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与物质关系假说
1.能量相关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律可以表述为:一个闭合(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总和。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形式内能的总和。
2.能量可以量子化的形态存在(量子化形态更接近于能量的元初形态)。量子是能量的基准存在形态(之一),也是能量体(系统、系综、动实体等)的基准构成单元(之一)。
3.量子系综是由若干量子(能量基准单元)构成的独特整体,其基本规律(之一)是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
注意:是否遵循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是闭合系综与开放系综(甚至非系综)的主要区别(之一)。
(1)量子系综有外在运动和内在运动,内动和外动的矢量和在速度上恒等于光速。——光速一般以c表示;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一般以v(v=c*cosa)表示,内动速度一般以c*sina*i表示。
注意:①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运动不存在于其三维空间的任何一个维度中,并且一般以“混沌云”的形式存在。——“混沌云”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外动所在参照系与内动所在“参照系”(甚至以不同速度外动的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互不相同的(一般而言,其时空形式各自“规定”而不能相互“规定”),而且除非以不同速度外动的不同运动体相互碰撞或连结在一起,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不能相互“校对”(而趋于“一致”)的。②当外动速度不为0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动速度会以一定方式变小;但从内动自身的参照系看,其运动速度始终保持光速不变。
(2)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v(v=c*cosa),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c*sina*i;外动速度从0变为c,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外动速度以速度v1变为v2,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sina*i(v1=c*cosa)变为c*sinb*i(v2=c*cosb)。一般而言,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外=1/2*m*(v22-v12);内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内=1/2*m*[(c2-v22)-(c2-v12)]*i2 。
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外动速度从0变为v时,其动能的可能变化如下:
①(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外动能的变化量:W外=1/2*m*v2 。
②(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内动能的变化量:W内=1/2*m*[(c2-v2)*i2-c2*i2]=1/2*m*v2 。
注意: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c时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内外动能变化的总量=1/2*m*(c2-c2*i2)=m*c2(此即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公式)。——这说明,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内动速度为c*i时,由质能公式E=m*c2,可知m=E/c2(这里的m是指外动速度为0的、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内禀“质量”,称为静止质量或内质量)。当内动速度为c*sina*i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m内=(E/c2)*(c*sina/c)=m*sina 。
③(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外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外’=1/2*m*sina*v2 。
如令W外’*k=W外(即令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则k=1/sina=c/(c2-v2)1/2,k是动体的内质量对静体的内质量的折换率(k亦可以视为运动质量对静止质量的折合系数,即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系数)。——注意:“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的实质是“动体的内质量保持不变”。
④(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内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内’=1/2*m*sina*[(c2-c2*cos2a)*i2-c2*i2)]=1/2*m*sina*c2*cos2a 。
如令W内’*k’=W内,则k’=1/sina=c/(c2-v2)1/2=k,k的含义同上。
⑤当外动速度从v1变为v2时,“质增效应”系数为:c/(c2-v22)1/2÷c/(c2-v12)1/2=(c2-v12)1/2/(c2-v22)1/2。
(3)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可以表述为:在一个闭合系综中,无论其诸构成单元如何分化组合,其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综的运动的矢量和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综的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
从内外互动的角度看,当系综的运动矢量和不变时,要么系综内部和外部交流交换的只有信息而无物质和能量(信息可以影响诸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即分矢量,但不影响其运动的矢量和),要么其内外交流交换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诸构成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和相等。——注意:信息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和物质(能量)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是不同的(至少是不完全相同的)。
