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1-2-10 04:51:39
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经济理论的前提一般都是假设,而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

经济学的定义也不精确,给经济概念下定义很难取得一致认同。

因此,经济学很容易产生争议。学习经济学会出现理解上的误读。既便是明明白白地如此清楚,也会有产生对原著的误读。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才成为最有争议,也是最有活力,最普及,最吸引人的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05:13:10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一旦引入货币分析,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就会变异。在总量上,可以从产品上定义投资等于储蓄。但在乘数理论中,坚持产品均衡就很不合适宜了。

在乘数理论中收入等于支出,以及储蓄等于投资的概念是与货币支出与再支出联系在一起的。生硬地讲产品相等关系,产品的支出与再支出这类话题是很古怪的。连举例都很费力,坚持产品均衡就失去了意义。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就出现这样情况,讲宏观关系提到产品均衡,而一旦讲投资,讲金融就说货币。虽然暗含产品与货币一致的假设,但是,货币理论已经脱离产品均衡而走自已的路了。这是许多人在学习经济理论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投资与储蓄关系也是最容易出现误读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08:59:45
马列光 发表于 2011-2-10 04:35
119# sungmoo
学术感是指对经济学的领悟。那是超越理论概念的直觉。
学习经济学不仅要能够记住,而且要有学术感,才能学活、学好。
正如游泳,不仅要撑握正确的方法,还要有良好的水感。
To 马列光

不必侈谈所谓“超越理论的直觉”,这种直觉其实任何理智健全的人都有,既然谈到“学术感”,至少离不开理论表述的逻辑性、简洁性、严谨性。

不必以为自己有了某种思想的火花,就认为自己能用清晰而一贯的假设与概念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各种火花,也很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概念与假设不清的“理论创新”,其实是很容易的。

这种问题在本论坛已经讨论得足够多了。

(另外,讨论这种问题,不必占用本套帖子,可以在你原来的那组帖子里或者另开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09:02:1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1-2-10 04:51
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经济理论的前提一般都是假设,而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
经济学的定义也不精确,给经济概念下定义很难取得一致认同。
因此,经济学很容易产生争议。学习经济学会出现理解上的误读。既便是明明白白地如此清楚,也会有产生对原著的误读。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才成为最有争议,也是最有活力,最普及,最吸引人的科学。
“定义是否精确”,与理论者自己想不想在理论中一而贯之地使用某定义,还是两个问题。

(自然科学中,概念的定义也未必取得一致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09:10:2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1-2-10 05:13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一旦引入货币分析,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就会变异。在总量上,可以从产品上定义投资等于储蓄。但在乘数理论中,坚持产品均衡就很不合适宜了。

在乘数理论中收入等于支出,以及储蓄等于投资的概念是与货币支出与再支出联系在一起的。生硬地讲产品相等关系,产品的支出与再支出这类话题是很古怪的。连举例都很费力,坚持产品均衡就失去了意义。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就出现这样情况,讲宏观关系提到产品均衡,而一旦讲投资,讲金融就说货币。虽然暗含产品与货币一致的假设,但是,货币理论已经脱离产品均衡而走自已的路了。这是许多人在学习经济理论感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投资与储蓄关系也是最容易出现误读的原因。
“(自发支出的)乘数理论”无非表达了“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过程。它也需要一系列假设与概念。

(几年前的帖子中已经反复与你说过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投资”与“储蓄”有自己特定的意义,不要在讨论中混淆它们的意义。如果你非要坚持自己的“投资”与“储蓄”的定义,你可以把核算中的那两个概念的称谓改一下,再继续讨论。

(1)如果事先没有“均衡”的概念,你认为“乘数”会是多少呢?

(2)国民经济核算中若不剔除货币因素,则一国不必生产,仅发行货币是否即可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3)所谓“暗含产品与货币一致”的假设,仍需要其他假设来支撑,并且其中的“货币”也不是货币银行理论中的“货币”。正是概念与假设上的混乱,才使得理论表述令人费解。“货币”与“产品”及其机制,是有区别的,个人以为,理论恰应该反映这种区别(当然,你不认为两者有区别,想建立自己的理论,那也是你的自由)。

前面说过了,如果一本教材不说清楚自己使用的概念,这是不负责任的。

(若讨论此类问题,可另开帖,不必占用本套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11:49:02
125# sungmoo

论坛版主换了一批,新版主有一种新风气,热情而专业,但在你的话语中,有一种旧版主的遗风。

什么“不必…”之类话,建议不要这样说。你可以不回贴,但你不应该用这些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11:55:0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1-2-10 11:49
论坛版主换了一批,新版主有一种新风气,热情而专业,但在你的话语中,有一种旧版主的遗风。
什么“不必…”之类话,建议不要这样说。你可以不回贴,但你不应该用这些词。
个人以为,您同样有一种旧版友的遗风。

(再继续讨论,另开帖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6 00:50:52
本人同意qsbr的观点。因为GDP是个既定时期流量的概念,那么推导出I=S,这里的投资和储蓄也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对于整个经济体(世界经济),流量的储蓄必定等于流量投资。而无须假设其他假设条件。这里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引用初级宏观经济学课本(曼昆版)即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5 22:59:43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留有一个疑问。
如果在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中,把货币作为对储蓄的度量,考虑以下一种情况:
如果我往年就留有储蓄不是本年度的储蓄,那在本期的资本供给上应该等于Y+“存量储蓄”-计划消费,资本需求还是本期的投资。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古典利率理论对不对,明天再把sungmoo后半部分连续的发问读一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0:59:54
kail 发表于 2011-1-30 11:29
很容易懂吧,第二个问题你本末倒置了,这本身是个线性规划,曲线相交时,等式成立,起名叫均衡;不相交时, ...
必须搞清 均衡 与 供求 的 “鸡与蛋”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1:01:4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30 23:42
这里还是本版别的帖子中屡次提到的那个问题:这里的“投资”究竟是什么意义?

出口本国本年生产的实 ...
这种投资肯定不是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中的“投资”(更细一些说,叫“资本形成总额”)。
当然,若我们特别规定:支出法中的“出口”就是属于一种“投资”,这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为最终产品的某种使用方式赋予什么名称,这只是名谓的问题。不过,这里负责任的话,应该继续指明“投资”究竟要包含哪些内容。
说的真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1:02:39
sungmoo 发表于 2011-1-31 00:05
首先声明,本人并没有看过曼昆的书。

早在几年前,本人在其他帖子中就说过,宏观经济学中“储蓄”可 ...
有关 教材的 阐述 ,要负责任 的观点 ,我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1:12:26
sungmoo 发表于 2011-1-31 18:17
个人觉得,以上表述换作以下表述也许更好:

在一国内,如果自己的收入(分配到的产出)大于消费(最 ...
“那剩余的部分,在支出法下,算作投资,在收入法下,算作储蓄。”
这个说法很有创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1:15:54
qsbr 发表于 2011-1-31 20:05
自己做下了数据模拟,已经明白了,其实根本用不到那么复杂的解释,因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封闭经济中单个个 ...
请问怎样模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0 21:17:44
sungmoo 发表于 2011-1-31 20:59
(1)收入法中,并非每一笔货币收入,都可以计入GDP;同样,支出法中,也并非每一笔货币支出,都可以计 ...
为什么要事先说明呢?能解释一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