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2011-1-17 22:57:53
数学只是工具  经济学的思想和想法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00:44:35
总体上说,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算得上是较为成功的婚姻。这是因为他们是自由恋爱,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代表权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看好这段姻缘,不过更为核心的是,经济学(男方)与数学(女方)具有共同生活的坚实基础,比如:他们有相同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他们有共同的公理化的表达语言;他们都能从对方的身上学到长处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等。最为可喜的是他们共同养育了一批事业有成、前途无量的孩子:数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学等。但是,美满并不代表完美。比如男方家族中就有人批评女方不够温柔贤惠,过门之后有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之嫌,并且将一个感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笔潇洒的帅小伙变成了冷冰冰的、不善言辞、只会叨叨数字的理性中年人。好在女方及家人对此质疑只是笑而不答(其中缘由不详),才没有使矛盾升级。不过由此也可预见,此段婚姻虽过去幸福美满、硕果累累,但前路仍有艰难险阻、考验重重。衷心地祝愿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走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0:09:58
JhonTJ 发表于 2011-1-17 22:32
一、经济学和数学的关系:
    说起这个话题,恐怕将是一场论战爆发的开始,有些人非常反对数学,觉得是在经济学中的滥用,有些人却十分支持,而且还强调经济学想要成为严谨的“科学”离不开数学。就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好处:
1、数学逼迫你列出问题的前提假设
    我们都知道任何经济理论,或者更广的来说其他科学的理论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自由落体定律的一个前提是真空,经济学的讨论也必须要有前提假设,不然大家都在争论政策应该怎么实施,理论应该是怎么样的,表面看似各有各的道理,逻辑都对,其实到最后发现,原来是假设条件不一样啊。所以数学的一个好处就是逼迫你写出前提假设,因为数学推理的严谨是要建立在很多已知条件上的,这些在平常的文字推理过程中就容易被忽略。
2、数学提供方便的手段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
    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实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逻辑学的天才,能在大脑中展开对n个变量的互相影响的推理,能凭借大脑进行m个步骤的推理,即便推理能力可以,记忆能力也不够啊,刚想出一个方面,要想另外一个方面,前面的东西就忘了,所以数学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比较复杂的推理演绎的一种方法。
3、数学提供统一的语言
    有时候读哲学名著,发现这位学者和那位学者虽然在讨论一个问题,但为什么就是看不懂呢?我想这个能是因为语言不统一。各国之间的学者更是这样,各自有各自的研究的渊源和路径,学术语言当然不尽统一。但是数学却给经济学的讨论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语言,通过数学式子可以让一些不完全相同的领域的学者迅速了解到对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4、数学带来精确的实证
    这点我也不多说了,如果没有计量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讨论还要更加热闹很多,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不对的,因为很难接受科学的现实的检验。
   
除了以上这些有点,数学也当然会有一些不足。
1、数学定义和抽象可能会遗漏掉重要的解释因素,这也是社会学家一直指责经济学的一个方面,你怎么知道抽象掉的那些东西不重要呢?所以有时候建模不但是科学了,可能也是一种艺术,通过巧妙地方法,规避了遗漏的可能性。
2、经济学是数学吗?这个问题有点傻,但是我相信有一部分学过“三高”的同学都会点头,到最后的感觉就是微观被抽象成非线性规划,宏观被抽象成最优控制理论,计量更是矩阵、分布满天飞。这么看来经济学难道不是数学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你如果能说出这个公式背后的经济学含义,那么经济学就不是数学,就比如垄断定价的一阶条件:P+P’Q=C’ 在数学上读出来很简单:p加上p对q的导数乘以q等于c对q的导数。这就是数学,你完全不觉得是经济学。那么经济学怎么解释呢?如果你在两边都乘以dQ: PdQ+dpQ=dC, 你可以看到,等是左边第一项是说多生产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第二项是说由于多生产单位产量造成价格下降所带来的从所有商品上面造成的损失,等式右边是多生产单位产量的成本,那么这么一来,左边就是多生产单位产量的收益,右边是成本,这么解释就比较像经济学了。如果再变一下形状:(P-C’)/p=1/e,你会看到左边是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比例,右边是弹性的倒数,这就成了众所周知的逆弹性法则,这就是经济学了,你用数学去解释永远都想不到这个。
顶。

确实不否认一些天才式的人物能够脱离数学而看清问题的本质 ,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统一的语言,不然就经常会发生不必要的大论战。

一个简单的例子,什么是“泡沫”?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有多大的“泡沫”?

