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254 43
2011-01-24
西方经济学里,经常将投资 消费 出口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我认为这种提法并不正确。
出口是什么?不外是消费,只不过不是内需,而是外需,消费与出口是一回事。世界经济如何增长?一国出口另一国就得进口,相互抵消。出口绝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马车”。
那么,拉动经济增长的就只有投资和消费了。但投资是什么呢?投资到哪里去了呢?还是生产领域,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如说是生产与消费。或者说是供给与需求。
如此一来,所谓的三驾马车变得相当乏味。我生产了,于是经济增长了,我将生产的东西又消费了,于是经济又增长了一半。将生产与消费割裂开是根本不合理的,两者不能同时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生产决定消费,这才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决定经济增长的,应该只有生产,换作资本主义的术语,只有投资。
生产与消费,本是孪生一对,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生产者不会生产没有用处的产品。两者本是高度协调的。但是资本主义却割裂了两者的联系,生产出来的东西未必会被消费,最经常的原因只是,生产者无力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于是消费问题变得极为重要,竟然成了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首先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需求,而是首先为了获取货币——交换商品的媒介,而货币本身又不仅是商品的媒介,而且还是资本的一种形态。整个社会被资本统一了起来,这造就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包括中国的房子不是用来住,而是用来炒。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而言,没有所谓的“三驾马车”,而是只有生产或者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生产者应直接为了消费的目的进行生产,而不是获得货币。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是物资经济,货币不再是货币,它仅仅充当购物券的作用,用来记录自己应当领取多少产品的劳动量。而所谓的资本功能,不再由货币来承担,所谓的资本中,货币资本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中间环节,而商品资本,才是各个社会阶段必需的。若经济要发展,即使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运用类似于资本增值的办法,生产剩余产品。本来,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但社会主义的资本公式应该修改为,取消资本的货币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必须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机构,统一进行“资本运作”,资本直接表现为劳动力(A)与生产资料(Pm)的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4 22:44:21
教授的见解独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4 23:31:02
楼主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是没读好,最基础的东西一定要打牢啊! 国富论里都有给你的全面解答。

不管是投资,出口,还是消费,说到根子里,都是经济学鼻祖的分工理论就能解释的。或者说,分工理论推出绝对优势原理甚至比较优势原理,然后推出国内各行业分工,国际间贸易分工,蛋糕越做越大,当然人们无尽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得到满足(当然只能是无限逼近)。

你只要将眼光放远一点,将世界看作是一个小国家,贸易不就相当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分工吗,既然是分工,当然能拉动经济增长了。

所以说,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绝对是颠扑不破的人类发展的真理,这是国富论的开篇之言,也是核心之言。大道至简,虽然看似质朴,但威力无穷

不为别的,即便只为伟大的分工理论而尊斯密为经济学鼻祖也毫不夸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5:23:57
重温经典,效果不一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5:29:24
亚当·斯密继承和深化了威廉·配第关于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是《国富论》思想的基础,“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人数越多,效率越高,财富增加得越快。继劳动和土地两大要素之后,亚当·斯密引入了第三要素———“资本”。斯密认为,在最原始阶段,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当财富有了剩余、即有了资本积累,就可以雇用更多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这个增多的资本,他可以用来雇用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抑或有利息地借给别人,使其能雇用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
   作为资本要素的逻辑延伸,市场制度作为支撑财富增长的又一因素,被斯密引进经济学领域。
   斯密的逻辑是,劳动创造财富,财富多了便有结余、转换成了资本,有资本才能雇请劳动,资本越多,雇请的劳动越多,设备和工具越得到改良,分工越发展,劳动效率越高。资本推动分工,从而提高效率。
    分工带来专业化,带来效率提高,带来交易发达,带来市场交易,而其中背后的因素则是价格作用,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7:34:40
ligp101 发表于 2011-1-25 15:29
亚当·斯密继承和深化了威廉·配第关于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是《国富论》思想的基础,“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人数越多,效率越高,财富增加得越快。继劳动和土地两大要素之后,亚当·斯密引入了第三要素———“资本”。斯密认为,在最原始阶段,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当财富有了剩余、即有了资本积累,就可以雇用更多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这个增多的资本,他可以用来雇用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抑或有利息地借给别人,使其能雇用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
   作为资本要素的逻辑延伸,市场制度作为支撑财富增长的又一因素,被斯密引进经济学领域。
   斯密的逻辑是,劳动创造财富,财富多了便有结余、转换成了资本,有资本才能雇请劳动,资本越多,雇请的劳动越多,设备和工具越得到改良,分工越发展,劳动效率越高。资本推动分工,从而提高效率。
    分工带来专业化,带来效率提高,带来交易发达,带来市场交易,而其中背后的因素则是价格作用,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呵呵,作为亚当斯密的徒,握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2011-1-27 22:00:35
鄙人外行,不过觉得大家不应将学术讨论转向对历史人物的攻击,这一点大专生有错。最好以理论来反驳对方,而不是见某某页,应将它化为论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02:51:28
精彩好贴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04:39:41
呵呵,个人认为“三驾马车”的提法是从GDP核算角度说的,不涉及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这从统计局公布的这三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出来。如果非要从理论上来探讨,这个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呵呵。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共识,至于所持的理由应该允许不同,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分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0:34:48
黄和霞 发表于 2011-1-27 15:47
“将世界经济看做一个整体,每个国家的存在仅仅是对整体经济的条块分割,所谓出口进口仅仅是一个统一经济体内部的正常流动——经济体内部的有机交流可以使经济体充满活力,甲国的生产促进乙国的消费,反之亦然。这仍是生产与消费,出口不能独立成为一架马车。
马克思不登大雅之堂?不知你为何如此藐视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认同马克思的人不会藐视斯密,也希望你能对马克思也持公允的态度。








