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1-28 11:24:08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2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14 【你可以说它是你的“实际成本”,当它是宏观中的“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
我们的分歧恰恰在于:我认为“名义利率”并不能恒反映“实际成本(率)”。

【是的,同意。我跟你的分歧恰恰在于,我认为“实际利率”并不能恒反映“实际成本(率)(除非我们在模型中已经默认名义利率恒等于实际利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26:42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22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18 你的机会成本的理解本身在方式上完全正确,在数值上却是错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模型,但那不是正统经济学家口中的东西。我们说的不是“我们”的模型,是墓碑上的别人的模型。
那么,IS-LM模型又真地与凯恩斯的思想(墓碑上的模型)一致?没有区别吗?
【这个很难说,Hicks1937年做这件事的时候,Keynes没有站出来说Hicks所说非他所说,就说明基本差不多。 差异肯定有的,但不是在我们讨论的这点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29:34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22 【“实际的”的机会成本在数值上等于多少是最重要的,它等于“名义利率”的值,而非“实际利率”的值。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你说他们相等,是没问题的。但道理要清楚,否则,一旦通胀非零,你还说“实际的”持有成本(机会成本)等于“实际利率”的值,就错了。】
按你的说法,LM模型是否应该写作:M/P=l(y,r+π),我们才能把LM与IS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不过,这样我仍有两点疑问:

(1)这里,名义量影响了实际量(名义利率影响实际货币需求),这反倒可以是“货币非中性”的表现之一;

(2)“实际成本(率)”=“名义利率”而非“实际利率”,这种提法中,“实际成本率”与“实际利率”,究竟是如何定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0:15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0:51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0:46 【区分,不是为了别的,真是为了明白他们为什么相等,他们如何相等】
如果在一个模型中,两者不是恒等的(甚至不相等是一般情形),显然区分两者确有必要。从而,区分谁受两者的影响,也有必要。

接下来的问题是,

(1)A认为,是某名义量影响某实际量;

(2)B认为,是某实际量影响某实际量。

这两者是可以平行的理论假设,还是只可选其一的理论假设?
【只可选其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2:55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2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22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18 你的机会成本的理解本身在方式上完全正确,在数值上却是错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模型,但那不是正统经济学家口中的东西。我们说的不是“我们”的模型,是墓碑上的别人的模型。
那么,IS-LM模型又真地与凯恩斯的思想(墓碑上的模型)一致?没有区别吗?
【这个很难说,Hicks1937年做这件事的时候,Keynes没有站出来说Hicks所说非他所说,就说明基本差不多。 差异肯定有的,但不是在我们讨论的这点上。】
那么,

(1)未来的教科书与Hicks及Keynes的原始思想,是否完全一致?

(2)Keynes没有站出来说Hicks如何如何,我们可以从中推出“基本差不多”?后世关于Hicks与Keynes是否一致,也一直有争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4:35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29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22 【“实际的”的机会成本在数值上等于多少是最重要的,它等于“名义利率”的值,而非“实际利率”的值。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你说他们相等,是没问题的。但道理要清楚,否则,一旦通胀非零,你还说“实际的”持有成本(机会成本)等于“实际利率”的值,就错了。】
按你的说法,LM模型是否应该写作:M/P=l(y,r+π), 【是的,r是“实际利率”】我们才能把LM与IS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不过,这样我仍有两点疑问:

(1)这里,名义量影响了实际量(名义利率影响实际货币需求),这反倒可以是“货币非中性”的表现之一【货币非中性只说货币量的变动】;

(2)“实际成本(率)”=“名义利率”而非“实际利率”,这种提法中,“实际成本率”与“实际利率”,究竟是如何定义的?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5:14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0 只可选其一
如此,按你的说法,“实际成本”并非是“实际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6:1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32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2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22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18 你的机会成本的理解本身在方式上完全正确,在数值上却是错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模型,但那不是正统经济学家口中的东西。我们说的不是“我们”的模型,是墓碑上的别人的模型。
那么,IS-LM模型又真地与凯恩斯的思想(墓碑上的模型)一致?没有区别吗?
【这个很难说,Hicks1937年做这件事的时候,Keynes没有站出来说Hicks所说非他所说,就说明基本差不多。 差异肯定有的,但不是在我们讨论的这点上。】
那么,

(1)未来的教科书与Hicks及Keynes的原始思想,是否完全一致? 【我所见教科书中的IS-LM就是Hicsks所说的IS-LM】

(2)Keynes没有站出来说Hicks如何如何,我们可以从中推出“基本差不多”?后世关于Hicks与Keynes是否一致,也一直有争议吧?
【有,但没见Keynes自己说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36:48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35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0 只可选其一
如此,按你的说法,“实际成本”并非是“实际量”了?
  【对,不一定非要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0:5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补充说明一点:右侧虽然都用到了字母l,但它们未必代表同一函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3:16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35
如此,按你的说法,“实际成本”并非是“实际量”了?