如果在数学上进行定义,争议会少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22:15
谁也不否认,数学在一些经济问题,如盈亏的计算,以及经济史方面的用途。但显然,这不是楼主“数学之于经济学”问题讨论的主旨所在。问题是在经济学的研究法上。

有许多人,都认为,处理经济问题的唯一适当方法是数学方法。一些有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如此。他们把逻辑的经济学家嘲笑为“文学的”经济学家。

如果说,逻辑的经济学家与数学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对立,只是一个关于研究经济学的最适当的方法之争,那么我们可不必去管它。较好的方法总会带来较好的结果,以证明它的优越。而且,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之解决,也许是必要的;对于某些问题,这个方法也许比那个方法更有用。

但是,这不是一个关于方法效果的问题之争,而是关于经济学的基础之争。数学方法之必须反对,不仅是因为它的的无效。它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方法,从一些错误假定开始,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它的推论式不仅是白费的;它们使我们的心智离开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且曲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数学之于经济学的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派是一些统计学家所代表的,他们想从经济经验的研究来发现经济法则。他们的目的是要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计量的”科学。他们的计划浓缩在“经济计量学会”的标语:科学是测量。

数学经济学家所处理的第二方面,是物价与成本的关系。

第三派的特征是,他们公开地、故意地不管市场过程,而想解决经济学的问题。他们的理想是,按照力学的模型来建立一套经济理论。他们一再地把经济学类比于古典的力学,在他们的见解中,力学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的绝对模式。

虽然这三派的想法,在大学的教科书中被普遍教授,也毫无疑问为大多数人多共有,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确实是站得住的。意欲深入地了解对这些想法的探讨的同学,可见本人曾发过的这个老贴

最后强调一点,经济学所处理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财货和劳务,而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它的唯一任务是对人的行为之分析,是对市场过程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27:38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许多人,都认为,处理经济问题的唯一适当方法是数学方法。
既有许多人,可否举几位出来?

另外,请注意这里的概念。

“运用数学语言表述经济学理论”与“处理经济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方法”,两者究竟有没有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29:52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如果说,逻辑的经济学家与数学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对立,只是一个关于研究经济学的最适当的方法之争,那么我们可不必去管它。
数学哲学的逻辑主义流派认为,数学完全可以归结于逻辑。

“逻辑的经济学家”与“数学的经济学家”,究竟各是个怎样的意义?

(莫非“数学的经济学家”不讲究“理论构建要合乎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34:12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谁也不否认,数学在一些经济问题,如盈亏的计算,以及经济史方面的用途。但显然,这不是楼主“数学之于经济学”问题讨论的主旨所在。问题是在经济学的研究法上。
就lwzxy所言(或所理解)的“数学的用途”,太狭隘了吧?

“数学之于经济学的意义”仅在于此?

的确,lwzxy先认定(更不如说限定)了“数学之于经济学的这一丁点儿意义”,然后,再说这不是楼主问题讨论的“主旨所在”。

构建经济学理论时使用了数学语言,就必然排斥或导向某一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41:03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数学之于经济学的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派是一些统计学家所代表的,他们想从经济经验的研究来发现经济法则。他们的目的是要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计量的”科学。他们的计划浓缩在“经济计量学会”的标语:科学是测量。

数学经济学家所处理的第二方面,是物价与成本的关系

第三派的特征是,他们公开地、故意地不管市场过程,而想解决经济学的问题。他们的理想是,按照力学的模型来建立一套经济理论。他们一再地把经济学类比于古典的力学,在他们的见解中,力学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的绝对模式。

虽然这三派的想法,在大学的教科书中被普遍教授,也毫无疑问为大多数人多共有,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确实是站得住的。意欲深入地了解对这些想法的探讨的同学,可见本人曾发过的这个老贴
现在大家可以比较全面地看到,lwzxy对“数学之于经济学的应用”的理解了。

