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中国古书,如《六韬》、《郁离子》、《庄子》,无不重点谈论圆满一事,分为看事的圆满与做事的圆满,最终成就做人的圆满,也就是善终。
《六韬》相传为姜子牙所做,但考究的结果各有不同,我就当做是姜子牙所做,其中他说了一句话:圣人知其始,则知其所终。这就是圆满的看事情,善始善终,也就是圆满的做人。
《郁离子》乃“明朝诸葛亮”刘伯温所作,乃是寓言故事,其中大部分谈论的就是圆满。
我举个例子。《庄子》谈论一个事件,以圆满的观点看:人们为了不让宝物被人盗走,就放在箱子里锁起来,而大盗来家里,连箱子都盗走了。君王治理国家,为了民众不叛变,就治理的井井有条,而逆臣公然干掉君王,把整个国都盗了,连同那井井有条的各种规矩。这就是大智看事情。
怕宝物被人盗走,这叫事情的开端,把宝物锁在箱子里,这叫事情的进展,整个箱子被盗走,这叫事情的结尾。显然,人自以为智慧,结果却被认为是愚蠢的。因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恒使人无知无欲,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因此,庄子,刘伯温,凡是这类贤人,都要赞叹不为二字。因为见得圆满,所以君子可以切实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许多事情,做了,不如不做。鹦鹉能学人话,这就叫彰显本领,所以被人装进笼子里不得自由,郁郁而终就是它的下场,这便是鹦鹉彰显本领的圆满看法。
我观中国古代圣贤之思想,一是变,二是圆满。人们都以为圣人之德是诗意的夸张,其实不然。这种圆满的看事方法,已经引起了我极大地变化,就像任何一部好书,引起的巨大变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