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里,为便于研究,假定人都是完全的理性的经济人。这里为便于研究起见,也采用了同样的假定。
在经济社会里,艺术离不开经济。艺术家的生存、培养、发展,都是在必要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推动着艺术。艺术总是繁荣在经济兴旺发达的社会和历史时期。事实上,很多艺术品的创造者都十分看重自己作品的经济价值,用经验来作最简单的价值判断。赚了不知道赚了,赔了也不知道赔了,说不清却说:艺术无价。他们不论其实现的价值或高或低,往往在经济面前表现出一种不可知的迷惘。其实,并非不可知。一定的艺术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艺术作为经济社会的产物,一定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属性,遵循着一定的经济规律。弄清艺术的经济属性和规律,促进艺术的发展,就是我们研究艺术经济的目的。
一、艺术的经济属性
(一)、社会需要是艺术事业的动力
在一般情况下,艺术需求是社会对审美需要的物质表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艺术品的创造存在预定和非预定的社会需求。在古罗马时期,雕塑是贵族院的贵族们定做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是教会和王室定做的。虽然,艺术家也做了许多不是他人定做的作品,但完成后一般都出售给了别人。所不同的是,前者是预定的社会需求,后者是非预定的社会需求。
艺术来自灵感。有社会需求不一定有艺术。但社会需求可以在大的艺术方向上引导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从而在某些艺术品类上产生特别丰富的灵感。如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许多歌颂自由的诗歌、音乐和绘画作品。又如,当毕加索的绘画刺激着抽象艺术的热烈需求的时候,艺术家们的抽象艺术激情和灵感,不断地满足着社会审美的需求。为什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开放的时候,国画书法流行一时,而九十年代,却是城市雕塑大量涌现?创作的客观物质性和经济人的主观特性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明了艺术创作的潮流总是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今天,艺术家通过艺术交易实现了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创作,为人们文化生活需求而创作。实现了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交易,从新的艺术创作再到新的艺术交易,艺术的发展,艺术交易的发展在经济的不断循环中不断地扩大规模。
(二)、艺术的经济价值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审美意识再现。人的思想情感反映客观世界,思考客观世界,想象客观世界,从而凝结成艺术形象,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再现出来。
艺术的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再现和审美,由各种感官引起人们心理意识愉悦的反映。艺术的审美价值就是人们对反应程度的认知。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的经济价值。在审美过程中,由感官传输给人们的是艺术信息,信息用“熵”计量。“熵”是人们由不知到已知的比值。感觉、感知量的大小决定人们艺术享受的多少,既“熵”的大小。感悟是感而悟出,是升华,是更高形式的艺术享受,是“熵”的乘数效应。“熵”的大小就是艺术审美价值的大小,也是考察艺术品经济价值大小的内在根据。
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可以寄托情思,可以再现历史,可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激励精神,艺术的观赏性可以陶冶情操,艺术的装饰性可以美化环境,艺术还可以炫耀社会地位。
比如艺术的装饰效果,艺术品对于个人、单位、城市,都具有提升文化品味的作用。客厅的墙上挂一幅油画、可以令客厅蓬壁生辉。广场上有几座像样的雕塑,可以永远赶走广场的空虚。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已成为城市的象征,如丹麦的美人鱼、布鲁塞尔的小男孩,还有我国广州越秀山上的五羊、三亚的鹿回头。这些事实都证明艺术作品的重要的装饰作用。
艺术的重要作用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需求,人们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为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也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艺术作品,艺术家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社会满足艺术家的经济需求。在经济社会中,市场需求与供给理论的价格机制使双方的资源配置趋于最优状态,使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形成了合理的有效机制,使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得以真实的实现。
