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昨天发了个《产品的价值》,被铭儿版主以重复发帖为由给删除了。考虑一下,前面的内容确实有重复之嫌!当时主要是考虑文章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再加上前面也有少许改动,所以就全发了。既然被认定为重复发帖了,那么我就将主要的新的内容对产品社会价值的一个重新梳理和认识单独发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
(3)、产品的社会价值
产品的社会价值是指一个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于生产者的价值,或者说,一个产品对于全社会的生产者来说其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一个产品在社会中的价值。它是在产品与全社会的生产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效用或者说价值关系。由于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着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而且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者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生产关系,所以在产品的社会价值的决定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
A、在自然生产条件下产品的社会价值
在自然生产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都只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不存在与他人交换的问题,并不会与他人发生关系。所以,这时产品的社会价值由特殊事物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可以对其直接生产者产生的价值补偿作用构成,由社会中所有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生产该产品的劳动力所作出的最低评价所决定,或者说,由社会中该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在生产时所付出的最低价值所决定。这是因为,在社会范围内的不同生产者可能会对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力做出不同的个人评价,从而使该产品在社会范围内会具有不同的个人价值,而产品的社会价值又是指该产品在社会范围内能够对生产者受到的价值损失的补偿,所以我们只能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选取生产该产品时对生产者所造成的最低价值损失或者说生产者对生产该产品的劳动力做出的最低评价——产品的最低个人价值——来做为该产品的社会价值。因为我们在衡量生产一个产品对社会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时,只能是以该产品对生产者所造成的最低损失为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表达出社会在生产该产品时所必须要受到的损失,才能反映出社会对生产该产品时所付出的劳动力所做出的评价。这是由人类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所决定的!正如在竞标活动中,对于同质的产品,谁报价最低谁就会中标一样,只有在社会范围内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生产某个产品的劳动力做出的最低评价才能做为该产品的社会价值被人们所接受。
B、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产品的社会价值
a、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产品的社会价值指的是什么
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生产不再只是有自己直接制造这一唯一的生产方式,而是还可以选择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去和他人进行交换。这就使得,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产品的直接生产不再只是面向自己,而是还要面向他人。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产品直接生产将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社会生产。这样一来,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产品的生产也就产生了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得在社会中产品的生产者也发生了分化,使一种产品的生产者在社会中会分化为直接生产者和间接生产者两个采取不同生产方式的群体。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对于一种产品而言,社会中会同时存在产品的制造者和交换者两个采取不同生产方式的生产者群体。这就使得,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产品的社会价值的确定不再是仅取决于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或者说制造者一方,而是还需要有产品的间接生产者或者说交换者来一起确定。这样一来,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便只有由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和交换者或者说间接生产者在交换活动中所共同确定下来的产品的价值才能构成产品的社会价值。所以,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产品的社会价值就是指在特殊的生产——交换——活动中,在社会范围内产品可以对其制造者和交换者双方或者说供求双方共同产生的一种价值补偿作用。它是在产品与其制造者和交换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效用或者说价值关系。它由特殊事物产品可以对其制造者和交换者双方的共同价值产生的价值补偿作用或者说效用构成,由交换双方对生产该产品的劳动力作出的共同评价所决定。由于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就是由交换双方在交换活动中共同确立的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产品的价值,所以它就是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价值。
b、产品交换的意义
在了解到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就是人们在交换活动中所确定的产品价值后,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们为什么要去选择交换这一产品生产方式,交换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根据在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的需求者之所以要去和别人交换某产品而不是自己去直接制造该产品,从总体上可以归结为是由于用自己生产的其他产品去和别人交换会使自己耗费较少的价值;而产品的提供者之所以愿意拿自己的产品去和别人的产品进行交换,是因为交换的结果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那么,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理在哪里呢?显然,这我们还要到产品的个人价值那里去找原因。在前面我们曾分析到,产品的个人价值曲线是一条类似于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曲线的随着产品生产的增加先呈现逐渐下降,然后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呈现逐渐上升的曲线。从这条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只有当一个生产者要生产较多或者说大量产品时,才会面对一条完整的产品个人价值曲线,而当一个生产者只需要较少产品时,其所面临的只是产品个人价值曲线的前半部分,仅仅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价值曲线。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难得出,当人们仅生产较少产品时往往需要付出较多的价值,或者说,此时的产品对人们会具有较大价值;而在人们生产较多产品时则只需要付出相对较少的价值,或者说,此时的产品对人们具有相对较小价值。这样一来,同一种产品便在生产较少的生产者与生产较多的生产者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价值。于是,在这种价值差的驱动下,人们便不再愿意去直接制造自己所需要较少的产品,而是更倾向于拿自己生产较多而别人需要较少的产品去和别人交换自己需要较少而别人生产较多的产品。这便是交换的由来和产生的根本原因!显然,交换的进行使人们都以较少的价值付出获得了自己需要付出较多价值才能得到的产品,从而在整体上节省了人们的劳动耗费,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价值的增加。于是,在交换的推动下,人们的生产便出现了具体的社会分工和进一步的专业化,进而便出现了我们今天的专门面向社会生产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
在了解了交换可以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产品的交换是如何进行的,或者说人们是依据什么来进行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