不采用数学语言的人,也同样可以有以上三种想法;而采用数学语言的人,也未必就只能有以上三种想法(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43:24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最后强调一点,经济学所处理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财货和劳务,而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它的唯一任务是对人的行为之分析,是对市场过程的分析。
强调一点,(是否)运用数学语言与一个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互不充分或必要。

使用数学语言的人,眼中未必只有“财货和劳务”,不使用数学语言的人,眼中也未必是“对人的行为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0:57:53
lwzxy 发表于 2011-1-18 20:22
谁也不否认,数学在一些经济问题,如盈亏的计算,以及经济史方面的用途。但显然,这不是楼主“数学之于经济学”问题讨论的主旨所在。问题是在经济学的研究法上。

有许多人,都认为,处理经济问题的唯一适当方法是数学方法。一些有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如此。他们把逻辑的经济学家嘲笑为“文学的”经济学家。

如果说,逻辑的经济学家与数学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对立,只是一个关于研究经济学的最适当的方法之争,那么我们可不必去管它。较好的方法总会带来较好的结果,以证明它的优越。而且,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之解决,也许是必要的;对于某些问题,这个方法也许比那个方法更有用。

但是,这不是一个关于方法效果的问题之争,而是关于经济学的基础之争。数学方法之必须反对,不仅是因为它的的无效。它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方法,从一些错误假定开始,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它的推论式不仅是白费的;它们使我们的心智离开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且曲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数学之于经济学的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派是一些统计学家所代表的,他们想从经济经验的研究来发现经济法则。他们的目的是要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计量的”科学。他们的计划浓缩在“经济计量学会”的标语:科学是测量。

数学经济学家所处理的第二方面,是物价与成本的关系。

第三派的特征是,他们公开地、故意地不管市场过程,而想解决经济学的问题。他们的理想是,按照力学的模型来建立一套经济理论。他们一再地把经济学类比于古典的力学,在他们的见解中,力学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的绝对模式。

虽然这三派的想法,在大学的教科书中被普遍教授,也毫无疑问为大多数人多共有,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确实是站得住的。意欲深入地了解对这些想法的探讨的同学,可见本人曾发过的这个老贴

最后强调一点,经济学所处理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财货和劳务,而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它的唯一任务是对人的行为之分析,是对市场过程的分析。
数学假定的局限性大家不可谓不知,如果能在接近现实的假设条件下去研究而不采用,当然不是可取的方法。
问题恰恰在于,批判不合理的假定之后,却拿不出更为有效的方法,那么做符合现实的假设有何意义?

在你的三派论中,用了很多绝对化的词语,我不知道是谁说的,似有夸大之嫌。
我所接触的计量经济学家,却恰恰一再强调计量方法后面的经济学含义,也一再强调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关于第三派,我想说的是,应当允许启发式的与类比式的研究,武断的说经济学完全不同于古典力学是骄傲自大的表现。
所谓“唯一”一说,我实在是没有见过,敢问是哪位说的?
在争论之前,事先设定对手持绝对化的观点,实在有失妥当。

说到经济学的基础之争,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基础。
以理性人假设为例,这个假设也完全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合理的。

关于经济学中的数学,我历来只遵循一点,那就是在试图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问问自己,是否必须用数学?是否必须用复杂的数学?
一切以简单而有助于解决问题为上,倘若用点数学能够在经济学语言的使用上减少分歧,我也乐于使用数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1:26:07
lzhfgood 发表于 2011-1-18 20:57 在争论之前,事先设定对手持绝对化的观点,实在有失妥当。
这是lwzxy论述的一贯特色。

请见: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55309-1-1.html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72263-50-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09:26:51
sungmoo 发表于 2011-1-18 21:26
lzhfgood 发表于 2011-1-18 20:57 在争论之前,事先设定对手持绝对化的观点,实在有失妥当。
这是lwzxy论述的一贯特色。

