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来自己逐渐的悟到,学术本身的精髓就在于思辨,调和对立的矛盾,不极端的看待事物。虽然生命的历程相对于无生命的世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正是布罗代尔有限的生命把握了无生命世界的变化。生命的价值在于创新和生活,何必只在时间尺度上做比较?更何况,不同种族和国家的学者跨越地理疆界的限制不断创新,一代一代的学人跨越有限生
命的边界不断积累,使得有限的生命以此点点滴滴的融入到无限的学术中去。
对于求学之人来说,学术当然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决不是生命的全部。不管一个人学术做的如何,如果他过的不幸福,不坦荡,那么这个生命就是很悲哀的。无数的先哲激励我们勤奋刻苦,但勤奋刻苦与幸福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吃喝玩乐所能带来的享受相当的有限,坦荡的生活,自由的思考,才是永恒的幸福。
更何况,当一个人无法平衡学术和生活的时候,他几乎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任何成就。一个不平衡的生活总会使人心智抑郁,而人在抑郁的心态下几乎不可能做出任何创新。因为创新需要人自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跳出现有的框架做出新的阐释,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冒一无所得的风险,若有偶然的所得,也需要对抗现有的权威和成见,其现实的收益几乎可以肯定为负。唯一支撑这种行为的只能是思维和挑战所带来的愉悦,而愉悦本身是与抑郁不相融合的。因此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调和学术与生活,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生活而放弃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学术。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http://www.caijing.com.cn/(国内最好的财经期刊)
《比较》
http://www.bijiao.org(学术性,收费)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http://www.aimrpubs.org/faj/home.html
Time
http://www.time.com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Business Week :
http://www.businessweek.com/(推荐订阅其**新闻)
Fortune :
http://www.fortune.com/
The Banker :
http://www.thebanker.com/
Foreign Affairs :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报纸: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
Financial Times :
www.ft.com (15天**)
Wall Street Journal :
www.wsj.com (14天**)
The New York Times :
http://www.nytimes.com/(推荐订阅其**新闻)
机构:
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
银监会
http://www.cbrc.gov.cn/
证监会
http://www.csrc.gov.cn
保监会
http://www.circ.gov.cn/
发改委
http://www.sdpc.gov.cn/
财政部
http://www.mof.gov.cn
国资委
http://www.sasac.gov.cn
商务部
http://www.mofcom.gov.cn/
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上交所
http://www.sse.com.cn
深交所
http://www.szse.cn
世界银行
http://www.worldbank.org/
IMF :
http://www.imf.org/
美联储 :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欧洲央行 :
http://www.ecb.int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http://www.bis.org
了解这些制定游戏规则的机构(3)保持开放的思想,研究新的领域
在一个领域做久了,总会习惯思考相关的问题,虽然我们的确需要在某个领域沉淀很久才会有所贡献,但不能在不知不觉中限制自己思考的领域。建议时常浏览如下网页看看现在的研究在做什么:
http://www.afajof.org/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s :
http://jfe.rochester.edu/jfe.htm
NBER :
www.nber.org
正式发表的文章已经比较慢了,有时间应该去各大名校金融系的网页上去看working pape
r.
(4)网络资源
统计年报
http://www.gse.pku.edu.cn/dataset/index.htm
中国资讯行
http://www.bjinfobank.com
国外数据:
www.economagic.com
www.economy.com/freelunch
(四)实务资源
学习和研究的努力可以保证一个人在学校取得较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很现实的,绝大部分人都需要到社会上来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了解现实的情况,知道一些被理论滤去但却在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变量是很重要的,下面的一些资源可供参考。
1.书籍
(1) 历史部分
<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 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Charles P. Kindleberger
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永恒的话题,而且历史不断的上演同样的故事。 强烈反对先划定一个领域,看完一本“经典”教科书后再看另一本“经典”,不断预备知识的学习方式,因为知识是永远“预备”不完的,即使“预备”完毕了,也很可能只会在一个框架下思考,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的时候要把思路放宽,尽量早的去和同学师长讨论,一个人冥思苦想很可能在一个死结上纠缠,他人的建议、经验和相关资源能够帮你打开思路。
1.找一个bbs经常灌水,最好是当版主,关注每日动态,而且应该尝试对消息做一个分析和评论,写作能强迫你认真的分析,加深对现象的理解。理论决不是枯燥的,高深的数学相对于现实是一种简化,一部部巨著,一首首诗篇、一部部电影、一幕幕舞蹈、一曲曲音乐相对于这个世界如何不是一种简化?《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伟大的1812,《长恨歌》描述了浪漫的爱情与残酷的现实,《Citizen Kane》刻画了一个生命的光荣与悲哀,《天鹅湖》让人看到爱情的冲动与脆弱,《田园》激发人对自然的向往……没有谁能用更简洁的文字、画面和音符展现给人类如此深刻的美感,所以说热爱理论,并不代表不热爱生活!
四、金融学学习经验
主要阐述偏研究和偏实务的不同学习策略,可能适用的书籍、网址和其他资源,强调不能,只关注直接融资,忽视其他融资方式,割裂的分析金融市场。
(—)不同的学习策略
对于想要从事实务工作的人来说,不要只看到直接融资市场(股票、债券市场)而忽视间接融资市场(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信托,保险等)。 学习他人的理论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对理论有新的贡献;依葫芦画瓢,总要自己画一只才会有感觉。总的来说,写论文有两种途径:基于理论与现实无关的看法,我也比较赞成朱天飚老师所说的,如果你只想研究理论,实
践是不必要的。每一个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工作很容易陷入无穷多的琐事,这些琐事对于
理论所要求的抽象的能力有害无益,甚至让人把一切都归结于人际关系。更何况,每一种
理论都有很长历史的积淀,有自己的体系和范式,学者只需要在这一框架下用既定的逻辑
分析问题就可以了,即使是颠覆性的创新也来自于对既有框架的深刻了解。而没有理论的
指引,仅仅实践也无益于提出理论上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是Coase,他也是先受过理论训练
,才在理论体系中找出未被人解释的一环,他在企业的经历只能被视为是研究的一部分而
决非实践。客观上,这么多在企业“实践”的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知没有理论的训
练而在“实践”中提出好的理论是怎样的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如果一个人只是想做学
术研究,实践实在是不必要的。教科书都是一个或观点相近的人写的,作者严密的描述以说服读者。阅读每一篇论**只有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用什么解释了什么?也就是说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中间的逻辑是什么?
2)这篇文章有什么缺陷?
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思维的方式,技术已经不重要了,因此,除非是几篇公认的奠基性文章或与现在的研究密切相关,其他文章都只需看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