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2410 0
2011-01-23
考研的兄弟姐妹们,为了人大奋斗并成功是值得的,感谢人大也感谢考研的经历,为此写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仅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一、 心态篇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这对于习惯了考前突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要考研,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耐住寂寞,忍受痛苦。我当时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因为如果考研不成功,我的退路会很有限,这么说吧,考上研,前面就是碧海蓝天,考不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哈哈,其实有些夸张啦。我当时也看了好多介绍考研心态的帖子,也是很受鼓舞的哦,因为是第一次考研,所以对别人说的经验都是半信半疑,毕竟自己没有实践过,但要记住,万事开头难,在我周围,打算考研的人有好几种,一种是随大流型,他们并不努力,只是在大家都埋头苦读的时候也象征性地"学",其实多数时间是心不在焉的;一种是犹豫不决型,他们想考研,但对于自己的实力深表怀疑,于是只想小试牛刀,以便来年再考;最后一种是坚定不移型,他们下定决心要考研,并愿意为考研付出自己的汗水,这类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门心思要考研,花上一年的时间只为考研,其他的一概不管,这种人要么考研成功,要么西瓜桃子就全丢了;另一类是其他科目也不丢掉,但以考研为主,这样一旦考研不理想,还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报考哪个学校那个方向的问题
我倾向于认为:既然是考研,既然决定去拼搏,就应该全力以赴心中的目标。怎样才能做到全力以赴呢?这就要求目标对自己有足够的激励作用,足以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少则半年,长达一年的时间。这样的目标必定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准备跨专业报考的同学来说,这点更是至关重要。一个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是不可能激起自己最大学习潜力的。这一点,在去年的备考中我深有体会。我的本科专业是数学,可以说与经济学相去甚远。但是我对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具体地说应该是劳经与人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整个漫长的复习过程中,每当作数学题,或者复习政治、英语把自己弄得很疲惫的时候,我就转去专业课。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因为这个专业的的确确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专业。因此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我经常是不知疲倦,每天复习专业课的那几个小时,是最令人愉快的。
当然,选择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关系到方方面面。要考虑到专业的冷热程度,学校的地理位置,该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今后的就业前景等等。但是,切记:兴趣是你选择专业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选择你感兴趣的专业,然后就去放手一搏吧!

三、如何复习专业课?
对于跨专业考生,它艰苦又漫长,几乎是一个完全自学的过程。这里先说一下劳动人事学院几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人管04年第一次招生,就有280多人报名,这个专业的难度在于报考人数较多,竞争激烈;劳经相对来说报名人数较少,这个专业的难度在于专业课本身比较难,难在复习的过程;社保不考数学,这点使它吸引了很多被数学弄得头疼的考生,它的缺点在于占总分数3/5的两门专业课均由人大出题,这对外校生来说,无疑加大了风险。
随着社会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劳人院已经跻身于人大五大考研热门之一。可以说,它现有的三个专业都很棒,不论报考哪一个,都是很理想的
人管 劳动经济学 社会保障 三个专业本人都有一些秘籍:就是登录薪酬网
www.xinchou.com.cn
该网站上面传有劳人院著名教授文跃然的上课PPT及笔记,对专业课复习特别有好处


下面就三个专业做一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这两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报考情况可窥见一斑,而在众多的报考者中很多都是跨校跨专业的学生,即使是本科学人力资源的也因为把握不准这两年的复习思路而失败。本人对专业课的命题思路和复习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和体悟。现将经验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 心态的调整
谈起考研,愚以为,有两点至关全局,不可不查。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在整个考研阶段,我就一直就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全力拼搏,考不上,继续考,直到考上为止。这其实也就是说,要有对目标追求至死不渝的血性,用信念去指引你,执着的去追求目标!如果你树立了这样一种精神:决不屈服,决不退缩,倒下了再爬起来,考不上誓不罢休,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反之,如果你只对考研抱着玩玩的心态,那么,我建议,请不要浪费这个时间.
其次,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一条我相信每个考研胜利的同学都深有体会。我自己在考研期间每天的复习是很苦的,每天平均复习时间在十一个小时以上,这样高强度的复习必须每天坚持,不能有丝毫懈怠。可能有些同学认为学习讲究效率,认为需要劳逸结合,就我自己而言,我不认可这个观点,因为这很容易就扩大成为自己惰性的借口。休息多在于静和定,静即是静心,使心静下来,而定则是指专注于一,即专注于考研。调剂考研紧张的生活,如果注重休闲娱乐,我觉得反倒使人更加的心忙体劳,心若能够静下来,才是缓和身心消除紧张的最好办法,同时也能使忙乱的生活及心境变得悠闲而井然有序。所以,只要盯死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鹜,神无外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走去,如此既便再高的强度也能扛下来。当然,使自己心境绝对的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记住:浮躁,患得患失,乃大忌。

二. 资料的选择
资料首先是人大网站上指定的四本教材,一定要吃透,这是基础。然后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杂志,帮助扩大知识面。当然看看人大老师的课程讲义也有帮助,因为现在的命题开始转向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最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经常上网查查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话题,扩大知识面。

