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众日报》1月9日文章】题:中美和中印 21世纪经济将与“中美”(Chimerica)和“中印”(Chindia)这两个合成词密不可分。
第一个合成词由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发明,其出现源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经济大国不可分割的深厚关系。美国分析家扎卡里·卡拉贝尔认为这一事实上的组合在经济互补性上的深度和广度堪比欧盟,不同的是,中美组合是形势所迫,而不是自发或双方都乐见的行为。
无论是好是坏,美国和中国都不能抛弃对方。美国赤字巨大且常年存在,其经济却能继续运行,是因为中国愿意一次又一次地购买美国发行的**债券。但与此同时,如果美国人不想再大量消费中国产品或接受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那中国的顺差将不再存在。中国外汇储备超过两万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数额庞大。2009年初,美国财政部为刺激经济发展发行了数千亿美元债券,其中大部分债券被中国购买。
美国公司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而中国要进行经济扩张,美国的技术转让必不可少。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世界经济运行的轴心。
至于中印组合,则概括了中国和印度的联合实力。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印度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而且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日本不可能在经济上超过美国,因为它的人口太少,而中国只要让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就可以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额上超过美国,此外中国的人口规模还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印度的情况也类似。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中国和印度将代表全球40%的市场。中印将很快面对劳动力剩余消失、劳动力变昂贵的现象,不过由于两国劳动力地区分布广阔、层次多样,可采取二元发展战略:高端行业实行技术化,低成本生产使用非专业劳动力,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将为中印经济提供巨大的灵活性。
中国和印度是科技毕业生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制成品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而印度则以服务业见长。如果两个国家联合它们的竞争优势,那么一场真正的经济变革就会到来。
本文源于《参考消息》,
今日参考消息电子版:
http://www.xxbei.net/Channel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