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162 0
2011-01-31
一场关于管理学与医学的跨界讨论    中医的思想是宇宙观和系统论。企业管理最注重的方面就是企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企业的问题须找到症结和根源而后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讨论嘉宾:
    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
    闫岷川 中国红色保健研究会创始人
    高建华 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傅强 智囊传媒总裁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2010年的一个秋日午后,天气暖洋洋的。
    参加学习型组织建设顶级峰会高层沙龙的30多位企业家、专家学者汇聚在北京桂公府的阳光大厅中。
    利用午休时间,毛泽东保健医王鹤滨教授的嫡传弟子、中国红色保健研究院院长闫珉川教授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讲起了中医的养生智慧。
    轻轻击掌36次,双手掌心相搓,采自家心火,温煦劳宫、命门、神阙、关元、涌泉五个穴位的中医“五心养生法”,令大家一扫困意。
    从闫珉川教授《中医养生智慧》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从中医的角度讲:上工治未病——最高明的人、最高明的医生,通过养生和保健,使自己与自然、社会和人体自身各组织器官和谐相处而人少得病、不得病;中工治微病——聪明的人、聪明的医生,在人亚健康时,就及时发现、及时调控,使之向健康转化而不向疾病转化;下工治已病——不聪明的人,不聪明的医生,等到有病才去医治,但是,真正到了疾病这个阶段,医学也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地方;愚工不治病——愚蠢的人、有病不治,用命换钱。人如是,而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医的思想是宇宙观和系统论。其特色是:天人合一、扶正固本,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而企业管理最注重的方面就是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的问题须找到症结和根源而解决之。
    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析成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西医的毛病也在于此。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特色,中医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欠缺。
    看清系统、系统思考一直为世界顶级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特别强调。在他的新专著《必要的革命》里就曾写道:“正在创造明天的人们,都已经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学会了观察更大的系统,即他们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系统。他们的眼光超越各种事件的表象和肤浅的修补措施,看到了各种更深层的结构和作用力;他们没有让边界(无论是组织的边界,还是文化限制产生的边界)约束自己的思考;做战略选择时,他们也考虑自然和社会的限制;他们创造出自我增强的正反馈循环的创新过程——这是模仿自然界增长方式的变革策略。”
    对企业管理来说,深层次的企业管理也是和人性相关的“直觉性”的。
    一旦涉及到“人”,除了现代西医能描述清楚的生理、病理选择以外,还有更多的精神性的东西,比如性格、情绪、领导力、经验、直觉能力、行为习惯、文化环境、经济环境,还有经济学家永远也讨论不清楚的“理性和非理性”。这些因素,在中医看来,如同人和其组织器官所生存的环境,可以实实在在地对人的体质造成根本性的影响,而成为导致疾病的最基本原因之一。但要对这些因素有准确的诊断,靠的就不仅仅是既往成文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分析,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经验直觉”把握。
    中国的管理教育特别是中医教育,应该透彻理解西方管理学的实质,发挥中国传统的优势,师夷之长,胜之于夷?
    中国企业家在接受了各种的西方企业培训后,能否抛弃浮躁的心理,不要去盲目迷信西方各种管理大师的管理巨著,真正地研究案例,透彻反省人性和商业的本质,接近心灵和直觉训练的目标?
    中国的企业家在聆听大量的国学课程后,能否利用东方的智慧,培养商业的直觉,安静的沐浴,更衣,静坐,一日三省?
    企业管理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傅强:刚才在听闫珉川老师讲课的时候我自己想了一下,中医有很多方面其实是和管理相通的,尤其是“上工治未病”这一见解。好的中医可以在你没生病之前,做些相应的调理就可以让你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差的医生只能等你已经危及生命才给你拿出治疗方案。就好像做企业最害怕的是出事,但是不知道如何预防,只有出了事以后才去解决。我们企业家能不能做到“上工治未病”。高老师请您先谈谈,在企业管理上哪些是和中医相关的?尤其是我们的企业确实和“人”是一样的,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管理中怎么看?