请见: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55309-1-1.html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72263-50-1.html
呵呵,我很无语。
从未觉得使用数学有优越感,lwzxy倒是觉得我有优越感了。
对于能用简单的数学甚至不用数学就能解决问题的人,我一般都是持膜拜状。
似乎我们也没有要用“量的经济学”来代替“质的经济学”。
但是,关于“质”的问题,倒也确实存在一些分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0:40:15
个人认为,sungmoo及其他人对文章中提出的对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的批评,除了一些武断地评论以及断章取义和吹毛求疵外,没有提出站得住的反对,而其所可依据的,只有“数学语言”这一条。
正如文章中已指出的,市场过程,无论用多么复杂的数学,都是无法描述的。更不用多说,还涉及到时间。
而退一步说,即便假设市场过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这一假设当然是错误的,用语言可以清清楚楚描述的东西,却用一个更加复杂的工具来说明,不符合科学的原则。科学,如果有可能,喜欢的更是简单而不是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1:31:11
lwzxy 发表于 2011-1-19 20:40
个人认为,sungmoo及其他人对文章中提出的对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的批评,除了一些武断地评论以及断章取义和吹毛求疵外,没有提出站得住的反对,而其所可依据的,只有“数学语言”这一条。
正如文章中已指出的,市场过程,无论用多么复杂的数学,都是无法描述的。更不用多说,还涉及到时间。
而退一步说,即便假设市场过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这一假设当然是错误的,用语言可以清清楚楚描述的东西,却用一个更加复杂的工具来说明,不符合科学的原则。科学,如果有可能,喜欢的更是简单而不是复杂。
无法描述是指无法完全描述还是完全无法描述?“数学语言”讲究定义及其逻辑的清楚性,这一点分量极重。

倘若我们对“无法描述”这四个字都理解不一,那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也可想而知。

个人认为,lwzxy及其他人对待相应的批评,除了一些武断地评论以及断章取义和吹毛求疵外,没有提出站得住的反对意见。对于“数学语言”,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时间去理解。

对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问题,数理经济学家一直在进行反思,当然这不排除某种偏向性的存在,但是,这种同样的反思,在反对者那里,似乎没有很好的进行。

退一步而言,既然你一再强调数学的假设是错误的(虽然这里我认为你错误的把不完善的假设部分都归结为错误),那么我请问你,非数学的假设就正确么?那你的假设是什么呢?

用语言可以清清楚楚描述的东西,我也不赞同用复杂工具来说明,这至少是一位也已成名的老师教给我的。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不用数学,经济学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分歧也就消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3:16:24
lwzxy 发表于 2011-1-19 20:40
个人认为,sungmoo及其他人对文章中提出的对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的批评,除了一些武断地评论以及断章取义和吹毛求疵外,没有提出站得住的反对,而其所可依据的,只有“数学语言”这一条。
正如文章中已指出的,市场过程,无论用多么复杂的数学,都是无法描述的。更不用多说,还涉及到时间。
而退一步说,即便假设市场过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这一假设当然是错误的,用语言可以清清楚楚描述的东西,却用一个更加复杂的工具来说明,不符合科学的原则。科学,如果有可能,喜欢的更是简单而不是复杂。
(1)lwzxy不肯回答前面别人的问题,却来说别人“武断地评论以及断章取义和吹毛求疵”,这就是lwzxy认为的自己可以站得住脚的“依据”。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lwzxy一贯如此(大家不妨看看以前各帖)。

lwzxy面对别人的问题,一般是不屑于回答的,而是直接了当地说别人的各种说法“站不住脚”——这就是如此崇尚“逻辑的经济学”的lwzxy的鲜明的“逻辑”特色与“论证”风格。

(大家不妨看看,前面向lwzxy提出了多少问题,lwzxy究竟想不想认真对待别人的问题——包括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55309-1-1.html