【对,不一定非要是。】
“实际成本”并不总属于“实际量”,这正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3:2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我纠正的就是你这个错误】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π=0时,重合;不等于零时,不能重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5:14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3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35
如此,按你的说法,“实际成本”并非是“实际量”了?


【对,不一定非要是。】
“实际成本”并不总属于“实际量”,这正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习惯了,再错也觉得对。你接受并习惯我的解释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6:33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3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我纠正的就是你这个错误】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π=0时,重合;不等于零时,不能重合】
请问:为什么不能重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7:1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补充说明一点:右侧虽然都用到了字母l,但它们未必代表同一函数形式。
  【这个补充到很专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49:17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5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3
“实际成本”并不总属于“实际量”,这正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习惯了,再错也觉得对。你接受并习惯我的解释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你愿意把“实际成本”对应成“名义量”,这确实可以是你的习惯,所以,你也不会觉得奇怪。

不过,我不会习惯这种对应方式的。因为,按如此习惯,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把其他名义量冠以或对应“实际”二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50:02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6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3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我纠正的就是你这个错误】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中可不可能重合?
【π=0时,重合;不等于零时,不能重合】
请问:为什么不能重合?
【很简单,坐标系(y-r)里,通胀发生时,曲线M/P=l(y,r+π)移动,而M/P=l(y,i-π)=l(y,r)不移动。难道还要解释为什么移动的和不移动的不能重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52:33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9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5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3
“实际成本”并不总属于“实际量”,这正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习惯了,再错也觉得对。你接受并习惯我的解释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你愿意把“实际成本”对应成“名义量”,这确实可以是你的习惯,所以,你也不会觉得奇怪。

不过,我不会习惯这种对应方式的。因为,按如此习惯,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把其他名义量冠以或对应“实际”二字。
【如此,在你的模型里,就不需要“名义利率”这四个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55:09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7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补充说明一点:右侧虽然都用到了字母l,但它们未必代表同一函数形式。
  【这个补充到很专业】
实质很简单:无论l是否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形式(不看复合函数),l(y,r)与l(y,r+π)是否恒不同,“名义量”影响“实际量”这种表述,也正是“货币非中性”的反映吧?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在楼主看来):实际成本是名义量,而实际成本未必属于实际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59:33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50 【很简单,坐标系(y-r)里,通胀发生时,曲线M/P=l(y,r+π)移动,而M/P=l(y,i-π)=l(y,r)不移动。难道还要解释为什么移动的和不移动的不能重合吗?】
当然,你愿意假设l总采用相同的函数形式,可以得到这一点(l不采用相同的形式,两者也可以不重合)。

我们这里的分歧上面说过了,很简单:对“实际成本”与“名义量”及“实际量”的关系,我们的习惯不同,我们的理解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1:59:48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55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47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1:4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34 本帖中所说,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也就是i=r+π这个通常见的式子中,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
如此说来,你的方程是,M/P=l(y,r+π),而我的方程是M/P=l(y,i-π)=l(y,r)。

你认为,我们的方程在同一坐标系(y-r)中可不可能重合?

补充说明一点:右侧虽然都用到了字母l,但它们未必代表同一函数形式。
  【这个补充到很专业】
实质很简单:无论l是否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形式(不看复合函数),l(y,r)与l(y,r+π)是否恒不同,“名义量”影响“实际量”这种表述,也正是“货币非中性”的反映吧?  【不是,说过,货币非中性与否,与货币量外生的变动的影响有关,不是你说的这种。】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实际成本是名义量,而实际成本未必属于实际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00:09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52 【如此,在你的模型里,就不需要“名义利率”这四个字】
对,我就是想在模型中抹去这四个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01:37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1:59 不是,说过,货币非中性与否,与货币量外生的变动的影响有关,不是你说的这种
看来,我们对“货币中性”的理解也不同。

我的理解是,货币中性,指的是名义量对实际量不产生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06:44
另外,还可以说一点。

