是可以代表新经济的,我们软件业有蓝筹股吗,电子信息业呢?高端制造业呢?品牌消费业呢? 零售业呢?硬要拉也能凑出几个,但是份量远远不够,需要在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里培养,成长,苏宁是最成功的案例,但是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太远,中小板和创业板还任重道远的很;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他们都是资本市场的主角,二八交替会持续很长时间,二股将较长期保持低估值,直到所有发展中不确定因素消减到最小,二八合力走出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但那也将会是股市上涨的尾声了;
      
       综上所述,2011年的股市总体方向应该向上,有挑战3500点的能力,震荡会不断,大盘蓝筹可能有一次提升沽值的持续上升,但为期不长,以抬高大盘整体底部为目的,总体格局仍有可能维持今年的态势,持续性的大机会还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创业板表现不会差,一句话,2011,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年,如开篇所言,关于大盘的判断,相当长的时期做足一次就可以了,真功夫在精研个股上,找出每一个时期表现最优异的公司,当是投资人最重要的任务,其他的争论,概无意义,说白了投资就是一种信仰,花费如此精力码这么多字,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逻辑上的梳理,别无其他,既然写出来,就顺手发表,给各位看客一个参照,钱是自己的,怎么玩都取决于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