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stone 发表于 2011-1-11 21:30
我说下我的看法吧。
至于两个利率的差异,个人感觉不影响这里的结论。而且公开市场的利率应该同借贷市场的利率紧密相关的吧。Romer的高级宏观里面,就有讲到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美联储的联邦利率同名义利率的关系非常紧密。
第二个问题。首先将货币需求理解为贷款量,应该不太合适把。这里说明当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水平提高引起的货币需求应该由利率上升来对冲。因为利率可以理解为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这里不妨就可以直接理解为货币市场上的利率。
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正确与否。
黄和霞 发表于 2011-1-12 15:28首先,可以认为美联储联邦债券利率等于银行利率(可贷资金市场上的利率)。然后分析如下:
IS曲线上的利率应为银行利率(可贷资金市场上的利率),它由封闭屋子内的人们的存款量和贷款量之多少决定(属于屋子里的人内部关系),此利率越高,导致投资越少,进而合意的没有存货状态的总收入Y越少;
LM曲线上的利率应为美联储联邦债券利率,它对应着美联储(屋外的人)和封闭屋子里的人之间的关系。


黄和霞 发表于 2011-1-11 19:38
论曼昆的货币需求余额理论及其IS-LM模型中的LM曲线
本贴将以曼昆的那本中级第六版(人大出版社,张帆译)为背景,论述曼昆的货币需求余额及其LM曲线,欢迎批评指正。
一货币需求余额
曼昆在论及有通胀预期pi时,货币需求余额L(i,Y)与收入Y正相关,与名义利率i(i=r+pi)负相关。先固定美联储的货币供给量M。曼昆说,由于人们的通胀预期pi导致名义利率i增加,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故人们的货币需求余额L(i,Y)下降,如果价格p不变,则货币供给余额M/p仍和先前一样,但L(i,Y)已经下降,即货币供给余额与货币需求余额不匹配,曼昆下结论说,价格P必须上升(才能使货币供给余额与货币需求余额匹配,我加的一句话)。
我的问题是,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人们的货币需求余额L(i,Y)下降,也就是说,人们都想减持货币,抛出货币,但美联储不是已经固定了货币供给量M吗,就像关在一间封闭屋子里的人,货币抛来抛去不还是在人们之间窜吗?上面问题实际上引出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到底那个名义利率是什么含义?(或者换句话说,人们想将自认为多余的钱抛给谁?),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用的债券利率,还是封闭屋子里的人之间互相借贷意义上的利率,抑或其他?下面详细分析。
假如是指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用的债券利率,则人们想将自认为多余的钱抛给美联储已购买其债券。但前面说了,美联储已经固定了M,或者说,美联储打死也不会卖给你的。这样,钱仍然出不去,得不出价格P必须上升的结论。
假如是指封闭屋子里的人之间互相借贷意义上的利率(其实就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首先大家消费不会下降,因为预期通胀下跟钱有仇似的,还想多花呢;其次因为大家都想把钱贷出去,留在手里的钱尽量少,但是做不到!谁会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答案是没有人!也得不出价格P必须上升的结论。
请给位大侠解释下“到底那个名义利率是什么含义?”
二LM曲线
曼昆说,在固定货币供给M,固定价格P下,LM曲线是指名义利率r增加,收入Y相应增加,即是说给定一个r,将存在一个唯一的Y相对应,而且LM曲线向上。或者说,Y2>Y1,则LM曲线上r2>r1。在LM曲线上,存在着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美均衡。
我的疑问仍然和那个名义利率r有关系,问题是,名义利率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用的债券利率,还是封闭屋子里的人之间互相借贷意义上的利率,抑或其他?下面详细分析。
1 假如是封闭屋子里的人之间互相借贷意义上的利率(其实就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那么所谓的货币供给实际上指的是存款人的存款量,而货币需求则是指贷款人的贷款量,二者在LM曲线上完美相等。详细分析如下:
先确定一个平衡态(Y1,r1),下面让Y1增加为Y2,则由于收入Y增加,如果利率r1不变,人们的货币需求余额M1将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注意到曼昆假设的前提是固定货币供给M,则存款人的存款将减小,贷款人的贷款量不变(因为利率r1没变),换句话说,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这就逼迫利率r1上升为r2,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美均衡。而这也实现了对LM曲线的完美阐释。
2 假如名义利率是指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用的债券利率,仍然无法解释封闭屋子里的人,货币无法抛出或者介入的困难。
于是我下结论如下:LM曲线上的名义利率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利率,而不是曼昆所说的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用的债券利率(尽管曼昆没有明确点出,而是暗含)。
本人新手,不当之处敬请各位经济学大侠指正!
songpengyun 发表于 2011-1-27 23:42
楼主的意思我想是这样的,MANKIW假设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不影响产出,同时当期的货币供给也不变,为什么物价就自己就升高了呢?这个疑问在古典的货币数量论里是很难以理解的.MANKIW在书里只给出了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而没有讨论导致物价升高的具体机制. 【Mankiw讨论了。】
在古典的货币数量论里,MV=PY,V为货币流动速度,为常数,如果考虑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名义利率上升,V增加,从而P也要增加.为什么V会增加呢,可以考虑BAMOUL-TOBIN模型,名义利率增加,人们跑银行的次数增加,从而V增加.如果下一期**真的增加货币供给,预期得以实现,那么最终的价格上涨是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的,这也证明了FRIEDMAN的著名论断.如果**并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那么人们会修改预期,使物价水平又回到初始状态.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