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7100 发表于 2012-2-7 15:30 
这个话真是一针见血!发达国家人口在减少实际上是现代生产力对人力的排斥,进而对人口生产进行约束。中国 ...
30年前,朝鲜人均生活水平比当时的中国和韩国还要富足。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朝鲜经济长期的低迷不振,以至于朝鲜领导人曾经发誓要让每一个朝鲜人有肉汤喝
【1】
但是,誓言归誓言,行动归行动。朝鲜的经济运行方式的确出现了大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基本点上。朝鲜的同志们仍然坚持认为,“人定胜天”的思想,过分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力量。这是有马克思理论根据的。【2】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由此开始“分道扬镳”了。【3】
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朝鲜的实际劳动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不妨看看中国旅游者拍摄的照片,我们就可以从中窥见其中一斑了。【4】
【1】
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2010年1月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说,人民生活水平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他决心尽快改善民生。
金正日说,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曾提出,朝鲜人民应该能够吃上白米饭、喝上肉汤、穿上丝绸衣服、住进瓦房,但“我们迄今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金正日表示,他“一定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金日成主席的生前愿望。
【2】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能制造棉纱或皮靴的有用属性,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劳动必须以有用的形式耗费,才能形成价值。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
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希望劳动力提供的独特的服务。”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219页
【3】
马克思写到:“李嘉图对价值量的分析并不充分,——但已是最好的分析,——这一点人们将在本书第三卷和第四卷中看到。至于价值本身,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当然,古典政治经济学事实上是这样区分的,因为它有时从量的方面,有时从质的方面来考察劳动。但是,它从来没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97页<注>
【4】
“从细节看发展,在平壤,随便挖个沟都需要成群的人,为什么?劳动力与劳动工具配比严重失调,在平壤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五六十人擦洗不足百米的石墙,二三十人挖一条几米长的沟,三五个人使用一把铁锹(铁锹上拉2-4条绳子,所有人一起用力),平壤周边的农村已是收割季节却没有机械化农业生产工具——让我瞠目结舌,一切描述属实。”摘自《人民日报强国社区》——“实名论坛”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1593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