4.空间是量子分布、叠加及其动变的几何学展现形式,时间是量子分布、叠加及其动变的过程性标志。
空间几何学:(1)四维空间(α,β,γ,θ),其中θ=(α2+β2+γ2-c2)1/2 =(c2-α2-β2-γ2)1/2*i。
三维空间(α,β,k),其中k≤(c2-α2-β2)1/2,或k≤(c2-α2-β2)1/2*i。注意:k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系数(下同)。k的存在意味着当“运动降维”时必会出现某种“测不准”现象。
二维空间(α, k),其中k≤(c2-α2)1/2,或k≤(c2-α2)1/2*i。
一维空间(0,k)或(k,0),其中k≤c,或k≤c*i。
(2)空间叠加以系统或系综的诸要素运动的矢量求和(整体求和或局部求和)、矢量和降维、矢量和时空离散(即进行几何学意义上的平均化)等形式进行。
5.物质(波、微观粒子、场、宏观物体、宇观天体等以及由其所构成的诸种系统)是能量的特殊存在形态,是由诸量子等基准构成单元构成的诸整体(诸系综、诸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如下:
| 物质 | 能量 |
区别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存在形态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存在形态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动变形式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动变形式 |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属性、特征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属性、特征 | |
一般会局囿于特定时空中 | 一般不会局囿于特定时空中 | |
一般有静止质量 | 一般不会有静止质量 | |
联系 |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包含)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贯通、转化 4.在一定的意义上而言,物质是能量的特殊存在形态(E=m*c2) | |
大小:95.93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统一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新假说
说明:1.为什么要引入“内运动”理论?①运动的空间维度,是否只限于已知的三个维度?如果不是,那么事物在已知三维度之外的运动,对“三维世界”的观察者而言,只能是某种“背后”的运动或“内在”的运动——笔者将其称为“内运动”。(注意:“内运动”的空间未必是单维的、单向的。)②“动能公式”与“质能公式”、“光子静止质量为0”与狭义相对论“质增效应”,如何才能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统一起来?③如何将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质增效应”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更好地统一起来?④“光速恒定”对量子世界有何影响?如何将其与“测不准”“量子纠缠”等现象统一起来?⑤狭义相对论“钟慢”“尺缩”必然导致以不同速度运动的事物“钟尺各异”且“不校”,这对量子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对量子世界“信息传递”等,会造成何种影响?⑥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究竟为何?能否和如何用数学形式表达其关系?以上诸问题都是“内运动”理论所试图解答的问题,而且似乎可以由其解答明白。
大小:95.93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2.“混沌云”中的“时空”不全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而是后者“未知”的某种时空。
3.外动趋向、轨迹与“混沌云(微)位面”的关系是一种不同维度中的“线”“面”关系(类似于“垂线”与“平面”的关系)。
4.运动的“内蕴”速度、时空、质量与“外显”速度、时空、质量的关系,类似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关系。
5.“内动速度变小”与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密切相关(具体关系另文说明)。
6.本文的“钟尺不校”是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的合理推论。
7.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的事物,也可以一定方式暂时的或较稳定的分享各自的“内运动”和“内空间”。整体特别是系统尤其如此。同一系综的诸构成单元甚至可以一定方式共享其各自的“内运动”“内空间”。——能否分享或共享“内运动”“内空间”,一看各自的内在时空是否可以“互校”,二看其联在或联动中的诸“因素”是否有自我稳定的趋向,三看运动的矢量和(包括总系统的子系统或分系统)是否有自我稳定和结构优化的趋向。
8.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是“内质量变小”与“外动能不变”的合理推论。
9.同一系统(系综)的总能量守恒。——(外)力影响“外显”运动的速度、动量、动能,并不等于影响总能量。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总能量(或其一部分)由“内蕴”转变为“外显”;在总能量变化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被作用物的“物质和能量”增加或减少。
10.信息传播(或交流交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但一般不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或交流交换)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也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
11.信息传播既涉及经典物理学中的“时空”,也涉及“混沌云(微)位面”中的非经典“时空”。信息在前者中的传播遵循(符合)经典物理学中的规律,但在后者中的传播规律(动变规律)并不全同于前者。
12.动实体(系统、系综,特别是其构成要因素)在基准时长(基准时间单位)内运动和外运动的轨迹之“和”,可视为某种“(运)动弦”。“(运)动弦”中的外运动部分,可称为“(运)动弦的外显部分”(简称为“外显弦”),其动变“时空”和规律符合经典物理学的描述;“(运)动弦”中的内运动部分,可称为“(运)动弦的内蕴部分”(简称为“内蕴弦”),其动变“时空”和规律与经典物理学不同(至少不全同)。