(2)数学语言一定比自然语言复杂?此即lwzxy的观点,也正是lwzxy对数学不了解的表现,也由于此,lwzxy形成了对数学的偏见。虽然lwzxy很讨厌“A说B不懂数学”这种说法,但这里B究竟懂不懂数学,lwzxy并不想关心,也不愿关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1:05:24
136# sungmoo
从sungmoo的诸多提问中,不难发现,他对于文章的内容的了解程度。很多问题的答案直接就在于我贴出的文章及引用的资料里面,但想必sungmoo“并不想关心,也不愿关心”这些文字内容,他只在意他自己的那些肤浅的理解和所谓的“批评”。他甚至都没有看出,文章并非我写。他手到擒来地如此潇洒地对于思想巨匠的思想的批评,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我早有领略。但就以我对该思想巨匠的思想的一点点浅薄的了解来看,我想应该可以,或者有权利“认为”,他的那些批评是站不住的。

因而,回答那些“问题”的责任,似乎应落在思想巨人身上。我恐怕是无权代表。虽然我认同其大部分的观点。但正如前述,我自认还是有能力分辨来自于不同人的对于其思想的批评的中肯与否。

说说第二个问题:前面提到,sungmoo在论证数学应用的合理性之唯一说辞,便是“数学是一种语言”。现在他又提出另一个“杀手锏”,即嘲笑别人不懂数学,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之表现。此即暗示:一,别人不懂数学;二,既然对数学不懂,那么对数学之于经济学的运用问题就应当闭嘴。不幸的是,其他人也有如此想法。不过,最不可原谅的,应当是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这种态度。Stigler可能是最为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了。其在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ories中,曾批评庞巴维克说:“Böhm-Bawerk was not trained in mathematics.”然而,请注意以下文字:

Mathematics, it must be realized, is only the servant of logic and reason, and not their master.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is no more necessary to the realization of its uselessness for and inapplicability to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than, for example,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s essential to knowing that they are not applicable on board an ocean liner. Indeed,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without 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is likely to yield unfortunate results when applied to the latter, as this example demonstrates. Böhm-Bawerk’s greatness as an economist needs no defense at this date. For a sensitive tribute to Böhm-Bawerk, see Joseph A. Schumpeter, “Eugen von Böhm-Bawerk, 1851–1914” in Ten Great Economis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ress,1951), pp. 143–90.

这段话,是对持有上述之态度的sungmoo等人的最好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1:15:28
135# lzhfgood
在这里,我只说明一点:不仅存在“非数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而且还有更好的,实际上也是是唯一正确的,研究范式。
在现有的(错误的)这样一个范式下,你提出如此的问题似乎不足为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1:24:35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05
136# sungmoo
从sungmoo的诸多提问中,不难发现,他对于文章的内容的了解程度。很多问题的答案直接就在于我贴出的文章及引用的资料里面,但想必sungmoo“并不想关心,也不愿关心”这些文字内容,他只在意他自己的那些肤浅的理解和所谓的“批评”。他甚至都没有看出,文章并非我写。他手到擒来地如此潇洒地对于思想巨匠的思想的批评,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我早有领略。但就以我对该思想巨匠的思想的一点点浅薄的了解来看,我想应该可以,或者有权利“认为”,他的那些批评是站不住的。

因而,回答那些“问题”的责任,似乎应落在思想巨人身上。我恐怕是无权代表。虽然我认同其大部分的观点。但正如前述,我自认还是有能力分辨来自于不同人的对于其思想的批评的中肯与否。

说说第二个问题:前面提到,sungmoo在论证数学应用的合理性之唯一说辞,便是“数学是一种语言”。现在他又提出另一个“杀手锏”,即嘲笑别人不懂数学,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之表现。此即暗示:一,别人不懂数学;二,既然对数学不懂,那么对数学之于经济学的运用问题就应当闭嘴。不幸的是,其他人也有如此想法。不过,最不可原谅的,应当是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这种态度。Stigler可能是最为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了。其在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ories中,曾批评庞巴维克说:“Böhm-Bawerk was not trained in mathematics.”然而,请注意以下文字:

Mathematics, it must be realized, is only the servant of logic and reason, and not their master.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is no more necessary to the realization of its uselessness for and inapplicability to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than, for example,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s essential to knowing that they are not applicable on board an ocean liner. Indeed,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without 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is likely to yield unfortunate results when applied to the latter, as this example demonstrates. Böhm-Bawerk’s greatness as an economist needs no defense at this date. For a sensitive tribute to Böhm-Bawerk, see Joseph A. Schumpeter, “Eugen von Böhm-Bawerk, 1851–1914” in Ten Great Economis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ress,1951), pp. 143–90.