"甲国的生产促进乙国的消费",生产促进消费????你这是典型的萨伊定律的错误逻辑!是消费促进生产,而非反之。

吗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东拼西凑的乱炖,而且都把精华顿成了糟粕。所以说他上不了大雅之堂,凡是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对他感冒的,奉劝楼主别被吗科斯忽悠得找不到北了
没有生产,你消费什么?生产决定消费。萨伊定律?这种庸俗的定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看不上眼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你看过没?没有的话,就不要进行恶意攻击,如何“乱炖”?你举出一条来我就服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9 17:32:01
在供不应求时,可以说生产决定消费,因为想消费也没有了;但在供过于求时,就得说是消费决定生产,因为生产的再多也没有人购买和消费,只能白白浪费掉,经济危机时资本家把生产的牛奶倒进河里就是这个道理。个人认为真理往前哪怕一小步都可能变成谬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几乎是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9 20:42:27
start518 发表于 2011-1-29 17:32
在供不应求时,可以说生产决定消费,因为想消费也没有了;但在供过于求时,就得说是消费决定生产,因为生产的再多也没有人购买和消费,只能白白浪费掉,经济危机时资本家把生产的牛奶倒进河里就是这个道理。个人认为真理往前哪怕一小步都可能变成谬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几乎是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你如此分析,我认为不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有根本的意义。不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供求波动与生产消费,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而这个层面问题,恰好被你搞反了。经济危机是供过于求,这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关,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则是超越某种具体生产方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04:52:51
弱弱的请问楼上: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没有供过于求吗?脱离了供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能有神马根本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10:49:10
start518 发表于 2011-1-30 04:52
弱弱的请问楼上: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没有供过于求吗?脱离了供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能有神马根本意义呢?
资本主义下的供大于求,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需求不够,只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使得人们买不起而已。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与消费是相互符合的,不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社会主义下,实行生产者民主,生产者共同决定自己该消费什么,实行计划。完全掌握了需求,就能够按需生产。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就不会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14:55:45
那么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吧?不存在供大于求?如果是,与现实不符;如果不是,那楼上能否举例说明当今世界哪里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恐怕古巴,朝鲜也不算吧)?别告诉我社会主义消灭了货币,市场,和实行物物交换。

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生产者如何共同决定自己该消费什么,如何实行计划呢?还有,你自己能保证你昨天订的消费计划今天不变化呢?如果变化了,安排的生产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改变呢?如果是十几亿人呢?如果这只是一个理想,而离现实很远很远,我们有必要现在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一个理想社会吗?意义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2:29:10
回25楼
生产中存在分工,比如生产粮食的人能确切的知道每个人愿意吃多少大米多少多少馒头吗??不确定又如何计划,而且很多事情,消费者的很多选择都是随机的,如何计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00:17:06
start518 发表于 2011-1-30 14:55
那么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吧?不存在供大于求?如果是,与现实不符;如果不是,那楼上能否举例说明当今世界哪里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恐怕古巴,朝鲜也不算吧)?别告诉我社会主义消灭了货币,市场,和实行物物交换。

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生产者如何共同决定自己该消费什么,如何实行计划呢?还有,你自己能保证你昨天订的消费计划今天不变化呢?如果变化了,安排的生产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改变呢?如果是十几亿人呢?如果这只是一个理想,而离现实很远很远,我们有必要现在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一个理想社会吗?意义在哪里?
呵呵,你的 头一句问话就不正确。天知道中国与西方在经济上到底还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太天真了,科学的机会当然不能用来迎合你时尚或者时髦的变化。它是要计划更加根本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00:19:13
syasd 发表于 2011-1-30 22:29
回25楼
生产中存在分工,比如生产粮食的人能确切的知道每个人愿意吃多少大米多少多少馒头吗??不确定又如何计划,而且很多事情,消费者的很多选择都是随机的,如何计划??
生产者不必知道每个人愿意吃多少粮食,但他可以知道全中国人民一年应该要消费掉多少粮食。你的需求再变化,对总的粮食需求也是没有影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00:21:19
start518 发表于 2011-1-30 14:55
那么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吧?不存在供大于求?如果是,与现实不符;如果不是,那楼上能否举例说明当今世界哪里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恐怕古巴,朝鲜也不算吧)?别告诉我社会主义消灭了货币,市场,和实行物物交换。

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生产者如何共同决定自己该消费什么,如何实行计划呢?还有,你自己能保证你昨天订的消费计划今天不变化呢?如果变化了,安排的生产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改变呢?如果是十几亿人呢?如果这只是一个理想,而离现实很远很远,我们有必要现在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一个理想社会吗?意义在哪里?
社会主义的计划,当然不是计划你对时尚或者时髦的需求,而是计划更根本的东西。你再消费多变,一年吃的粮食也是有数的,合理需求的衣料也是有数的。这都是可以计划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