    高建华:先从几个角度谈一下,我讲课的时候经常遇到企业家感叹,“如果早看一年就不会出这件事了”。大多数企业在它有小毛病的时候是不愿意找外界来帮助的,通常都是像人生病一样,到已经不行了而且是扛不住了才去医院。其实这在企业界也是一样的。当年TCL兼并汤姆逊,最后赔了很多钱,李东生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但这么多的钱已经不见了。如果这个企业能够在兼并汤姆逊之前请五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咨询,专门讲企业并购的经验,它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有限。
    第二,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一次有一家著名的汽车企业找到我,问我能不能讲讲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的课。他说:“我们的高管都来自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这些人到了一起他们各有各的想法,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我们想请一个专家讲一堂课把它解决掉。”我说,这个课全中国没有人能讲,因为这不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问题,表面现象是这样,但是它的背后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人对企业文化是不是认同?这些人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互相之间不认同的原因是什么?这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是企业的老板没有看到,他们只想让团队配合,这其实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企业管理跟中医是完全吻合的。因为中医是一种系统性思考。比如说头不舒服做足底按摩等,这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性的思考,关键是找到它背后的原因。我们分析问题都是从表象看背后的原因,再从背后的原因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普通人看到的都是表象,有一点水平的人都会看到背后的原因,但只有高手才能找到根本性的东西,进行预防性的调节。
组织成长如何吸纳中医思想
    傅强:实际上“上工治未病”是一个愿景,我想问问闫老师,中医是强调系统的,此病非彼病,头疼可能不是头上神经的毛病,有可能是其他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这个如何通过表象看到系统环节中的问题呢?这个方法是不是在西方或者是现在的管理学上也能适用呢?您从哪个角度考虑到从表象到内部系统?
    闫珉川:在中医中有两句非常经典的话,第一是说中医“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第二是对中医的描述,说“用药如用兵”。其实对人的管理,对组织的管理、对人自身生命的管理,对系统的管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说组织当中有市场部、有人力资源部、有财务部、董事会、股东会,不同级别的组织执行不同的功能。其实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当中也是各司其职、也执行不同的功能。人体生命有五个核心系统,中医讲是心、肝、脾、肺、肾。心是君主之官,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总指挥官。所以心者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志;肺是相傅之官,是宰相,肺朝百脉,它主管人体的呼吸,怎么把吸入的清气和脾生成的营养动脉血输送到全身去。肺主管人体24个节气的交换。脾是谏仪之官,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是纪律检查委员会,随时发现人体各处的微小失衡。脾是人体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肝是将军之官,一个是合成能量、一个是解毒。肾是作强之官,是生命的原动力,主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主骨生髓。每个系统执行不同的功能,但它们之间有相互的联系。这个联系我们用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来代表,比如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都是有这么一个内在的联系。所以对人的管理我们讲一个字就是“平”,这个“平”就是把所有脏腑环境恢复到本始的状态,这时,人体自身就会发挥其“自我改造、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四自”功能。这就是人的正气,就是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体的哪一个脏腑出现了问题,都会随时表现出来。中医讲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体表都有表现。心出了问题一定是心慌心跳睡不好觉,所以中医用四个字叫心悸失眠。因此说,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联系。所以对人的治理和对组织的治理有相关的联系。
    心是君主之官,所以中医对心的调理更为重要。还有,就是亚健康的问题。企业也有亚健康的状态。企业的亚健康一定也有表现。中医的脏腑功能失调,我说心悸失眠是心脏出了问题,怎么办?改善心的环境,使其恢复到“本始状态”,人体自己就能修复损伤。我们认清环境,所以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平”,让它与自然相和相应,与他人、与自身都相和相应。在心智最好、最愉悦的环境下,他的脏腑的功能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发挥到极致。其实中医养生,养到最高的境界就是养心,当心安了生命就全都安了。因此,中医讲:心者,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气血顺安调和、五脏六腑功能旺盛,能量代谢和营养的供给就没有问题。整个主神志的功能就通了,生命的细微调节就好。所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命和生理环境)和“心智”,对组织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组织的健康、个人的健康,平衡和环境是很重要的。
    除了生命环境之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人存天地间,不可能不受到天体运行五运六气的影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组织的健康也好,个人生命的健康也好都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命和生理环境,这就是中医的宇宙观、系统观;这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扶正固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对生命的管理如此,管理学当中的“组织管理”也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