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3503 4
2011-01-19
联合早报: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


著名的经济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说过:影响人类制度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动力是(1)人口变动和(2)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我们对后者的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但是对前者的了解还非常肤浅。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她的经济崛起也伴随着人口变动的动力。现有的学术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她享受了大量的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但是好日子快要结束了,人口负债就要开始了。此时的中国人口政策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起飞的动力:计划生育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从1979年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据研究,计划生育使得我们少生4亿人口。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迅速的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少出生人口数量。这从两个方面促进中国经济腾飞。
  一方面,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会减少被抚养人口的数量,而劳动力的人口却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直到计划生育的人口变为劳动力人口,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退休。如果第一代计划生育的父母平均生育年龄为25岁,人口红利的过程大概有30-35年左右。由于被抚养人口的减少,从全社会来说,劳动人口就相对增加,这必然会全社会资本的积累,促进经济的腾飞。这也是现在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父母会在子女身上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经济腾飞。
  这就是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所说的“人口红利”,这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很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都离不开人口红利的因素。哈佛大学的教授 Bloom和Williamson在1998年就计算出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有1/3应该归功于人口红利。中国社科院的蔡昉教授经测算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中有27%属于人口红利。但笔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能低估了,中国应该超过东亚地区的平均水平的1/3。中国经济的30年持续增长,计划生育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也。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负债
  经济学的第一条铁律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通俗点讲“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人口红利不可能持续永久。当人口红利用完时,就变成人口负债。人口的动力非常强大,有时强大的难以想象。一旦,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退休,而那时独生子女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那社会被抚养人口和抚养人口的比率就要和人口红利时代颠倒,人口负债难以想象。而中国这个时代正在飞速到来。
  比如,日本现在的经济衰退背后就是有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就是“人口负债”在作祟。因为人人都知道被抚养人口比率急剧上升,国家的养老金入不敷出,都在担心养老金破产,无人敢消费,更导致经济不振。台湾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是依靠大陆的人口红利支撑而以。
  证据显示,中国的人口负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比如这几年大学报考人数下降;劳动者工资急剧上升:过去5年工资上升了2-3倍;某些城市的社保资金入不敷出。比如,在上海这样一个不断扩展的大城市,2008年财政需要弥补的社保缺口高达170亿,占本级财政的18%,所以到现在不得不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这些数字随着老龄化的扩展,还会不断地增大。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城市的养老负担会怎样?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预测中国劳动力人口会在2016年到达巅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美国人的预测对于中国来说存在一个问题,美国人指的劳动人口是15-64岁。中国现在的退休制度是男60岁,女55岁,所以中国的劳动力巅峰应该减至少5年,应该是2011年。我们已经到该负债的拐点了。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自然调节的结果,所以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负债的过渡还不是那么剧烈。尽管如此,他们已经尝到了人口负债的苦果。各国纷纷削减养老金,延长退休年龄。德国已经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还在探讨70岁的可能性。
  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加入了很强的人为调整因素,其人口红利所以来的也剧烈,同样,人口负债也必然很剧烈。其后果很可能是让中国进入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他国经验表明,这种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经济衰退很可能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的陷阱,如现在的日本那样。他国之经验,不得不让我们警醒。
  政策转型的痛苦
  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已经不需要计划生育了,甚至我们已经到了鼓励生育的时候了。
  现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促进人口的出生率增加,短期内可以增加内需,长期内可以让经济持续发展。但是一个实施了30年计划生育政策,一夕放开谈何容易。
  有识之士在意识到了现有人口政策背后的长期危机,纷纷提出了改变现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建议或者主张。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的政策。但是直到现在,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反应甚是淡淡。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所左右。从中央到地方估计有超过100万的计生官员(全国有72万个行政村和大概3.5万个乡镇。如果以每村一个计划生育官员,每乡镇5个计生官员,这就接近90万官员了);这些官员的权力非常庞大,可以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采取包括罚款在内的很多强力措施。如果现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这么一个拥有庞大权力的机构官员的未来何去何从?