(三)、艺术品的价值结构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定艺术表现形式是审美价值、工艺价值和材料价值的结合。艺术价值的创造就是审美价值与载体相结合的工艺过程。
艺术的再现是一些艺术的信息元素构成的。艺术信息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认识,是一种精神现象。艺术信息必须要有艺术载体,艺术信息和载体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实际的艺术形象。载体必须是物质的,包括人体、纸张、颜料、服装、金属、石材,也包括电波、灯光、温度等特殊的物质形态。凡是用于承载和传输艺术信息的物质,都是艺术的载体。
结合艺术信息和艺术载体的方法就是工艺技术。通过工艺制作,艺术形象最终被确定下来。如果载体是实物,人们就称之为艺术品。表演是另一种艺术形式,表演艺术的表演就是通过工艺过程展示其塑造审美价值的艺术魅力。
因此,从价值结构上看,艺术品的价值是艺术审美价值、工艺价值和艺术载体价值的有机结合。三种价值中,最重要的是审美价值。在工艺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审美价值的不同,艺术品的价格会出现较大的差别。但工艺和材料的价值也不可低估。假如把一个非常伟大的艺术形象创作在一堆普通的烂泥上,其艺术价值虽然很高,但在市场上,作为一件难以保存、工艺粗糙的艺术品,其价值将被别人大打折扣。
二、艺术的经济运动
(一)艺术价值的实现
市场价值及价格是艺术品价值的最终表现形式,它必须通过交易才能真正实现。
交易,就是双方或多方相互交换利益。一般来讲,艺术品制作完成后,迟早都要用于交易。即使是赠送,由于礼尚往来,我们也可以从广义上把它理解为特殊的交易形式。交易并不要求互相交换利益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同一种方式发生。甚至不一定等价。但如果只有单方获得利益,则不能构成交易。
在交易活动中,人们追求交换利益时,往往把复杂的交换形式变成比较简单的形式、那就是价值的交换,既等价交换。而价值交换最便利的方法就是以货币的形式买卖艺术品。
艺术品的持有者希望在交易中获取自己所希望的利益,而这种交易需要多次寻找交易对象和多次交易才能够最终完成,其交易成本会随之上升。经济学认为,广泛的交易活动可以形成我们需要的市场,市场为我们在交易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交易时间提供了便利。
市场可以细分。在商品市场中可以分出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可按区域分为中国市场,日本市场,美国市场等。也可以区分为雕塑市场,绘画市场,工艺品市场等。还可分为高档市场,中档市场,低档市场。市场细分必须依据市场对特定艺术品的需求来决定。按照市场细分原则,针对特定市场—既目标市场,开发、宣传和销售有较好需求的艺术品,就可能使艺术品在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更好的实现交换价值。
艺术品在实现交换价值的活动中,仍然不能背离价值规律。讲“艺术无价”,只有在艺术品不用于交易时才能成立。只要交易,就必然会产生交换价值和价格。艺术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调节,围绕价值上下浮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扬,供大于求时,价格下挫。
艺术品只有在市场交易中,才能真正准确地确定自身的价值,只有成交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艺术市场,与发展艺术创作同样重要。
从艺术创作到交易,从新的艺术创作再到新的交易,艺术的发展和交易的发展总是在经济的不断循环中不断地提高和扩大。
(二)、复制艺术的经济价值规律
在复制(或制造)中还有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某艺术品的复制品数量大小会影响该艺术品的价格。数量和价格关系反映的是一种供求关系。一般地讲,物以稀为贵,艺术品的欣赏特别忌雷同重复,因此,在艺术品的交易中,艺术品的复制品越多,价值就越低。版画的这个特点就很有代表性。所以说版画为了保持一定的交易价格,就必须限量毁版。而我们再看另一个正好相反例子。米罗的断臂维纳斯是世界上最多复制品的艺术品之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贬值,反而从中受益,扩大了知名度,有利于升值。这是不是数量和价格的关系既供求关系的规律变了?没有。这里面掩藏着另一个事实,关键在于复制品与真品的差异性的大小。越是名贵的艺术品,人们就越在乎任何细小的差别。版画的同质复制品没有差异,因此负面影响最大。油画同质复制较难,数量也很难扩大,负面影响就小一些。而维纳斯的任何复制品,从作者、产生的年代、材料、工艺、保存的时间到损坏的程度等很多方面都是几乎不可能同质复制的,所以,复制品的巨大差异致使复制品只能对他产生正面的巨大的宣传作用,不可能对它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对复制品的忌讳和对名贵艺术品的细小挑剔,主要是消费心理的影响,它可以引起价格的较大波动。但正如前面所说,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才是判断其价格的最根本的依据,它在一般情况下决定艺术品的基本价格。因此,同质复制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三)、收藏艺术的经济价值规律
收藏艺术品是一个古老的习惯。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但艺术收藏品要请估价师估价,以便确定保险金额、财产金额、拍卖价格等。在经济领域,收藏的艺术品只是持有人的一笔有价值的财产而已。财产是艺术收藏品的最基本的经济属性。作为财产,收藏艺术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人欣赏,它还能起到财产的保值增值的作用。通常说某某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就是同时指的这两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艺术品保值增值的目的,一是要考虑收藏品所占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要考虑收藏条件和费用,三是要把握好买进卖出的时机。