13.“(运)动弦”在基准时长(基准时间单位)的总长度为恒值,但其样态(样式、形状、形态)各异,既可以各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放性延展”,也可以各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内敛性弯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在“开放性延展”和“内敛性弯曲”之间进行某种转化。
14.动实体运动的“内蕴弦”的“时空域”即是其“场域”。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动实体的“场域”与其内含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距离动实体“中心点”的远近、外动速度大小有关,即动实体内含的“物质和能量”越多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距离动实体“中心点”越近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动实体外动速度越小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15.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运动体“内空间”随外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意味着其内在引力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而言,其内在引力场与运动体的“内质量”正相关,与“内速度”负相关:因“内速度”变化而引起内在引力场变动的系数=c/(c2-v2)1/2,如进一步考虑“内质量”同时发生了(c2-v2)1/2/c的变动,可以发现内在引力场的数值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内在引力只与“总能量(质能可互换)”有关,而“内质量”与“内速度”的影响则会相互抵消。
16.显物质与暗物质的可能区别:前者可放射(或辐射)光线、折射光线、吸收光线、反射光线,后者不放射(或辐射)、反射可见光(可吸收光线、折射光线,暂不知是否放射或辐射、反射可见光之外的电磁波)。
能量与物质关系假说
1.能量相关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律可以表述为:一个闭合(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总和。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形式内能的总和。
2.能量可以量子化的形态存在(量子化形态更接近于能量的元初形态)。量子是能量的基准存在形态(之一),也是能量体(系统、系综、动实体等)的基准构成单元(之一)。
3.量子系综是由若干量子(能量基准单元)构成的独特整体,其基本规律(之一)是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
注意:是否遵循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是闭合系综与开放系综(甚至非系综)的主要区别(之一)。
(1)量子系综有外在运动和内在运动,内动和外动的矢量和在速度上恒等于光速。——光速一般以c表示;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一般以v(v=c*cosa)表示,内动速度一般以c*sina*i表示。
注意:①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运动不存在于其三维空间的任何一个维度中,并且一般以“混沌云”的形式存在。——“混沌云”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外动所在参照系与内动所在“参照系”(甚至以不同速度外动的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互不相同的(一般而言,其时空形式各自“规定”而不能相互“规定”),而且除非以不同速度外动的不同运动体相互碰撞或连结在一起,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不能相互“校对”(而趋于“一致”)的。②当外动速度不为0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动速度会以一定方式变小;但从内动自身的参照系看,其运动速度始终保持光速不变。
说明:(1)为什么要引入“内运动”理论?①运动的空间维度,是否只限于已知的三个维度?如果不是,那么事物在已知三维度之外的运动,对“三维世界”的观察者而言,只能是某种“背后”的运动或“内在”的运动——笔者将其称为“内运动”。(注意:“内运动”的空间未必是单维的、单向的。)②“动能公式”与“质能公式”、“光子静止质量为0”与狭义相对论“质增效应”,如何才能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统一起来?③如何将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质增效应”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更好地统一起来?④“光速恒定”对量子世界有何影响?如何将其与“测不准”“量子纠缠”等现象统一起来?⑤狭义相对论“钟慢”“尺缩”必然导致以不同速度运动的事物“钟尺各异”且“不校”,这对量子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对量子世界“信息传递”等,会造成何种影响?⑥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究竟为何?能否和如何用数学形式表达其关系?以上诸问题都是“内运动”理论所试图解答的问题,而且似乎可以由其解答明白。(2)“混沌云”中的“时空”不全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而是后者“未知”的某种时空。(3)外动趋向、轨迹与“混沌云(微)位面”的关系是一种不同维度中的“线”“面”关系(类似于“垂线”与“平面”的关系)。
(2)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v(v=c*cosa),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c*sina*i;外动速度从0变为c,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外动速度以速度v1变为v2,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sina*i(v1=c*cosa)变为c*sinb*i(v2=c*cosb)。一般而言,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外=1/2*m*(v22-v12);内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内=1/2*m*[(c2-v22)-(c2-v12)]*i2 。
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外动速度从0变为v时,其动能的可能变化如下:
①(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外动能的变化量:W外=1/2*m*v2 。
②(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内动能的变化量:W内=1/2*m*[(c2-v2)*i2-c2*i2]=1/2*m*v2 。
注意: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c时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内外动能变化的总量=1/2*m*(c2-c2*i2)=m*c2(此即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公式)。——这说明,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内动速度为c*i时,由质能公式E=m*c2,可知m=E/c2(这里的m是指外动速度为0的、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内禀“质量”,称为静止质量或内质量)。当内动速度为c*sina*i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m内=(E/c2)*(c*sina/c)=m*sina 。
③(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外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外’=1/2*m*sina*v2 。
如令W外’*k=W外(即令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则k=1/sina=c/(c2-v2)1/2,k是动体的内质量对静体的内质量的折换率(k亦可以视为运动质量对静止质量的折合系数,即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系数)。
注意:“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的实质是“动体的内质量保持不变”。
④(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内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内’=1/2*m*sina*[(c2-c2*cos2a)*i2-c2*i2)]=1/2*m*sina*c2*cos2a 。
如令W内’*k’=W内,则k’=1/sina=c/(c2-v2)1/2=k,k的含义同上。
⑤当外动速度从v1变为v2时,“质增效应”系数为:c/(c2-v22)1/2÷c/(c2-v12)1/2=(c2-v12)1/2/(c2-v22)1/2。
说明:(1)运动的“内蕴”速度、时空、质量与“外显”速度、时空、质量的关系,类似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关系。(2)“内动速度变小”与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密切相关(具体关系另文说明)。(3)本文的“钟尺不校”是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的合理推论。(4)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的事物,也可以一定方式暂时的或较稳定的分享各自的“内运动”和“内空间”。整体特别是系统尤其如此。同一系综的诸构成单元甚至可以一定方式共享其各自的“内运动”“内空间”。——能否分享或共享“内运动”“内空间”,一看各自的内在时空是否可以“互校”,二看其联在或联动中的诸“因素”是否有自我稳定的趋向,三看运动的矢量和(包括总系统的子系统或分系统)是否有自我稳定和结构优化的趋向。(5)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是“内质量变小”与“外动能不变”的合理推论。
(3)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可以表述为:在一个闭合系综中,无论其诸构成单元如何分化组合,其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综的运动的矢量和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综的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
从内外互动的角度看,当系综的运动矢量和不变时,要么系综内部和外部交流交换的只有信息而无物质和能量(信息可以影响诸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即分矢量,但不影响其运动的矢量和),要么其内外交流交换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诸构成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和相等。
注意:信息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和物质(能量)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是不同的(至少是不完全相同的)。
说明:(1)同一系统(系综)的总能量守恒。——(外)力影响“外显”运动的速度、动量、动能,并不等于影响总能量。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总能量(或其一部分)由“内蕴”转变为“外显”;在总能量变化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被作用物的“物质和能量”增加或减少。(2)信息传播(或交流交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但一般不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或交流交换)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也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3)信息传播既涉及经典物理学中的“时空”,也涉及“混沌云(微)位面”中的非经典“时空”。信息在前者中的传播遵循(符合)经典物理学中的规律,但在后者中的传播规律(动变规律)并不全同于前者。
能量与物质关系假说
1.能量相关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律可以表述为:一个闭合(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总和。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形式内能的总和。
2.能量可以量子化的形态存在(量子化形态更接近于能量的元初形态)。量子是能量的基准存在形态(之一),也是能量体(系统、系综、动实体等)的基准构成单元(之一)。
3.量子系综是由若干量子(能量基准单元)构成的独特整体,其基本规律(之一)是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
