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了一件事,包括这件事带来的全部影响,叫做“为”。
人们往往记得做事过程中的一切,却常常忘记做事前的状态,以及做事后的影响。
做事后,影响极为深远,人考察一下做事前的安乐,再考察一下做事的所有影响,就会立即觉得,不如不做,这就叫后悔。
世人只知道用何种方式把事情做了,却不知道,有些事情不做为妙,做了就纠缠不清了。
人生来十分简单,何故就如今天这般烦恼?
还不是因为人偏偏要在做事中得到快乐,在做事中受到痛苦吗?
请大家考察一下这种现象:做事前,人固然有喜怒哀乐,做事后,人也固有喜怒哀乐,然而,人却可以考察到一个做事前清静喜乐的一刻,就是这一刻,让人后悔做了那些事。这一刻,它夹在做事的左边,却在上一件事末了的右边,请看图示: 上一件事--不二法门--下一件事。
这上下两件事,都让人喜怒无常,偏偏中间的法门,让人知足而快乐。我称之为不二法门。
佛法方面,我曾拜读唐仲容老师的研究,他认为学佛就要先开悟,否则念经打坐猴年马月也不能成佛,老先生讲不二法门的时候,以拐杖为例:你认为它是个拐杖,就不对,认为它不是个拐杖而是别的东西,也不对,两者都除去,才能入不二法门。这个研究我曾在多方面设法躬行实践,结果都不尽人意。请看,如果要除去我执和法执,要入不二法门,那就不能把事情当真,可是又无法勉强,显然,我所考察的上下两件事之间的法门,就是自然而然,又确实存在的,通过圆满来考察到它的存在,如果加以躬行实践的话,我相信不久之后就会见到奇效。两件事之间,既不认为是这一件,又不认为是那一件,理应就是不二法门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