这段话,是对持有上述之态度的sungmoo等人的最好回复。
请不要一再引用名家的话,如果这就是你说明道理的语言,那我似乎更应该和他本人去谈。

名家的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关于这一问题,并不仅仅只是你我之争。

别人懂不懂数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一个客观事实。为什么非要加上“嘲笑”这种主观的东西?

非数学的语言的缺点之一即在于某些有失偏颇的甚至错误的引申。你懂,或者不懂数学,只是决定我回答的正确性或者错误性。仅此而已。

我不想去考证你所说的那些谁谁谁是否懂数学,或者在多大程上理解数学。

我知道你可以找出不少运用数学但是也批判数学的经济学家,但是出于对可得性偏差的谨慎,我无法认可这样的论据。

不管怎样,我坚持认为不懂数学的没有资格评论数学,这当然也包括经济学中的数学。

你当然可以去评论经济学,你也可以在看完了经济学中的数学之后,指出其中数学的不合理甚至错误之处。

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数理经济学家对经济学中运用数学的批评,而不是那些压根瞧不起数学的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1:26:02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15
135# lzhfgood
在这里,我只说明一点:不仅存在“非数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而且还有更好的,实际上也是是唯一正确的,研究范式。
在现有的(错误的)这样一个范式下,你提出如此的问题似乎不足为奇。
我从未否认这种存在。

问题恰恰在于你所说的更好的和唯一正确的,是我所不认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21:35:18
140# lzhfgood
呵呵,你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好了,并没有人强迫你接受他人的观点。
事实上,我既没有打算说服你,也从未认为能说服你。对其他人,我的态度也是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8:53:00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05 从sungmoo的诸多提问中,不难发现,他对于文章的内容的了解程度。很多问题的答案直接就在于我贴出的文章及引用的资料里面,但想必sungmoo“并不想关心,也不愿关心”这些文字内容,他只在意他自己的那些肤浅的理解和所谓的“批评”。他甚至都没有看出,文章并非我写。他手到擒来地如此潇洒地对于思想巨匠的思想的批评,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我早有领略。但就以我对该思想巨匠的思想的一点点浅薄的了解来看,我想应该可以,或者有权利“认为”,他的那些批评是站不住的。

因而,回答那些“问题”的责任,似乎应落在思想巨人身上。我恐怕是无权代表。虽然我认同其大部分的观点。但正如前述,我自认还是有能力分辨来自于不同人的对于其思想的批评的中肯与否。

说说第二个问题:前面提到,sungmoo在论证数学应用的合理性之唯一说辞,便是“数学是一种语言”。现在他又提出另一个“杀手锏”,即嘲笑别人不懂数学,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之表现。此即暗示:一,别人不懂数学;二,既然对数学不懂,那么对数学之于经济学的运用问题就应当闭嘴。不幸的是,其他人也有如此想法。不过,最不可原谅的,应当是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这种态度。Stigler可能是最为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了。其在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ories中,曾批评庞巴维克说:“Böhm-Bawerk was not trained in mathematics.”然而,请注意以下文字:

Mathematics, it must be realized, is only the servant of logic and reason, and not their master.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is no more necessary to the realization of its uselessness for and inapplicability to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than, for example,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s essential to knowing that they are not applicable on board an ocean liner. Indeed,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without 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is likely to yield unfortunate results when applied to the latter, as this example demonstrates. Böhm-Bawerk’s greatness as an economist needs no defense at this date. For a sensitive tribute to Böhm-Bawerk, see Joseph A. Schumpeter, “Eugen von Böhm-Bawerk, 1851–1914” in Ten Great Economis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ress,1951), pp. 143–90.

这段话,是对持有上述之态度的sungmoo等人的最好回复。
如果lwzxy自己愿意认真回答别人的问题,而不是抛出几个概念和别人的说法来搪塞,我们其实也可以看清楚lwzxy对“别人文章的了解程度”。

按lwzxy的逻辑,我们是否也可以再抛出几个概念和另外人的说法,再说lwzxy对别人文章的了解程度肤浅?