注意:是否遵循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是闭合系综与开放系综(甚至非系综)的主要区别(之一)。
(1)量子系综有外在运动和内在运动,内动和外动的矢量和在速度上恒等于光速。——光速一般以c表示;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一般以v(v=c*cosa)表示,内动速度一般以c*sina*i表示。
注意:①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运动不存在于其三维空间的任何一个维度中,并且一般以“混沌云”的形式存在。——“混沌云”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外动所在参照系与内动所在“参照系”(甚至以不同速度外动的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互不相同的(一般而言,其时空形式各自“规定”而不能相互“规定”),而且除非以不同速度外动的不同运动体相互碰撞或连结在一起,各内动“参照系”的时空形式是不能相互“校对”(而趋于“一致”)的。②当外动速度不为0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内动速度会以一定方式变小;但从内动自身的参照系看,其运动速度始终保持光速不变。
说明:(1)为什么要引入“内运动”理论?①运动的空间维度,是否只限于已知的三个维度?如果不是,那么事物在已知三维度之外的运动,对“三维世界”的观察者而言,只能是某种“背后”的运动或“内在”的运动——笔者将其称为“内运动”。(注意:“内运动”的空间未必是单维的、单向的。)②“动能公式”与“质能公式”、“光子静止质量为0”与狭义相对论“质增效应”,如何才能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统一起来?③如何将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质增效应”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更好地统一起来?④“光速恒定”对量子世界有何影响?如何将其与“测不准”“量子纠缠”等现象统一起来?⑤狭义相对论“钟慢”“尺缩”必然导致以不同速度运动的事物“钟尺各异”且“不校”,这对量子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对量子世界“信息传递”等,会造成何种影响?⑥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究竟为何?能否和如何用数学形式表达其关系?以上诸问题都是“内运动”理论所试图解答的问题,而且似乎可以由其解答明白。(2)“混沌云”中的“时空”不全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而是后者“未知”的某种时空。(3)外动趋向、轨迹与“混沌云(微)位面”的关系是一种不同维度中的“线”“面”关系(类似于“垂线”与“平面”的关系)。
(2)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v(v=c*cosa),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c*sina*i;外动速度从0变为c,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外动速度以速度v1变为v2,意味着内动速度从c*sina*i(v1=c*cosa)变为c*sinb*i(v2=c*cosb)。一般而言,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外=1/2*m*(v22-v12);内动能的变化公式为W内=1/2*m*[(c2-v22)-(c2-v12)]*i2 。
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外动速度从0变为v时,其动能的可能变化如下:
①(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外动能的变化量:W外=1/2*m*v2 。
②(不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的可能变化)内动能的变化量:W内=1/2*m*[(c2-v2)*i2-c2*i2]=1/2*m*v2 。
注意: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外动速度从0变为c时内动速度从c*i变为0,内外动能变化的总量=1/2*m*(c2-c2*i2)=m*c2(此即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公式)。——这说明,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当内动速度为c*i时,由质能公式E=m*c2,可知m=E/c2(这里的m是指外动速度为0的、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内禀“质量”,称为静止质量或内质量)。当内动速度为c*sina*i时,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m内=(E/c2)*(c*sina/c)=m*sina 。
③(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外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外’=1/2*m*sina*v2 。
如令W外’*k=W外(即令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则k=1/sina=c/(c2-v2)1/2,k是动体的内质量对静体的内质量的折换率(k亦可以视为运动质量对静止质量的折合系数,即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系数)。
注意:“动体动能公式保持不变”的实质是“动体的内质量保持不变”。
④(考虑静止质量/内质量可能变小)内动能的变化量(v=c*cosa):W内’=1/2*m*sina*[(c2-c2*cos2a)*i2-c2*i2)]=1/2*m*sina*c2*cos2a 。
如令W内’*k’=W内,则k’=1/sina=c/(c2-v2)1/2=k,k的含义同上。
⑤当外动速度从v1变为v2时,“质增效应”系数为:c/(c2-v22)1/2÷c/(c2-v12)1/2=(c2-v12)1/2/(c2-v22)1/2。
说明:(1)运动的“内蕴”速度、时空、质量与“外显”速度、时空、质量的关系,类似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关系。(2)“内动速度变小”与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密切相关(具体关系另文说明)。(3)本文的“钟尺不校”是狭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的合理推论。(4)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的事物,也可以一定方式暂时的或较稳定的分享各自的“内运动”和“内空间”。整体特别是系统尤其如此。同一系综的诸构成单元甚至可以一定方式共享其各自的“内运动”“内空间”。——能否分享或共享“内运动”“内空间”,一看各自的内在时空是否可以“互校”,二看其联在或联动中的诸“因素”是否有自我稳定的趋向,三看运动的矢量和(包括总系统的子系统或分系统)是否有自我稳定和结构优化的趋向。(5)狭义相对论的“质增效应”是“内质量变小”与“外动能不变”的合理推论。
