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要不要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我国经济学界已经提出了很多看法了,从研究对象,到核心范畴,从理论主线,到逻辑体系,都进行过研究,并且,也有一些学者尝试性地写出了专著。不过,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解决,不仅如此,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都没有能够形成共识。中国的经济学界,现在几乎处在一个春秋战国时代,处在一种诸子百家的状态。
首先,在要不要创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也就是“中国经济学”或者“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这一问题上,是存在不同看法的。有许多人,特别是信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根本就反对这样的提法和观点。他们认为,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没有什么美国的经济学和英国的经济学,当然也就不应该有什么中国的经济学。这些人的进一步的主张是,经济学也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非常成熟了,中国人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另起炉灶,去建立一套什么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界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中国应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凡是现实不符合这套理论的地方,就要去改革,让现实符合这个理论,只要这样做了,中国也就必然会像美国、欧洲国家一样,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先进的国家。再进一步的观点就是,中国的改革,最终就是走上一条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在经济上,全面私有化,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离多党轮流执政。
显然,假如这种观点是成立的,那么,再来讨论建立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显然就是多此一举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即使有这样一个假设,也并不能得出中国不需要创设中国经济学的结论。为什么?因为我们假设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完美的,一是仅指其形式上可能是完美的,二是指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可能是完美的。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即使就这两点而论,我们的这个假设纯粹只是一个假设。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上,并不是完美的,其矛盾与缺陷是很多很多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中国31年来的改革开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解释不了的,那么,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中国来说,就更不可能是完美的了,更不可能只是一个运用的问题了。我们说西方主流经济学解释不了中国31年来的改革开放,主要依据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既没有全盘私有化,也没有实行政治上的西方民主化,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这31年里全世界最好的(连张五常也承认这一点,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制度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关于如何评价中国这31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必展开讨论,我们只要承认一个事实就行了,这个事实就是,这31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世界最好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问题,我们当然知道,中国经济的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例如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就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看到事情的主要方面。不然,我们的讨论就无从展开了。
简单地说,中国31年来的经济发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是存在矛盾的。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完全不符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其中,特别是关于市场的理论,应当实事求是地说,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有一定贡献的。相比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这方面的观点来说,西方主流经济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反市场的,很久以来,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充当了经济改革的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虽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有像孙冶方、卓烱这样的主张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经济学家,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中不是主流观点。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才异口同声地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然后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上来了。这就是说,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水平,从总体上来说,相对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改革开放而言是滞后的。
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一点是非常可贵的,一旦认识到问题之后,就会去深刻地反省,就会去谋求突破与发展。创立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这一提法,正是首先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提出来的。现在,不管关于这一问题有多少不同的看法,有一点,几乎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学家必须大力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创设既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规律和需要的中国经济学,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这个共识里面,还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看法,这个看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本身需要发展,再也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经典的或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说,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且仍然在探索之中。现在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阵营里,恐怕已经很少有人不承认马克思经济学本身需要发展与创新了。这就是巨大的思想进步,非常值得肯定。
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创设中国经济学,虽然这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创新马克思经济学”是“创设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前提。而创设中国经济学,才是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目标。
归纳以上的看法,无论是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角度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创设中国经济学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两大理论本身虽然都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理论解释的要素,但是,它们都无法全面解释中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当我们能够确立这样一个看法的时候,那么,无论是迷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是否可以不再那么固执与偏见,是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经济学的创设之中,惟其如此,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才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惟其如此,我们才有条件与前提去考虑拿什么经济学诺奖的问题。不然,如果我们永远只是西方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的小学生,就像现在一样,那么,去奢谈什么获得诺奖的话题就完全是一个笑话了。(今年经济学诺奖颁布之后,有人说中国经济学仍然处在小学生的水平。现在不仅外行看不起经济学家,而且经济学家自己也看不起经济学家,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二、关于怎样创设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提出创设中国经济学的命题,虽然在眼下看还是一个非常远大的事情,但是,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有了这样一个意识,有了这样一个价值观(应该说,这是一种理论上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就不会偏信现有的所有经济学理论,我们就不会再执迷于从书本到现实,而是会更加自觉地走向中国经济的现实,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贴近实际,学会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去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从而使我们更具有理论创新的源泉。从书本到书本,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理论创新的。理论创新的根本源泉,一定是活生生的现实经济与社会生活。
那么,如何创设中国经济学呢?显然不可能是抛开现有的所有理论去创新了。那是不可能的。而眼下,能够给我们提供理论养料的,当然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我想,在这一点上,是不应该有分歧的。所有的理论创新,必须以既有的各种理论为前提与批判的对象,这是理论发展的规律。所以,中国经济学的创设,必须以全面地借鉴与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部分现有成果,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当然,这中间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所谓指导思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想不应该是一个大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不需要讨论的。为什么?因为从理论上解释中国的发展问题,只有从马克思的理论范式中吸取最根本的方法论。我后面的看法也正是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马克思的理论范式所得到的结果。
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指导是什么呢?
我不认为是什么实事求事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简化为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的精髓。我们想一想,难道西方主流经济学就没有实事求是吗?难道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只知道坐在书房里杜撰各式各样的理论吗?显然不是啊。人家一样也是在搞各种调查研究的,甚至比我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做得一点也不差啊。所以,光讲实事求是,太抽象了,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所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一定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而且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没有的东西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唯物史观也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就是他的全部经济学理论也好,它们的核心,都在于构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只不过,唯物史观构建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构建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我曾经撰文提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现在我要进一步指出,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就是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创新,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这样一种分析社会历史与经济的整体框架,这样一个理论构思及其核心,是西方经济学所没有的东西。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为前提,并且以此为限,它既没有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从何而来,也从来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讨论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然而,中国社会的最大的问题恰好在于,它从何而来,为何这样来,它究竟要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头号理论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在发达国家都没有搞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搞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搞国有制经济的背景下仍然要搞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中国为什么在苏联都解体了,东欧国家都剧变了的条件下仍然要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中国这样搞为什么是成功的?
这些问题,不仅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提供科学的答案,而且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没有回答或者没有很好地回答。信仰西方经济学的人的结论非常简单,那就是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不承认中国还是社会主义,至少是初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他们也不主张中国搞社会主义。可是,前面已经指出,他们的观点,与中国改革开放31年来的事实相矛盾。
我说中国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样也没有很好地回答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以现有的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证。我们去翻一翻所有的这些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基本上先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然后是按照中央文件所论及的内容进行罗列。这样的内容,说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理论体系。相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而言,现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更加缺乏逻辑性和理论性。最重要的问题被省略掉了,没有从理论上真正回答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不回答,下面的内容根本就是建立在沙漠上的。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当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显然,这个问题不回答了,后面的内容的展开就根本没有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