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消息(文图/记者柯锐 黄永进)“大学生”这个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在求职的路上,正在经历着从“等待”到“拼搏”的巨大转变。昔日的“天之骄子”遭遇“就业难”,然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不甘落后,开始用创业来证明自己。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流行现象。
近日,湖北省人才中心授权本报独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披露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记录了在商海中拼搏的大学生创业者的人生百态。
【榜单】
大学创业富豪榜
湖北高校全国第三
“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北港创意产业园二期工程还没建成,就已经被大学生创业者们抢订一空了。”洪山区创意大道办公室主任陈克超面对记者,显得几分无奈还有几分惊喜。
2010年12月中旬,洪山区北港工业园开园,大学生创业者们从附近高校、科研院所蜂拥而来,争相递上自己的创意企业申请报告。在精心挑选了20家大学生创意企业申请后,工业园的管理者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这片已接纳1600余名大学生创业者的偌大工业园中,已没有多余的办公地点供不断涌来的热情的大学生们创业了。
湖北省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朱世荣从宏观的层面,自豪地向记者阐释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湖北省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是排第一位的,高校的绝对数量带来的是在校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今年湖北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达到130万,其中武汉市有108万在校大学生,而北京、上海各有90多万。
湖北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湖北有高校121所,与西安、上海、北京并称全国四大高校集中地。
朱世荣说,“实际上,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量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也意味着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必将居于首位。”
庞大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巨大的基数,同时,其集体和示范效应也扩大了大学生(主要指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机会。
去年12月初,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中,湖北高校排名第三,与浙江、上海、北京三地一起成为上榜富豪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10人上榜。在众多湖北高校毕业生中,毕业于华中科大的宋海波所创立的动网先锋价值1.3亿元,在整个排行榜中排名并列第9。
大学的造富能力与当地以及学校的创业教育有关,记者获悉,华中科技大学内部就成立了很多创业机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氛围对催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好处。
该榜单的负责人赵德国则表示,理工类学生创业成功几率要明显高于文科学生。
【现状】
“钱途”不乐观
大学生创业街的苦恼
在这些统计数据和创业富豪榜单的背后,大学生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和发展现状如何呢?近期,记者在武汉市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了探访。
鲜有人知道,在距离珞喻路群光百货不远的一条小巷子中,还有条华师文化街。上月22日,记者慕名来到华师文化街采访。
2009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和洪山区**联合创办的华师文化街正式挂牌,其创建的初衷就是成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基地”之一。
华师文化街所属管理公司——武汉桂元天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商办张经理告诉记者,文化街在2009年开张时,就吸引了180多个项目入驻,其中40%是大学生创业者。大学生创业人数最高时达到100多人。“当时的行情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张经理对文化街开街时的盛况还记忆犹新。
记者看到,街中心花坛上挂着装饰的霓虹灯。几名女学生手牵着手沿街逛着,眼睛搜索着喜欢的店铺。虽然不时有年轻人走过,然而,如今街内的人流明显稀少,记者看到,不少店铺的老板在店外扎堆谈天。
在走访一圈之后,记者发现不少店面大门紧闭,门上纷纷挂着“急转”、“裸转”、“合租”、“有事致电”等招牌,显得异常冷清。
位于文化街一侧的“粉红部屋”门店,老板是贾筱雯,一个2005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的女孩。她在光谷工作两年后,来到这里创业,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她享受到了每年减免一月房租的优惠政策。
见到贾筱雯时,她正在网络上为自己的小店寻找货源。戴着眼镜、充满学生气的贾筱雯说话很快,思维也相当敏捷。
