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mutou 发表于 2011-1-4 18:2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有剥削,就需要消灭私有制吗?
剥削是对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的一种描述,不代表剥削就一定需要消灭,不同形式的剥削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什么时候消灭私有制,什么时候建立社会主义,不是一句话也不是马上改变制度就能实现的,必须要建立在相应的生产力基础上。
就现实而言,资本主义并没有成为生产力进步的桎梏,一定程度上还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上在摸索之中,不成熟也没有迫切的必要性。
依据马克思的观点,怎么能得出现在就要消灭私有制呢?
许大哥 发表于 2011-1-4 10:39
中国经济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路?我认为,中国经济学应该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结合起来的道路。理由如下:第一,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二者虽然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异,然而,却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具有很多的共同之处。第二,邓小平的贡献之一便是指出市场经济不过是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既然是一种方法,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而我国目前所做的正是如此。第三,作为一种方法,在使用它时必须受到某种理论的指导,才能取得有利于人民的效果。例如,火药是瞬间取得大量能量的一种方法。在和平理论的指导下,它可以用于开矿和道路修建;而在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它也可以被用于制造杀人武器,二者的结果是迥然不同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市场经济的管理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四,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西方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又是西方市场管理的经验总结。对于前者我们当然应该加以摒弃,但是对后者总结出的方法,我们却可以加以借鉴和吸收。当然,管理方法的借鉴和吸收也必须考虑到国情的差别。经验总结并不能完全脱离理论指导,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又一原因。第五,作为方法的西方经济学未必在逻辑上都是正确的。很多例子都表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有不当之处。第六,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是信奉马克思经济学,便是信奉西方经济学。即使从这一表面现象来看,二者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从而,结合二者是有必要的。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1-4 19:17
3# yingmutou
谁告诉你以马克思为指导,就要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家?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4775&page=1&from^^uid=1123236
马克思:“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马克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引自《共产党宣言》——
……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居然没看过共产党宣言!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1-4 20:09
11# yingmutou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断章取义地读马克思,更不会“教条地”读马克思。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卢卡奇
林岗在一个丛书的序言中就曾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误把机器生产发展之初的某些现象当成了分工将要消灭的征兆,认为分工的消失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已不再是什么虔诚的愿望,他已经被大工业变成生产条件本身,只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可以消灭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实现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对于分工的这一看法,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商品生产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前景的判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4775&page=1&from^^uid=1123236
不要说全世界,也不要说全中国,即便在这个论坛,也至少有100种以上“真正”或者“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如果我们不以马克思本人的观点为依据,那你依据什么来判断哪一种是“真正”的或者“正统”的呢?
simpson4321 发表于 2011-1-4 21:16你是一个人,你怎么可能抛弃人的立场?你认为合理和道德的事情,只不过因为你是人而已。如果是其他生物,比如猴子可能就不那么想?一夫一妻为什么比一夫多妻合理?如果你不是基于人的立场来研究这种问题?就没有对于错了。换个说法,你认为合理的分配制度,必然也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得出的。否则,一个平等社会和一个专制社会也就无所谓好坏?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1-4 22:53离开个人或家庭的立场去观察人类社会,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离开人类立场去观察整个动物就更难;离开动物立场去观察整个生命圈就更是难上加难.只不过,观察者立场每跨越一个层次,立场所固有的偏见就减少一层.simpson4321 发表于 2011-1-4 21:16你是一个人,你怎么可能抛弃人的立场?你认为合理和道德的事情,只不过因为你是人而已。如果是其他生物,比如猴子可能就不那么想?一夫一妻为什么比一夫多妻合理?如果你不是基于人的立场来研究这种问题?就没有对于错了。换个说法,你认为合理的分配制度,必然也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得出的。否则,一个平等社会和一个专制社会也就无所谓好坏?
研究者不应该有研究对象的立场.这是作为研究者的最基本原则.比如说,我们作为人类去观察蚁群社会,我们当然不应该有蚂蚁的立场,更不应该有工蚁,蚁后,或者蚁卵的立场,否则我们会因为太大的偏见而制造出荒诞的理论.如果按照这些荒诞理论去改造蚁群社会,蚂蚁这个物种就非灭绝不可.
