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骏绘

李晓宜绘
进入新的一年,消费市场在向我们每个人招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本报记者选择了眼下热度较高的汽车、家政、旅游、网购等消费领域,探寻它们在新年的新走向新特点,了解居民在消费方面的新关注新要求,希望能为您的消费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祝愿消费这匹马儿在2011年跑得更欢!
——编者
购车热余温几何
取消税收优惠、相关补贴并进行限购,车市发展将更多依赖企业的努力
新年第一天,北京市民秦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网申请摇号购车。迫于交通拥堵压力,去年小客车销量约为80万辆的北京市,今年将只发放24万个小客车牌照,消费者只能通过摇号来获取车牌,这让不少想买车的人很头疼。
相比2010年,今年车市将发生不小的变化。受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老百姓的购车热情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据统计,去年1—11月,国内累计销售乘用车1244.92万辆,同比增长34.91%。12月第一周,北京又创下了新增机动车2.1万辆的纪录。全年保持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应无悬念。
再看看今年,对汽车消费的限制措施还不止牌照限制这一项。根据新出台的政策,2011年国家将取消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还将取消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原本发展得顺风顺水,现在不仅一下子全部取消了优惠,还增加了购买限制,购车热的余温还能持续多久?
有消息称,从北京市民申购汽车的情况来看,人们的购买热情并没受到限车政策的影响。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开通首日,就有5万多人提交了摇号购车申请。
但记者1月2日在北京东方基业汽车城看到,虽然去年底被卖空的展厅又补上了新展车,来看车的人却并不多。雪铁龙4S店的一名销售代表告诉记者,限车新政执行后就基本没什么新订单了。显然,在新政影响下,北京汽车销量下降已成定局,而受交通拥堵困扰的城市并非北京一个,其限车政策大有被其他省市效仿的可能。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车市的持续繁荣,可能更多要靠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自身的努力了。
目前,已有4S店着手刺激客户提高换车频率,推出了“汽车置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