她告诉记者,在文化街,她的“粉红部屋”是第一家做服饰生意的。由于价格实惠,许多人纷纷专程到她的小店中来买衣服,最远的一位顾客竟然在400公里外的长沙。直到后来有媒体报道了她家的服饰生意很好,街内才慢慢有人效仿她开起了服装店。
她告诉记者,当初同她一道进驻文化街的大学生创业者们,“如今还在这里的没有几个人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撰写人——武汉大学公共经济管理专业安锦博士认为,华师文化街作为一个创业基地,是观察大学生创业的很好样本。
他仔细分析了华师文化街的情况后认为,不少大学生在对自身及市场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进行创业,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华师文化街大学生创业者不乐观的原因之一。
【研究】
湖北出炉报告
深度剖析“创业难”
针对大学生创业率低的问题,2010年3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将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列入议程。
随之而来的,即是《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的开题会。该课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湖北、上海、浙江、辽宁、广西五个省市共同调研,其中湖北省的调研工作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黎民教授与武汉大学18名博士生、硕士生负责。
湖北课题组经过2个月的走访和调查,抽取了武汉地区各类高校15所,涉及学科类别11个,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0份,访谈应届生、往届生、创业者、主管部门负责人等119人,分析创业个案62个,并针对调研结果发布了湖北版《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
该研究报告共计24.5万字,其中主体报告68页,个案报告262页。
该报告的撰写人武汉大学公共经济管理专业安锦博士,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外地开完研讨会回到武汉,眼神中还带着一丝倦意。“事实上,一个好的创业项目甚至可以造就一个新的时代”,安博士告诉记者,这就好比比尔·盖茨的创业,让我们如今进入了全面的互联网时代,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他认为,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不光是一个可以让自己赚钱的项目,更是一个可以造福社会的项目。创业就是创新,就是国家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兴企业可以在社会中起到鲇鱼的作用,让那些昏昏欲睡的沙丁鱼活跃起来,焕发新的生机。
【发现】
“富二代”的创业雄心
“我希望做能够引领潮流的‘大商’,在25岁之前摸清整个中国的市场。”说这话的是今年7月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朱斌,2008年3月开始,他就拥有了一家自己的IT公司——武汉飞胜科技。
朱斌告诉记者,自己的父辈靠创办服装企业发家,业务涉及上海、广州、深圳还有香港。用他自己的话讲,家里的资产他两辈子都用不完。出生在这样富足的家庭,他对经商耳濡目染。
他笑称,自己最擅长的就是“用钱赚更多的钱”。朱斌似乎对“啃老”不感兴趣,他对创业更有感觉。大学四年间,每年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加上数额不菲的房租费,大部分都是靠他自己的软件公司挣来的。
安锦博士在调研中,发现这样的“富二代”还有很多。
安锦告诉记者,在他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富二代”创业者们的经历和见识,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他说,不少家庭环境优越的“富二代”们,并非如人们心目中贪图安逸享受、不思进取,他们中的不少人有着自己创业的雄心和理想。由于那些从高校毕业的“富二代”具有资金、见识等优势,使他们的创业条件更佳,因此,他们创业的成功率也更高。
【动向】
“创意企业”最受欢迎
不是每一种行业的创业者都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记者采访中发现,“创意企业”普遍受到欢迎。
就在离华中师范大学创业中心不远处的出版城路两边,种满了绿色葱葱的香樟树,从绿树的光影中看过去,不少艺术爱好者在两边的围墙上涂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这里就是洪山区为创意产业专门打造的一条创意大道。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将会有更为优厚的房租补贴,如果持有本人大学毕业证证明身份的话,相对于其他创意企业每平米5元钱的房租补贴将能够翻番,补贴每平方米10元。”洪山区创意大道办公室主任陈克超告诉记者,“只要是好的创业项目,我们一定会大力扶持。”
洪山区还有更多优惠: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选择在该区创办创意企业的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给予扶持。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创意企业,并在三年内所缴各项税收累计达到30万元以上的,其创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技术骨干可办理武汉市城镇居民户口;扶持引入、设立和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为创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区科技三项经费给予优先支持。为创意企业生产创意衍生产品的生产类企业,视同洪山区创意企业享有同等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