(3)运动的矢量和守恒律可以表述为:在一个闭合系综中,无论其诸构成单元如何分化组合,其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保持不变;一个开放系综的运动的矢量和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综的诸(构成单元)运动的矢量和。
从内外互动的角度看,当系综的运动矢量和不变时,要么系综内部和外部交流交换的只有信息而无物质和能量(信息可以影响诸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即分矢量,但不影响其运动的矢量和),要么其内外交流交换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诸构成单元的)运动的矢量和相等。
注意:信息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和物质(能量)交流交换的运动学(物理学)定律是不同的(至少是不完全相同的)。
说明:(1)同一系统(系综)的总能量守恒。——(外)力影响“外显”运动的速度、动量、动能,并不等于影响总能量。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总能量(或其一部分)由“内蕴”转变为“外显”;在总能量变化的情况下,(外)力的作用是使被作用物的“物质和能量”增加或减少。(2)信息传播(或交流交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但一般不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或交流交换)既能影响“运动的诸分矢量”,也能影响“运动的矢量和”。(3)信息传播既涉及经典物理学中的“时空”,也涉及“混沌云(微)位面”中的非经典“时空”。信息在前者中的传播遵循(符合)经典物理学中的规律,但在后者中的传播规律(动变规律)并不全同于前者。
4.空间是量子分布、叠加及其动变的几何学展现形式,时间是量子分布、叠加及其动变的过程性标志。
空间几何学:(1)四维空间(α,β,γ,θ),其中θ=(α2+β2+γ2-c2)1/2 =(c2-α2-β2-γ2)1/2*i。
三维空间(α,β,k),其中k≤(c2-α2-β2)1/2,或k≤(c2-α2-β2)1/2*i。
注意:k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系数(下同)。k意味着当对动体进行“空间降维”时必会出现某种“测不准”现象。
二维空间(α, k),其中k≤(c2-α2)1/2,或k≤(c2-α2)1/2*i。
一维空间(0,k)或(k,0),其中k≤c,或k≤c*i。
(2)一般而言,空间叠加以系统或系综的诸要素的内外运动矢量求和(整体求和或局部求和)、矢量和降维、矢量和时空离散(即进行几何学意义上的平均化)的等形式进行。
说明:(1)动实体(系统、系综,特别是其构成要因素)在基准时长(基准时间单位)内运动和外运动的轨迹之“和”,可视为某种“(运)动弦”。“(运)动弦”中的外运动部分,可称为“(运)动弦的外显部分”(简称为“外显弦”),其动变的“时空”和规律符合经典物理学的描述;“(运)动弦”中的内运动部分,可称为“(运)动弦的内蕴部分”(简称为“内蕴弦”),其动变的“时空”和规律与经典物理学不同(至少不全同)。(2)“(运)动弦”在基准时长(基准时间单位)的总长度为恒值,但其样态(样式、形状、形态)特别是“内蕴弦”的样态是各异的:既可以各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放性延展”,也可以各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内敛性弯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在“开放性延展”和“内敛性弯曲”之间进行某种转化。(3)动实体运动的“内蕴弦”的“时空域”即是其“场域”。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动实体的“场域”与其内含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距离动实体“中心点”的远近、外动速度大小有关,即动实体内含的“物质和能量”越多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距离动实体“中心点”越近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动实体外动速度越小则其相关的“场域”强度越小,反之则越大。(4)从外动所在的参照系看,运动体“内空间”随外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意味着其内在引力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而言,其内在引力场与运动体的“内质量”正相关,与“内速度”负相关:因“内速度”变化而引起内在引力场变动的系数=c/(c2-v2)1/2,如进一步考虑“内质量”同时发生了(c2-v2)1/2/c的变动,可以发现内在引力场的数值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内在引力与“总能量(质能可互换)”有关,而“内质量”与“内速度”的影响是可相互抵消的。
5.物质(波、微观粒子、场、宏观物体、宇观天体等以及由其所构成的诸种系统)是能量的特殊存在形态,是由诸量子等基准构成单元构成的诸整体(诸系综、诸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如下:
| 物质 | 能量 |
区别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存在形态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存在形态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动变形式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动变形式 | |
一般有确定(固定)的属性、特征 | 一般不会有确定(固定)的属性、特征 | |
一般会局囿于特定时空中 | 一般不会局囿于特定时空中 | |
一般有静止质量 | 一般不会有静止质量 | |
联系 |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包含)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贯通、转化 4.在一定的意义上而言,物质是能量的特殊存在形态(E=m*c2) | |
说明:(1)显物质与暗物质的可能区别:前者可放射(或辐射)光线、折射光线、吸收光线、反射光线,后者不放射(或辐射)、反射可见光(可吸收光线、折射光线,暂不知是否放射或辐射、反射可见光之外的电磁波)。(2)暗物质与黑洞的可能区别:后者能吞噬周围的物质和光(同时也有某种辐射作用),前者一般不能吞噬周围的物质和光(有吸引作用但不能因此导致吞噬对方)。(3)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可能区别:前者有较为稳定、确定的形态、性状,后者一般没有稳定、确定的形态、性状。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