我们同样可以说,lwzxy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乃至自己对“别人对数学的理解”的理解,都是肤浅的理解,仅是所谓的“批评”。

lwzxy同样坚持自己的论辩风格,坚持不回答任何问题。

现在,简单地说,可以明确告诉lwzxy的是,楼主的上述话,根本没有回答前面别人的问题,所引之外文与前面别人的说法也并不矛盾(而所谓种种“矛盾”恰恰是lwzxy按自己的固有“逻辑”想像与杜撰出来的——不妨楼主再好好看看别人的帖子,我不相信lwzxy的“了解能力”如此之差!)。当然,楼主也根本没有思考与回答前面别人问题的诚意。

"training in maths is no more necessary" means "no training in maths is necessary or sufficient"?

"be likely to" means "must"?

这就是lwzxy的逻辑?(lwzxy这样的“逻辑推论”很多很多,大家不妨看一下他本人的以前诸帖。当然,面对别人对其逻辑的质疑,lwzxy从来不屑于回答,而只说“别人的理解肤浅”)

楼主自己混乱于自己的逻辑与概念,只好想出这样的“论辩”方法了。

另外,正如别的网友而言,lwzxy如此“回答”,我们不妨找引言作者讨论了。不必劳lwzxy在这里显示自己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8:59:52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15 在这里,我只说明一点:不仅存在“非数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而且还有更好的,实际上也是是唯一正确的,研究范式。在现有的(错误的)这样一个范式下,你提出如此的问题似乎不足为奇。
这种“非数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与某一范式“运用了数学语言”,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lwzxy就是不肯回答(当然,我们不知道,lwzxy不肯回答,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是不是有人用数学语言表述与构建经济学理论,这就是在采用“数学”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补充一点:这是长久以来问向lwzxy而lwzxy长久以来不肯回答的问题(非限于本帖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9:09:24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04 说说第二个问题:前面提到,sungmoo在论证数学应用的合理性之唯一说辞,便是“数学是一种语言”。现在他又提出另一个“杀手锏”,即嘲笑别人不懂数学,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之表现。此即暗示:一,别人不懂数学;二,既然对数学不懂,那么对数学之于经济学的运用问题就应当闭嘴。
这就是lwzxy惯用的逻辑推理。这一特色,已经屡见不鲜了。

那么,按lwzxy这一逻辑特色,我们也可以推出:lwzxy常常采用的“杀手锏”是,嘲笑“别人懂数学”,认为“不懂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就会“高人一等”。

(大家都用这种逻辑辩论,倒也满有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9:44:03
lwzxy 发表于 2011-1-20 21:35
140# lzhfgood
呵呵,你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好了,并没有人强迫你接受他人的观点。
事实上,我既没有打算说服你,也从未认为能说服你。对其他人,我的态度也是一样。
我也是这样,但我从不主动评论那些不使用数学的经济学家。

因为,应当允许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6:45: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9:02:52
在前一帖中已将sungmoo所认为“问题”及其“观点”进行了回复与批驳,我不相信sungmoo的理解能力如此之差,竟会看不懂?然而,对于这样的回复及批驳,其“同样坚持自己的论辩风格”,使出咬文嚼字之看家本领,对别人的“批评”轻描淡写一番,转而使出他的拿手绝招: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然后倒打一耙。

这明白显出,sungmoo“根本没有思考与回答前面别人问题的诚意”。事实上,应加上一条,他连认真阅读别人的文章及发言的诚意都没有。对于在如此前提下所提出的那些其显然不愿承认的“肤浅”的问题,还要别人来“诚意认真”回答!

