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5 2
2011-01-06
“法眼打量家乐福”系列报道之一

家乐福的中国时间
一切都得从1995年说起。彼时,中国内地零售业几乎是百货商场的天下,运营机制是“代销”——供货商先把商品交给商店,商店销售后与供货商结款,从中获得利润返点。
那一年,远道而来的法国家乐福,带来了新的供销模式:它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批发商,把供货商手里的商品一次性买断,然后再转身变为卖家,小幅加价卖给顾客。这样,供货商开出的价码不断被压低,家乐福里的商品也就越来越便宜。低价很快吸引了中国百姓像潮水一般涌来。传统的百货商场顿时受到冷落。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大批百货商场经营亏损,陆续关停并转,以家乐福为代表的“洋超市”很快占据渠道优势,供货商对价格的主导权丧失殆尽。后来,家乐福开始要求供货商将结账期后延3个月,也就是供货商先把货交给家乐福卖,3个月后才能收回应得的货款。
这明显是零售商对供货商的盘剥,但在巨大的销售压力面前,很多供货商还是屈从了。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不得不向家乐福交纳“进场费”,才能获得铺货时的好位置和优先权。
继家乐福成功试水中国市场之后,1996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也来了。后来,陆陆续续过来的还有大润发、好又多等。当时,国内市场远不像今天这样开放。国务院原则上只同意在上海、北京等6个城市及深圳、珠海等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一至两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在具体审批当中,还严格规定了“从事批发业务的合资企业中,中方出资比例应在51%以上”。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些政策限制让其他几家洋超市望而却步,惟有家乐福敢于做“擦边球”式的冒险。它的路数非常中国化,以首家在华店铺——北京国展旁边的创益佳店为例,家乐福先是和一家名叫“中创商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6 12:26:34
哈哈。。好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6 16:19:5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