经济学为了追求尽可能小的偏见,它甚至把人类放到整个生命圈来统观.因此,经济学没有人类的感情色彩,没有人类的功利目的,它就象一个铁面的客观中立者一样,它以"客者"的身份来观察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甚至观察整个生命圈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这个原因,经济学理论的基本预设是生命本性假设(例如利己意识,自由意志,有限理性...).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1-5 09:11
第一,你在偷换概念,研究蚂蚁,你不是蚂蚁,你怎么可能有蚂蚁的立场,立场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存在。
~~~~~~~
只要是研究,那就必有观察者立场.我现在用镜子去"偷换"蚂蚁作例子.镜子只能反映周围景物,它不能反映自身.因此,镜子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哈哈镜.也只有镜子之外的中立者,客者,它能够发现镜子的偏见.也就是这个原因,作为研究者,它不应该有研究对象的立场.
虽然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这是唯物主义教育所避而不谈的.也就是这个原因,人们不知道客观与主观代表着偏见大小不同的观察者立场和观点,也不知道为什么科学理论的预设是猜测和假说,而不是不是绝对真理.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1-5 09:32
"第二,如果经济学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超脱,那么这门学科就是没有价值的。你从不同的假设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结论,而真正有价值的那些结论,都是从人的本身行为出发,或者研究者自身要实现的目的出发做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认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能参与分配。而西方经济学,从要素投入出发认为,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参与分配。你选择哪种经济学都是出于你自身的立场考虑,如果像你说的那么超脱,哪里还会有意识形态的争论?
现在很多人最大的偏见就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来对待社会科学。经济学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由此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所以说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变量。在自然科学研究当中,不是说因为有了牛顿的三大定律,所以自然就按照这三大定律来运行,你当然可以用一种客观的立场进行研究。。。"
~~~~~~~~~~~
当我们知道观察必有立场,而立场却固有着偏见这一道理,我们理当选择偏见更小的立场,理当选择偏见更小的观点.经济学不是应用学科,因此,经济学没有人类立场,没有人类的感情色彩,没有人类利益的功利目的,有的只不过是洞察的乐趣.如果连作为研究者的最基本原则都不知道,那中国就真的没有几个经济学家了.
simpson4321 发表于 2011-1-5 18:28你明不明白,如果人存在自主意识,那么经济学研究就应该存在预设立场,从预设立场出发实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你不承认人存在自主意识,也就是说,你认为我们的行为像机械一样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才应该用所谓的客观态度去研究经济学。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1-5 09:32
"第二,如果经济学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超脱,那么这门学科就是没有价值的。你从不同的假设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结论,而真正有价值的那些结论,都是从人的本身行为出发,或者研究者自身要实现的目的出发做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认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能参与分配。而西方经济学,从要素投入出发认为,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参与分配。你选择哪种经济学都是出于你自身的立场考虑,如果像你说的那么超脱,哪里还会有意识形态的争论?
现在很多人最大的偏见就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来对待社会科学。经济学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由此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所以说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变量。在自然科学研究当中,不是说因为有了牛顿的三大定律,所以自然就按照这三大定律来运行,你当然可以用一种客观的立场进行研究。。。"
~~~~~~~~~~~
当我们知道观察必有立场,而立场却固有着偏见这一道理,我们理当选择偏见更小的立场,理当选择偏见更小的观点.经济学不是应用学科,因此,经济学没有人类立场,没有人类的感情色彩,没有人类利益的功利目的,有的只不过是洞察的乐趣.如果连作为研究者的最基本原则都不知道,那中国就真的没有几个经济学家了.
simpson4321 发表于 2011-1-5 18:24你要混淆视听到什么时候,不管你是蚂蚁还是镜子,研究者都是人,镜子自己的立场没有关系,他们能不能客观观察自己对于人的研究没有关系。人的立场不会改变他们的固有属性。但是经济研究本身就是研究人,而且也是由人做的研究,这样就一定会有立场。你提出的经济学研究不应该有立场就是废话。。。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1-5 09:11
第一,你在偷换概念,研究蚂蚁,你不是蚂蚁,你怎么可能有蚂蚁的立场,立场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存在。
~~~~~~~
只要是研究,那就必有观察者立场.我现在用镜子去"偷换"蚂蚁作例子.镜子只能反映周围景物,它不能反映自身.因此,镜子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哈哈镜.也只有镜子之外的中立者,客者,它能够发现镜子的偏见.也就是这个原因,作为研究者,它不应该有研究对象的立场.
虽然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这是唯物主义教育所避而不谈的.也就是这个原因,人们不知道客观与主观代表着偏见大小不同的观察者立场和观点,也不知道为什么科学理论的预设是猜测和假说,而不是不是绝对真理.
科学理论的预设是猜测和假说根本原因是这些预设的不可证伪性本身决定的,和你的立场有什么关系。基督教说存在上帝,你怎么证明没有?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