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的风格,想通过这样的文字游戏以及狡辩的所谓“论辩方法”,来掩饰其“混乱于自己的逻辑与概念”,以及对于经济学的认识论和逻辑经济学的完全无知,并以求胜。

如此sungmoo的逻辑也很清楚了,对于“用这种逻辑来辩论”,的确蛮有趣。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和sungmoo唯一都同意的地方。

最后,还是得借用名人的话做结尾:

咬文嚼字,论一年,辨一年,缘分哪;
吹毛求疵,发一贴,回一贴,谢谢啊。

加个横批:数学经济学就是大忽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0:46:57
lwzxy 发表于 2011-1-21 19:02
在前一帖中已将sungmoo所认为“问题”及其“观点”进行了回复与批驳,我不相信sungmoo的理解能力如此之差,竟会看不懂?然而,对于这样的回复及批驳,其“同样坚持自己的论辩风格”,使出咬文嚼字之看家本领,对别人的“批评”轻描淡写一番,转而使出他的拿手绝招: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然后倒打一耙。

这明白显出,sungmoo“根本没有思考与回答前面别人问题的诚意”。事实上,应加上一条,他连认真阅读别人的文章及发言的诚意都没有。对于在如此前提下所提出的那些其显然不愿承认的“肤浅”的问题,还要别人来“诚意认真”回答!

这当然也是sungmoo一贯的风格,想通过这样的文字游戏以及狡辩的所谓“论辩方法”,来掩饰其“混乱于自己的逻辑与概念”,以及对于经济学的认识论和逻辑经济学的完全无知,并以求胜。

如此sungmoo的逻辑也很清楚了,对于“用这种逻辑来辩论”,的确蛮有趣。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和sungmoo唯一都同意的地方。

最后,还是得借用名人的话做结尾:

咬文嚼字,论一年,辨一年,缘分哪;
吹毛求疵,发一贴,回一贴,谢谢啊。

加个横批:数学经济学就是大忽悠。
不妨从头开始.
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1、你懂多少数学?能看懂经济学中的数学语言么?(此问题不带个人感情)
2、经济学中可以用数学么?(请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如果第一问你回答说你不懂数学,那就此打住,我无意再和你争论。
你不用通过问我懂不懂经济学来绕开这个话题,因为我懂一点,懂的程度达到了能够对经济学发表一点意见的程度,因为我能够看懂非数学的经济学语言。

另外一个延伸的问题是,你如何证明数学的语言或者物理的语言完全不能描述经济世界?(请注意完全二字)
你不用和我说非数学的经济学语言如何如何好,因为数理经济学家并没有认为他们的语言是唯一的。

从逻辑上来讲,你只能通过证明数学语言不能用于描述经济学世界来结束分歧。
任何回避此类证明的方式都存在逻辑上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0:59:14
请诸位网友注意:本帖不要单独地看,要联系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55309-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1:20:12
lzhfgood 发表于 2011-1-21 20:46 不妨从头开始.
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1、你懂多少数学?能看懂经济学中的数学语言么?(此问题不带个人感情)
2、经济学中可以用数学么?(请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如果lwzxy还是坚持采用引用别人的说法来“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并以此逃避问题的回答),并且说这些质疑是“肤浅的”,是“不了解巨匠们思想”的,大家还能说什么呢?

这些问题(包括前面以及其他主题帖中的问题)是直接问向lwzxy的(尽管lwzxy愿意转移话题说“这是问向那些巨匠的,自己无权回答”)。如果lwzxy很愿意用“别人的言论”来参与讨论,前提应该是lwzxy已经理解了“别人的言论”(否则他凭什么引用别人的言论来替自己“回答”呢)。既然已经理解了“别人的言论”并充当自己的论据,为什么不肯亲自正面而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呢?(如果lwzxy说“巨匠们的思想不容质疑”,那我们也就真地无语了。大家都引用巨匠们的言论就可以了,尽管巨匠们的观点也会有分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1:53:40
lwzxy 发表于 2011-1-21 19:02 数学经济学就是大忽悠
为了不让lwzxy误会(或者假装误会),这里明确提醒lwzxy,以下问题只问向lwzxy,而不是那些“思想巨匠”。

“数学经济学”,它究竟是什么意思?经济学中运用数学语言,这是否就叫“数学经济学”?这是否必然导致某一主义或倾向?

如果lwzxy还想说这个问题是“问向别人的”,不是“问向lwzxy的”,那么请问,lwzxy究竟懂不懂这个概念?

如果懂,为什么不愿意向大家讲讲呢?如果不懂,凭什么使用这个概念忽悠大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