(四)、展览艺术的经济价值规律
艺术品还能用于展览。用于展览的艺术品一般是高档、独特的、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展览在经济上有二个作用。一是提高艺术品的影响,刺激市场需求,提高身价,寻求交易。二是收取门票,直接获取经济效益。门票收益是以审美信息换取的,而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它具有无限可分享性。观看展览的人越多,门票收益越多,而艺术产品的实物形态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和转移。显然,无限可分享性在价值交换活动中,产生了无限收益性。那么、这是不是“无本万利”的财富源泉呢?不是。“熵” 是以不知为前提的,重复看同样展览的人很少。作为财产,艺术品占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办展也需要一大笔开支,如运输搬运费、保险金、安保费、场地费、水电费、人工工资、宣传费、税费、等等。办展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最大的商业风险就是投资在前,收入在后。筹办展览该花的钱都花了、观展的人却廖廖可数,这就意味着亏本。因此,办展览必须要未雨绸缪,事先筹划。最好是请专业咨询公司或专业人士作一个周密的办展方案,做好收支预算。隔行如隔山,否则是舍不得小钱舍大钱。
(五)、艺术品的升值原理
许多人认为,收藏艺术品就具有升值潜力。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收藏艺术品会产生一定的收藏成本,当收藏成本高于所收藏的艺术品价格上升幅度时,艺术品对于持有者来说,没有获得升值利益。而事实上,有的艺术品的价值还有可能下降。如工艺的改善,既可能提高艺术质量,又可能使制作成本降低,从而导致艺术品价格的下降。因此,只有当同质艺术品绝对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供小于求时,该艺术品的收藏才有可能升值。
制作成本上升的艺术品也会升值。许多艺术品,几乎全靠手工制作,人工费上升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其价格也必然上升。还有的艺术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储量会越来越越少,如金刚石,材料的价格必然上升,因此艺术品的价格也必然上升。当艺术家成名或过世时,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也会上升。
当艺术品具有某种特殊价值时,价格也会上升。如某件艺术品与某人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时,对于该人就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就会导致价格的上升。相反,就有可能贬值。有的艺术品对某些单位、地区、甚至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该艺术的也就具备了特殊的价值,其价格也会相应上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特殊价值在交易中多数情况下是单方面的,但对价格的影响却是双方的。有特殊价值一方,不论是买和卖,都会把价格看得高一些。没有特殊价值一方,无论是买和卖,都会把价格看得低一些。如果你创作的一件艺术品对某人有特殊的意味,那么,他一定会在成交时为你开出一个好价钱。在艺术品的交易中,应当注意运用特殊价值规律,获取对自己更有利的交易结果。
需求上升也会导致艺术品升值。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的提高,购买力的提高,也会导致艺术品的升值。这种升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如果创作人员增加、制作速度加快、制作规模扩大等都导致艺术品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的情况出现,那么,既使是市场需求在扩大,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在竞争市场条件下,当供大于求,价格不振时,就要想办法扩大新的市场,扩大市场就等于扩大需求。还有就是要开发市场。开发市场就是要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发现和培育新的目标市场。举办各种艺术展览,举办高质量的艺术品评奖活动,发表艺术评论、有效的艺术示范(如广场雕塑、文艺表演)等,都是开发艺术市场的有效方法。
从长远来看,艺术家的成长慢、创作慢,而艺术品的市场需求增长快、变化快。供求关系规律决定了在总体上艺术品的增值趋势。
分析升值规律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升值的速度同升值条件的变化速度一致。
三、艺术的产业前景
(一)、艺术产业的构成
艺术事业的要素是艺术家、作品、观众。
艺术产业的要素是艺术创作、艺术制造、艺术产品,艺术市场(艺术消费)、艺术管理。要形成真正的艺术产业必须包括这五个要素。艺术产业比艺术事业包含着更复杂的经济运行过程。