三. 命题思路
自从05年和06年换教材后,命题思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题量明显加大。主要特点有:
a. 强调基础。要求四本书吃得非常透,不要有知识死角。
b. 扩大知识面。现在出题的范围不仅局限在课本上了,要求考生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
c. 向课堂内容倾斜。很多考试题都源于课堂中多次强调的内容。

四. 复习规划
专业课的复习是一个长周期,不同于政治的复习方法,并且在每个人的个案中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我认为有一个规律是可以肯定的,对于跨专业考试的同学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第一二遍复习主要是对课程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大概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最好所有的章节的大概内容都在脑中留有印象,然后才谈得上结合试题和命题的重点,把常考的知识点以及考过几遍都在书上做出标记,把这些及其周边的同类知识点作为复习的重点。
接下来的就是熟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这一时期的主攻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一点尤为重要。千万不要以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就是"神侃"、"胡吹"、"凑字数",其实任何一道题老师们都是在考察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即使应用性最强的论述或者分析题也不例外,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这关键的一步。同时可借助www.xinchou.com.cn网站上的相关话题扩大知识面。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过来听听课,加深理解。
考研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要对考试的重点以及历年试题的答题要点做进一步的熟练。并用试题进行一下模拟,掌握考试时的答题进度。
另外,在专业课复习的时候还要懂得取舍。面对有限的备考时间,以及参考书众多的专业课,想要面面俱到,掌握每个知识点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把考试重点并且分值比较大的内容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而那些内容较多但分值小,考查的几率也不大的部分,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复习的次数或者干脆略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什么提高余地的方面。

五. 答题要点
a.要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一点与政治不同。公共课阅卷量大,没人会细看,都是踩点给分。专业课是考查你的专业素质,因此既要全面,使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又要有深度,在每一点上都要分析得透彻、令人信服。总之,要"知无不言",向导师展现你扎实的专业功底。
b.书写适当松散一些。专业课考试所附答题纸较多,如果写得过于紧凑,后面就留下大量空白,给人一种知识贫乏的感觉。而且由于篇幅长,写得太密让阅卷老师的眼睛很不舒服,得高分就难了。
c.不会的题目千万不要留着不写。这是我反复强调的一点。可以把与该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往上面堆,也许一点也不着边际,但没准儿老师会给你几分辛苦分。有的专业成绩出来后总体都偏低,会给考生加分,这时候你答的题就可能起一些作用。所以,要有这个理念:考试不结束就不停笔。
另外,专业课的答题千万不要太死板,关键是要理解性的阐述,不要死扣教材的字眼。

劳动经济学
该专业含两门专业课,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劳经的考点更多,难度更大。在整个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这门课应占用2/3以上的时间。由于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同其他分支一样,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所以最好在复习这门课之前,先至少看过西方经济学。劳经的很多概念和模型都要求彻底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对众多的考点,我们能做的只有全面复习。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所有知识点作"地毯式复习"。我们也可以适当做一点预测,对众多考点,按照出题可能性分配不同的精力去复习,这是在分析历年试题的过程中要做的主要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相对容易,知识点也较少,考点比较集中,重点也很突出。基本每年的重点都集中在甄选与测试、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这几章,但近几年出现了更加分散出题的趋势。经过几轮复习,在考前再花一定时间作适当理解性记忆,这门课一定可以拿下。
需要哪些复习资料,如何使用?
1、 笔记
人大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人大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如果条件允许,这个宝贝一定要志在必得。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
2、 真题
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宝贝中的宝贝。对于真题,应不满足于做对看会。而是应该去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有五年以上的。经过严密的分析,让这个规律浮出水面。经过去年我对劳经专业试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四大规律:
1) 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
2) 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
3) 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
4) 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
3、 论文
试题一般由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出)。可以透露:04年劳经的论述题,就是该专业一位导师近年正在做的研究课题,如果事先未读过相关的论文,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导师论文,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以上只是一家之谈,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思路,仅供参考。希望朋友们都能自己来总结,来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性记忆的过程。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是劳人比较火的专业,用书是郑航生的社会学、郑功成的社会保障学、还有管理学和高老的西方经济学。对于指定教材一定要细读精读 我觉得至少把课本看5遍以上,边看边总结,自己总结出一套笔记来,虽然没有什么针对性(如果有过来人的总结资料,复习可以省很多时间),人大出题还是大部分从书本上来的,而且出题思路比较一致。所以我本人比较倾向与有一套真题及过来人总结的答案,这样可以省很多无用功。当时我就把真题和答案至少看了3遍,最后把自己理解的和师兄师姐总结的结合一下,答题的时候就很全面了。对于社会保障方面,重要问题就是那几个,所以关键看你自己怎样把学到的和当前社会热点相联系。经济学综合08年考的有点难,着重考了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不过万变不离其中,首先把书本看透,然后仔细钻研真题及前辈总结参考答案。也许每个人的经验都不同,所以大家最好吸取最适合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