既然LM模型中“名义利率”对应了“实际成本(率)”,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再用“实际”了。我们用“名义成本(率)”同样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也许还更贴切)。简言之,这里“实际成本”与“名义成本”是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12:10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0:32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0:26
个人以为:M/P=l(y,r)这种写法,本身就在表明左边是“实际货币供给”,右边是“实际货币需求”。 【 是的,这种写法是施加了货币市场供求相等这个均衡条件】
这种“均衡条件”正是LM方程的意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13:37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2:12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0:32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0:26
个人以为:M/P=l(y,r)这种写法,本身就在表明左边是“实际货币供给”,右边是“实际货币需求”。 【 是的,这种写法是施加了货币市场供求相等这个均衡条件】
这正是LM方程的意义吧?
   【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2:49:54
iooo 发表于 2011-1-28 09:46 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中就有“两个”利率,IS方程中的是真实利率,是该经济体把产出作为投资带来的回报,这种设定,是建模型的人认为,影响人们投资多少的,是实物度量的收益率,而不是货币度量的收益率。投资在行为上取决于真实利率,并不意味着这个真实利率不受名义利率的影响。比如,如果一个经济体中,不同投资个体的异质性比较大,他们必须通货货币来购买投资品,其投资规模受此约束,如果借贷畅通,那么他们之间相互借贷的利率可能是以名义利率的方式规定,此时真实利率就会受此名义利率的影响。你当然可以构建一个另类的IS方程,其中,人们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名义利率,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你的模型也会成功流行。这里顺便说一下,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封闭经济下的个人之间的债券或者股票的买卖不算宏观中的“投资”,道理很简单,就是A买了B的股票,A有正的投资,B却是负的投资,整个宏观上,当加总的时候,正负抵消。但对个人A来说,他买股票,当然算作他的个人投资(除非你对“投资”两个字规定的太死)。
这里,结合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12353-1-1.html,还可以探讨一下,

究竟经济中的什么行为可以界定为“投资”?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投资”有特定含义,这里可以不限于这个含义)

把一种资产(通过交易)变换成另一种资产,这算不算作“投资”?把哪种资产变换成哪种资产,算作“投资”?

比如,把“现金”这种资产变换成银行存单、股票、公司债券、甚至其他国家的现金等资产,算不算“投资”?相反操作(“资产变现”),算不算“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3:02:51
sungmoo 发表于 2011-1-28 12:49
iooo 发表于 2011-1-28 09:46 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中就有“两个”利率,IS方程中的是真实利率,是该经济体把产出作为投资带来的回报,这种设定,是建模型的人认为,影响人们投资多少的,是实物度量的收益率,而不是货币度量的收益率。投资在行为上取决于真实利率,并不意味着这个真实利率不受名义利率的影响。比如,如果一个经济体中,不同投资个体的异质性比较大,他们必须通货货币来购买投资品,其投资规模受此约束,如果借贷畅通,那么他们之间相互借贷的利率可能是以名义利率的方式规定,此时真实利率就会受此名义利率的影响。你当然可以构建一个另类的IS方程,其中,人们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名义利率,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你的模型也会成功流行。这里顺便说一下,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封闭经济下的个人之间的债券或者股票的买卖不算宏观中的“投资”,道理很简单,就是A买了B的股票,A有正的投资,B却是负的投资,整个宏观上,当加总的时候,正负抵消。但对个人A来说,他买股票,当然算作他的个人投资(除非你对“投资”两个字规定的太死)。
这里,结合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12353-1-1.html,还可以探讨一下,

究竟经济中的什么行为可以界定为“投资”?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投资”有特定含义,这里可以不限于这个含义)

把一种资产(通过交易)变换成另一种资产,这算不算作“投资”?把哪种资产变换成哪种资产,算作“投资”?

比如,把“现金”这种资产变换成银行存单、股票、公司债券、甚至其他国家的现金等资产,算不算“投资”?相反操作(“资产变现”),算不算“投资”?
除了宏观上,不要把个人之间的资产买卖视为“投资”外,这个概念在个人那里,怎么算作投资不是很重要。我觉得对个人而言,所有以价值储藏为目的的资产持有,无论这种资产是实物的还是金融的,无论是否生息,都可以视为个人的“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3:05:51
iooo 发表于 2011-1-28 13:02 除了宏观上,不要把个人之间的资产买卖视为“投资”外,这个概念在个人那里,怎么算作投资不是很重要。我觉得对个人而言,所有以价值储藏为目的的资产持有,无论这种资产是实物的还是金融的,无论是否生息,都可以视为个人的“投资”。
那么,人们把其他资产变换成现金,也可能是投资了。

“价值储藏”的意义具体应该指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8 13:08:08
如果(对于个人而言)资产变换交易算不算“投资”并不重要,这个问题这里也可以不继续讨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