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3155 0
2011-01-09
摘  要:企业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机制的完善性。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创新现状,以及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外部驱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创新机制模型,并提出了提升中国企业创新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创新机制;创新能力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不断深入,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的关键。尤其是在目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要想保持不断创新的持续力,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创新机制来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
    企业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根本性活动,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创新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这个过程的有效运行必须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而这种机制就是企业的创新机制。我们可以对企业创新机制进行这样的概念界定:企业创新机制是指创新动力的产生及其作用于创新主体而产生创新行为的机理,以及企业创新活动与各种动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互动关系[1]。一、中国企业创新现状分析创新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企业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条件和动力。在当前激烈的内外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20世纪90年代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确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甚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有竞争力的国际大企业相比较,中国企业特别是在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主的企业创新方面还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劣势。
    国际上一般使用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率来衡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一般认为,若R&D含量低于1%,企业会因创新能力低而无法生存,2%则勉强维持,5%以上的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力[2]。而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的支出只占其销售收入的0.71%.除此之外,中国规模以上企业仅有71.9%开展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7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3]。这就使得中国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
    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之所以不强,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意识淡薄。中国的很多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直到现在,在很多企业中,重技改、轻创新,重产品、轻技术,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还较普遍,部分企业对产品结构持续改进、生产技术持续优化不够重视,还有不少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技术创新机构,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不少企业认为,不创新,企业并不一定死亡。这种观念和意识严重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2.企业创新投入仍显不足。目前,中国企业资金主要用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等方面,而专门用于创新的资金,比如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则显得不足。目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0.75%,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创新投入不够,导致了创新能力较差。
    3.企业创新人才短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虽然逐渐重视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据统计,目前中国科技人员仅为美国的1/15、日本的1/60,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而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却高达30%[3]。中国企业中企业创新型人才不足,企业成员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
    4.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机制不完善将会对企业创新存在多个方面的影响: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缺乏,如奖励不到位等,会影响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如研发部门与营销、生产部门不能有效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完善等,都会影响到创新的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企业创新文化和相关制度体系的缺乏、企业对创新的保护力度弱、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环境不规范、风险投资渠道不畅、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节,以及中介机构不能给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等,都是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原因。
    二、企业创新机制分析
    企业创新是创新主体在创新机制的驱动作用下为实现创新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企业创新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两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由多个要素构成,它们共同形成了创新机制的主体框架。
    (一)企业创新的外部机制
    企业创新的外部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支持[4]。 1.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围绕市场的需求展开。而对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在价格、效用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为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适时地向顾客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
    2.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创新的直接驱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并且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创新成果更容易被学习和模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不断创新。
    3.技术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几乎在所有的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都在不断地缩短。谁能首先抓住新的技术研发趋势,尤其是对传统技术起着破坏性作用的替代技术,首先推出新的产品,谁就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因而,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创新。
    4.**支持。仅有以上这些诱因作为企业创新的动力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的法律保障、财政税收支持、金融支持、行业政策的支持,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创新愿景转变为创新实践。
    (二)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
    企业创新的内部动力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内部,主要包括利益驱动、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内部激励和部门协同等。
    1.利益驱动。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和根本目标。而在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市场状态下,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来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利润水平。因此,利益驱动是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最主要内在推动力,它在所有内在动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企业经营和创新活动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作用。
    2.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由渴望新事物、渴求变革和追求成就感的内在心理动因所激起和驱动的企业经营者的开拓进取精神[5]。创新不是企业的守成活动,而是企业家追求卓越、积极开拓的结果,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它促使企业家不满足企业的现状,在利益驱动下,不断地寻求和发现创新的机会,主动对现有产品、服务、市场、工艺和技术等进行变革和创新,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以创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3.创新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群体规范及其表现形式。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感染和推动作用。
    4.内部激励。激励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还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力杠杆,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各个方面。企业通过制定刺激性的创新鼓励政策,以及对有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以丰厚的物质奖励和多样的精神鼓励,来提高员工钻研技术、开发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助动力。
    5.部门协同。企业的生产部门、研发中心等企业职能部门,通过部门协同机制来合理化配置企业有限的创新资源,来提供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动力。并且在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在内部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创新积极性,不断适时调配各种资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供保障。
    (三)企业创新驱动力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企业创新的外部机制中,各个驱动力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动会改变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推动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会促进**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最终带来竞争压力的缓解;其次,政策支持会增加市场需求,改变市场竞争的压力,并带来科技水平的提升。
    企业内部的各驱动力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因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益驱动则会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并且会对企业文化和创新激励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又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同时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创新激励、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利益驱动。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也对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这些内、外部驱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创新机制,共同作用于创新活动,产出创新成果,共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提升企业创新的对策
    (一)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环境
    要构建中国企业的创新机制,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内部,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和理念,倡导敢于创新、敢于求变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形成强烈的创新文化氛围。在外部,**要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制定扶持、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融资、税收、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出口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此外,**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和健全交易市场、技术咨询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加强企业的创新投入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投入是关键,仅靠**是不够的,必须面向市场,采取多途径筹集科技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第一,可增加对企业创新的专项拨款,扩大对企业创新项目的科技贷款额度;第二,降低企业的税收,允许将企业创新的投入作税前列支,以逐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国际上1%的一般标准;第三,可拓宽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创建风险投资的资本市场。社会资本主要有个人资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和公司资本。对个人资本,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的个人风险组织形式,建立有保障的个人投资收益机制吸纳这部分资本。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吸纳,可以在区域的范围内,适当放松保险公司资金、养老资金和捐献基金使用的限制,允许部分保险资金以直接产业投资的形式进行。
    (三)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扩大创新型人才队伍,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吸纳和留住人才,避免人才外流。同时,要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带头人和骨干,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科技企业家队伍。在此基础上,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研究与开发第一线担当重任。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型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引导企业重奖创新有功人员,实行科技人员报酬与科研成果水平、实际贡献挂钩。
    结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而创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机制是否完善。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创新机制,积极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内部激励机制等创新驱动力在创新实施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对企业的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持,不断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外部支撑体系,以保证企业创新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玲,杨雪莲。企业创新机制浅析[J]。现代商业,2009,(32):44-48.
    [2]余凤翥。转型期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问题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08,(8):9-10.
    [3]华斌。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因素[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3):36-39.
    [4]王维,张铁男。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催化机理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12):67-69.
    [5]Sierdjan Koster, Shailendra Kumar Rai.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eveloping country:A case study of India[J]。




作者:刘中文 张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