  很多沿海地区已经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松动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地区实施的新政策基本上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在江苏某些地区,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领取结婚证的时候甚至要求抵押6000元,只有生育了第二个孩子后才能拿回押金,即是这样,这些独生子女也不愿意生。
  这样的政策显得非常可笑。这存在三个问题:(1)如果一对独生子女准备生两个孩子,那在抚养双方父母之外,再增加两个孩子,谈何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沿海很多地区让独生子女夫妇他们生第二个孩子,也不生的原因。(2)自己是否独生子女的决策并不是由自己,而是由父母决定的。如果因为父母的决策使自己丧失了生育权,这在法理上说不通的。(3)同时,由于是非独生子女,他们的抚养负担比较轻,最有可能生育两个孩子,但是国家却不让生。我不知道这样的政策的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让**获取很多的罚没收入?从不愿意出生的独生子女夫妇获取生育抵押金;从愿意生二胎的非独生子女那里获取罚金。
  结语
  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深深的知道,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现在放开计划生育,其对经济的影响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才能显现。同时,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推进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人们的生育观念会改变,生育率会急剧下降。现在所有的发达经济体都在为人口萎缩在担忧。
  或许只有等到,那些官员的退休金削减或者甚至发不出来,他们才会行动起来。不过,那已经晚了。日本和台湾就是我们未来的写照。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德国哥廷根大学助理教授 于晓华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lx110118b.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9 19:32:36
不错的文章 启发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0:27:16
不错的文章,很有启发。本人的观点是,现行的人口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功绩不可否定!但现行的人口政策必须适时调整,因为形势已经变化了,人口政策早变比晚变好,若长此以往,这种政策的恶果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到那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具体情况不必多说,包括上述文章在内的众多研究均已充分说明了这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0:40:29
计划生育
  2006-2010年,全国实行统一的2胎准生制度。2010年废除强制计划生育,撤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民自愿计划生育,生育完全放开。
  强制节育和强制生育如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当通货膨胀出现时,国家一般会采取极端对策进行干预。如果治理通货膨胀对策长期坚持不变,通货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为通货紧缩,反之亦然。国家一般都采取极端干预措施后往中间路线走,避免钟摆反复游走极端,代价太大,这样效果最好。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与俗话判断相同。用马克思主义辩论法、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来解释都是如此。种种迹象表明,2000年人口问题已发生不可逆的逆转,如果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公开,开放人口数据供研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人口数据进行模型推演,就可以象时令节气、天气预报一样精确而不需进行争辩。
  再进行强制计划生育就会出现人口塌陷,越往后推塌陷速度越加快,早在2030年迟在2040年国家必须象1980年强制人工流产节育一样采取人工授精强制生育进行干预。人口问题从出现迹象到恶果无法控制大约滞后一代人二十年时间,马寅初1957年观察到人口过快增长要发生苦难,真正结果出现在1978年。2000年前后,人人都看到老龄化在加快,中国社会未老先衰,人口出现塌陷。应当在2000年就往后撤,往中间路线走。如果不停止干预,在2015年就会出现四二效应,在2030年就会出现四二一效应。即2015年我国如今日之欧洲,新生人口过少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后续发展。2030年我国便如今日之俄罗斯,人口急剧减少,国家萎缩得不象个样子,曾经人丁兴旺、昌盛一时的俄罗斯在世界舞台正走向哀落,甚至说自我毁灭。这只是直线推论,因为我国采取了几十年持续强烈干预,这种情况在某一时间临界点出现的加速塌陷之猛可能超出我们想象。
  计划生育是特定时期特殊情况下的特例,古今中外都无,是反常而不是社会的常态。此外强制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人口爆炸论和自然资源枯竭论已被历史证明是完全错误,强制计划生育的对策依据,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来加大积累实现经济增长,早已被其它高效低副作用的对策所替代,继续实行强制计划生育已失去理论及对策依据。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制计划生育明显违反宪法,直接侵犯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强制计划生育还面临着伦理道义问题,如几千万光棍、无形剥夺几千万女孩的生命、民族人口构成异常变动等,这些都是极具爆炸性的社会问题。除此还有情感孤独问题,人活一世,情感和物质一样重要。强制计划生育造成养而孤苦,生来孤独,无兄弟姐妹,表堂兄弟姐妹,下只有独子或独女,上无舅伯叔姑姨。这是一个物质享乐和情感孤独的平衡问题,自愿节育喜欢享乐美国人的解决办法是养几千万条狗,养狗和养孩子一样费钱,不能通过强制节育迫使中国人民选择不养几千万个孩子而养几千万条狗
  。2006年就应废除强制计划生育,这将大大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塌陷的痛苦,2010年方案完全是妥协。由于政治和宣传的一致性,官员和学者脑海里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克服计划生育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无论如何在实行强制计划生育第三十年时都应废除。面对中央**计划经济的两个残余,铁道部什么时间撤销是个小问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什么时间撤销是个大问题。
   ——转自《西李湾版十一五规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3:32:25
搜索一下西李湾就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