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实就是读工科的,
而且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那你说呢,有时间你就到国外看看.
很多东西你们自己能清楚吗,你们很多信息你们也根本接触不到
我觉得你自己才是被表面现象迷惑. 现在网上,极多信息根本就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
发动机到现在也没“学”会怎么造, 你真的以为这些是什么高技术吗,中国这20年累积多少技术,你清楚吗?没有这20多年的资金积累,和技术积累,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开发任何技术. 就像飞机,不是说你有开发能力,就可以做出飞机,就算你做出来了,你也不一定能有市场.
(别忘了,中国建国初期的时候,在晶体管的研制上是世界领先的) 这个,你又听谁说的. 有点常识好不好
中国在1958还是59年,中国才有silicon crystal,,也是在差不多时间才开发出 Ge transistor.而这是semiconductor的基本材料.
让我们看看同时代美国发展到什么水平吧.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各自研制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之后,发展极为迅猛,从SSI(小规模集成电路)起步,经过MSI(中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然后发展到现在的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最近的U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发展到将来的G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届时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度将超过10亿个元件.这个发展时间,只是3年左右. 而在这时间 中国才制造出GaAscrystal
大家对比一下,世界领先水平. 你别把我给笑死了. 真的需要给你们这些人补补知识了.
就目前人类的工业技术而言,象晶体管芯片、汽车、飞机这样的产品都绝对是国家真实工业技术实力的代表——可惜中国现在除了能给人打一点“零工”外,根本就不具备自行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这个,我就更加不需要和你讨论了.中国自主开发的工业,现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地位,还有,现在华为,中兴这两加企业的崛起,连诺基亚都感到很大压力,我指的不是手机,而是在无线网络的技术上.中国的机械工业,我就更加不用说了.你自己去那些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看看吧.
说中国航天,飞机工业只能靠给国外打工,更加是笑话. 运十为什么砍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运十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另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设计缺陷.而要修补这写缺陷,中国还没有这个技术能力,所以才砍了.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中国那时候没有风洞设备. 你说中国建国前面30年的成就很大,我不反对,但是却很不健全,而且实力很一般.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任何航天器,和飞机,成型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很多测试,之后建立一个试验机型, 进行试飞. 但是在实验机型建立后,飞机也基本上成型,很难做很多改动.而在建立实验机型之前,必须要取得很多的外壳数据,而中国在80年代之前,采用落后的“固块喷管”,试验成本高昂,获取的数据量也非常有限。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航天和飞机技术怎么也上不去的原因.但是在97年之后,中国开始有了24米引射式跨声速风洞, 这样就可以在建立实验机型之前,取得更多的外壳数据,因为可以把模型,或者缩小的原形机放到风洞里面进行模拟飞行.这就是为什么在这10年里面,中国航天工业可以这么快发展的原因.等中国的超音速风洞建成之后,还有4.5成4.5米风洞完成之后,中国再去搞大型客机还不晚.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甚至说一句不好听的,在20年前,中国连给外国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实在落后太多了.给你生产你也生产不了.为什么外国厂家要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就是不单纯是因为中国市场,更加就是因为中国有这个实力生产.例如中国生产飞机配件,就是飞机的尾部,这个可以说是飞机构件里面生产难度最大的一个部分.因为很多时候,特别是大型客机,在降落的时候,尾部需要很高的稳定型提供,而且是不能说一块一快电焊上去,必须是要整体生产,倒模. 这样才能保证整架飞机的安全性. 但是在70年代,中国也没有这样的技术. 还有看看苏联的运输机,我在珠海航展看到的,苏联产的运输机还是用蜗钉加固的.这个就是差距.不过你们这些不懂技术的人可能也还是可能了解到这些东西的重要吧.
要发展工业,就像飞机,还这有汽车,需要的是发动机,很一系列的力学理论的建立.还有就是材料学,例如钢铁,还有复合材料. 而发展材料需要的就是原子理论.很多读功课,特别是我读的土木工程,还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都必须要学材料学的.
还有我当然不是搞工科的,我还在读大学呢~ 这才显示出你们可笑.那着那些不实,甚至可笑的资料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擂紧裤带搞技术攻关. 技术不是这样搞出来的.任何一样的技术的出现,都需要很多其他相关技术的成熟.就像飞机,现在中国航天工业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发动机,不是什么其他相关的物理力学攻关.而是材料学方面的缺乏,和设计生产的经验.后者就是要在先生产配件开始慢慢累积的.
还有,就是汽车上,中国现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和很多相关的技术.但是主要问题是,一个设计的人性化,和舒适程度. 另外一方面就是高端发动机上,中国技术还不过关.但是通过技术和经验积累,解决不是问题. 中国现在的工业,有点太粗了,这是我认识一个美国工程师说的话.这是为什么粗啊,跟苏联学的.
别总是人家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自己去哈好了解一下技术发展吧. 只会看表面现象
就像总是骂油价贵.说什么垄断暴利. 但是我想说你们这样的油价已经很幸福了,炼油厂炼一吨油,算上国家补贴之后还亏300人民币左右. 中国的油价只有香港的一半.
别和我说中国生活水平低,中国还是要按照国际油价买油的,特别中国自己产的原油因为含蜡比较高,不怎么适合当燃料,而且令到加工成本也更高. 我甚至想说,中国的油价应该再升,去淘汰那些高耗能,技术不过关的企业.这些是什么原因啊,也是因为中国原本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问题,还有学苏联工业体制下的问题.而在这些方面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应该学习日本的重工业生产模式和思维.
所以我想说你们才是真的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呢.你们有去真正了解过中国现在科技的发展状况吗,很明显没有. 或者说了那么多,你们还是根本不了解,工业建立,技术这些,不是擂紧裤带弄出来的.而是需要竞争,甚至很残酷的淘汰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