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17日文章】题:2011年所作决策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年的增长道路 今年,北京将面临以下任务:在保持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很可能大约在9%)的同时,尽力减轻经济对投资增长的依赖。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要了解为什么不轻松,考虑一下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吧。和其他所有国家一样,中国依赖三个经济增长源:国内居民消费、贸易顺差以及国内投资。其中,中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低。这种低比例状况是中国经济失衡的核心所在。如今人们普遍承认,大幅提高这一比例对于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为了弥补低消费,中国严重依赖其他两个增长源:贸易顺差增长,以及投资增多。
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而人们越来越视其为一个严重问题,因为投资分配不当可能导致经济眼下实现增长,但未来得不偿失。中国的贸易顺差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而对于中国自身而言,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大大过高。
在理想状态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居民消费将以每年10%到11%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过去十年中,中国居民消费每年增长速度为6%到9%),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平衡经济。事实上,北京在过去几年,包括在其最新的五年规划中已多次提到,将提高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作为重点目标。
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严重依赖那些自动抑制居民收入,进而抑制居民消费的因素。如果北京希望避免短期内出现金融危机或是失业问题,那么只能通过提高工资、利率,以及人民币升值,缓慢地扭转这些因素。
如果今年消费不能出现激增,那么中国贸易顺差猛增又如何呢?在过去20年中,世界上大部分贸易赤字都与美国或非核心欧洲国家有关。美国不愿看到其贸易赤字激增,而非核心欧洲国家也正在经历将导致其贸易赤字暴跌的金融危机。如果其他国家贸易赤字没有增加,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要想不引发灾难性的贸易战争,同时实现其贸易顺差增长,这是极为困难的。
如此一来,这将令投资不幸成为2011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北京担忧,投资已成为最大问题。
投资常常带来眼前的经济增长,但是除非该投资的经济价值大于实际经济成本,否则其产生的经济增长是海市蜃楼。
那么,北京将怎么做呢?这是决策者必须诚实面对并客观理解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的一年。能否转型,取决于他们如何解决关键问题,比如过度投资以及利率过低。长期来看,转型或多或少是个痛苦的过程。
提高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实际尝试也许会伤害许多从该经济增长模式中受益的人群,在北京提高利率之际尤其如此。但是此举将令转型比许多人料想的更容易些,而且由此产生的社会分裂问题将比许多人预计的少。提高利率很可能是北京在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中国决策者而言,2011年也许会成为最重要的一年。它将决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国要么危险地向投资危机迈进,要么开始重新平衡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