在艺术产业中,艺术市场是艺术产业循环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它主要是指艺术的需求市场。艺术需求推动着艺术产业的发展,艺术产业的发展使艺术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艺术创作由于其自身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要素。艺术制造是艺术产业中投入资本最多的要素,它包括大量的甚至十分贵重的原材料,还有房屋、设备和大量的人工等,所以,其经济风险也最大。艺术产品是艺术市场的需求物,他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绘画、雕塑、表演,也应包括工艺美术、环境艺术等,总之,艺术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性决定了艺术产品的审美价值的多层次和形式的多样性。艺术管理是其他产业要素的计划、组织、联系、协调、配置。在原始的零散的小规模艺术经营活动中,可以不需要艺术管理。但今天,没有艺术管理就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是艺术事业的发展基础,艺术事业是艺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二者互相依靠。事实上,没有艺术事业就没有艺术产业,没有艺术产业,艺术事业就很难更好的发展,艺术事业必须要依靠艺术产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应当是为艺术事业而艺术产业,为艺术产业而艺术事业。
(二)、恩格尔系数
艺术随物质生活的进步而进步。人的需求先是物质的,然后才是精神的。美国管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满足依次为:生存、安全、参与、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美国管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因素。
德国统计学家N.恩格尔根据他对德国一些地区消费统计的研究,提出一个定理,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就越来越小,既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高,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我国目前恩格尔系数在0.36—0.48之间,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在0.5以下生活达到富裕水平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达到0.42以下时,人们对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可以预言,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来十年是艺术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时期。
(三)、艺术管理
艺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艺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以雕塑为例,当今的大型雕塑几乎都是预定的。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需求单位找到雕塑家,雕塑家按照需求单位的要求完成雕塑创作。它只经历了需求、创作二个过程。合作双方一般都会感到完成时间长,制作成本高,艺术质量难以预料,艺术质量难以提高,双方选择性太小,等等。而且,都觉得自己干了许多不该自己干的活。
如果,我们按照市场化分工的原则分解上述过程,就发现它包括了艺术产业五个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其中,雕塑家的专长是运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力和艺术创作劳动,需求单位的愿望只是用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雕塑品,其他二个要素既不是他们的专长,又不是他们的愿望,所以说他们实际上干了许多不该自己干的活。如果我们加上管理要素,即各种各样的管理者或管理公司,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理想的过程是分解需求、构思、计划、组织、分工、制作等各个阶段,再把各个阶段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这就是管理者要做的事。管理者要做得是以最有效的资源(资本、材料、工艺、人力、时间、市场等)配置,产生出最有价值的艺术品,从而,也能做到成本最低和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了艺术的经济属性、艺术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艺术产业的发展前景。总之,艺术一旦进入市场,就必然成为了一种经济现象,具有经济属性,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但又因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审美价值而具有某些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研究它,有利于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有利于使艺术作品在市场交易中,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发展艺术事业和艺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