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2990 3
2011-01-26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就需要有国际化的思维模式。    TCL在国际化过程中,曾花费4个月时间完成并购的汤姆逊公司,却让TCL消化了将近6年。而同样拥有建立国际化企业梦想的宏基集团,经过有效的管理,从2009年以来,其电脑以绝对的优势占据全球销量前两名。
    国际化过程中的一败一成,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答案是,关键在于管理团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杨国安曾任宏基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对此进行过长期研究,并有过实际操作经验。
    他认为,中国经济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具备经济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快速崛起。在企业实力增强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家想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但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却容易忽视这样几个问题:在国内的成功不等于在海外的成功;能收购企业,不等于能管理企业;好的战略不代表有好的结果(TCL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杨国安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最缺少的是国际化的领导人才,高管团队缺少国际化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与外籍管理人员之间无法充分融合,这是造成跨国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宏基集团对国际化人才管理成功的经验中,杨国安总结出了国内企业要进行国际化人才的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国际化战略下的人才管理进行准确定位。
    “宏基集团就有这样的一个定位:用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科技,做全世界做不完的生意。”杨国安说。宏基集团的高管来自6个不同的国家,但因为有了这样统一的定位,管理团队成员之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有了一致的努力方向。
    其次,要找到一位领导型人才,管理核心的团队。
    杨国安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国际化,它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核心的小团队开始创建,逐步发展壮大。一开始,核心团队的人数不要太多,以最简单、专注、直接的方式来管理团队。
    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奖惩管理体系。
    “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就应该像宏基那样,把每个核心团队的管理人员当作合作伙伴,一起创造财富,一起分享。市场化薪酬体系的建立,奖惩分明,都非常重要。”杨国安表示。
    同时,企业还需要具备包容性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就需要有国际化的思维模式,尽可能留用外籍管理人员,信任与尊重他们,与他们达成跨文化的融合。杨国安表示,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全部撤销国外的管理团队,是国际化人才管理的一个大忌。相反,团结国外被收购企业的管理人才,让他们一起来管理企业,却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针对目前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后如何管理和使用国际人才的问题,杨国安认为,有两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一条途径是培养自身的团队,这是基本功。这些人才在熟悉被收购企业当地的文化、语言、市场等要素以后,可以派出去小步快跑,在一些项目上先进行练兵,逐步积累跨国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的经验;还有一条途径是吸引在当地出生的、名校毕业的华人人才来企业本部工作,并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锻炼,充分利用他们对本土文化和对企业本部发展的双向了解,为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献计献策。



作者:李魏 晏子 来源:《上海国资》2010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6 13:52:36
中国的事儿就这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16:26:33
文章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9 20:47:49
感谢分享,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