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463 31
2011-02-06

一、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评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西方社会上层建筑的西方经济学当然也企图为其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服务,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浸蚀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对西方经济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和整体倾向上持否定态度。然而,这绝不是说学习西方经济学没有意义。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所推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来说,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共同之处,那么,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总结的西方经济学对我们就有很大借鉴意义。正是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加强西方经济学的推广和应用的同时,要利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让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当前很多西方经济学教材只是在导论部分中,总体上阐明了西方经济学研究基础的不科学,以及告诫学生对其所持的态度,在具体章节中,对西方经济学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哪一步作出详细介绍。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多采用公式、图表等“现代”工具,容易让初学者对西方经济学不加取舍的全盘接受。目前,这一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理论陈旧,反映经济学新进展的内容不多


一本优秀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凭借它为基础来研修高级课程和其他学科,也可以凭借它来弄清经济政策和形势,做好实际工作。这就要求这部教材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学的主流和前沿,对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有概念性的介绍和描述,帮助学生弄清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国内多数自编教材依然固守着多年前的内容体系,多年来没有做出大的改动。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多数教材仍然以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为基本的写作框架,对于反映微观经济学最新进展的博弈论、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等涉及较少。


三、表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现代经济管理类学科颇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因为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难以掌握。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中介载体,将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为经济学案例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其中不乏一些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将学生置身于事实环境中,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锻炼了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国内的教材普遍偏重于概念和理论。今后应积极探索案例在教学上的应用,编写以案例为导向的教材,通过案例来说明问题。


四、作者层次不高,与国外差距较大


因为对于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初学者往往没有能力辨别其内容的是非,往往容易被学生一概接受。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当一种思想被写入教科书中以后,不管它是多么的不正确,它几乎会变成不朽的”。因此,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对编写者的理论水平、教学经验和视野广度都有较高要求。在国外,这个任务往往是由对该科学有系统深入研究的大师来完成的,甚至不乏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然而在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很多时候却成了凑资历、评职称的工具,有些甚至是导师写出目录,由其门下的在读研究生代为完成。因为这些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自身知识积累有限,编写出的教材根本无质量可言,甚至纰漏百出,难免误人子弟。


五、多个作者共同编写,前后风格不统一


纵观我国自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不难发现这样的创作路径:首先由主编提出编写原则,撰写写作大纲,然后对各章节的编写任务进行分工,最后进行汇总,由主编进行统稿和总纂。往往一部教材的参编人员达数人之多,甚至超过十人。应该说,这样的创作路径在时间上是“经济”的,及时满足了当时情况对教材的迫切需求,也充分发挥了各个参编者的学术特长,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有统一的写作要求,但不同编者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可能完全相同,加之水平参差不齐,难免造成同一本教材前后写作风格,语言习惯,难易程度的异同,更加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各章节衔接的紧密程度。因此,我们提倡国内学者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独立编写教材。


六、对中高级教材涉及较少


一般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表述中运用数学的难易程度和精确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理想的状态是有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不同难度的教材比例恰当、衔接紧密,给初学者创造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线路。从我们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建设现状看,初级教材过多过杂,重复建设严重,中高级教材则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处于中间阶层的中级西方经济学教材严重缺乏,使整个教材体系的衔接出现空白。很多本科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往往对开设的高级西方经济学力不从心。这是因为,高级教程所运用的数学工具非常艰深,而且即使能够看懂其中的数学,要明白方程背后的经济含义也非常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应该为准备进入研究生院的同学开设中级水平的选修课程,这就对中级教材有了迫切的需求,国内当前的教材显然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七、教材没有习题,教学互动差


学好西方经济学出了参加必要的听课之外,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非常有必要的。尽管做习题并不是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依靠习题也不可能培养出来经济学家,但通过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国外著名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往往在每个章节后来附带了精心设计的习题,很多教材还专门编写了配套的习题册。国内教材这个方面明显欠缺,一是很多教材并没有附带相关的练习题,二是即使有一定的题目,这些题目的开放性也较差,且没有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


八、较少与时俱进,适时推出修订版


对于任何一般经历时间考验的优秀教材来说,首次发行出版并不是编写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西方经济学教材在编写出来后,一般每隔几年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原因有两个:一是查错纠弊的需要,根据使用者反馈过来的情况,对教材中的错误之处(编写错误和印刷错误)进行改正、对难易程度进行调整;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平均每三年就推出新版本,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现在在用的已经是第19版;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已经出到了第7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尽管出版时间不长,目前也已经出版了第5版。国内出版的教材这个意识要淡薄很多,除了个别影响力较大的教材外,很少再推出新的版本,不但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即使纠正,而且内容也不可能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


九、编写的教材没有中国特色


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明确的目的性决定了教材编写应具备的针对性,即研究的内容要切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跨越横在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沟坎,提高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和研究我们经济现象的兴趣,避免他们产生“所学非所用”的错觉。原版引进的西方教材是以西方国家经济运行为背景,自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最理想的莫过于手执一卷直接讲述中国经济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它应该既包含丰富的实际资料,又能够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既反映了宏观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这个一般规律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十、语言较生硬,不够深入浅出,不易自学


教材的编写不用于论文和专著,其阅读对象主要是该学科的初学者。这就决定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表述方式,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就这个方面来说,国内和国外优秀教材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能在全世界畅销60余载而长盛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作者不仅是一位博采众长的理路大师,也是一位语言巨匠,其诙谐幽默、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能让每一个读者在缜密漫长的理论思辨中,不时地为其语言艺术所感染,不时地为一种自然幽默的风格所触动。例如,在讲解国际贸易政策时,他将“关税”比作“撒在轮船发动机里的沙子”;又如,在讨论投资乘数效应的时候,他又用“拨动小提琴弦”加以类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6 19:54:16
要我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出来的别用还好,一用就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6 21:07:27
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多采用公式、图表等“现代”工具,容易让初学者对西方经济学不加取舍的全盘接受。目前,这一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这个。。。。。似乎。。。。好像。。。。。没有太大的道理吧。。。马克思也用公式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6 23:31:59
你可能误解了这个意思,是我表述不清楚。问题是指学生都笃信西方经济学,而抛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而不是说西方经济学使用公式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7 07:50:32
4# libo88

那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第一,没有办法“简单”论证西经和马经的优劣对错;第二,学生要相信西经那也是可以理解的。。。难道相信马经就是教学成果,相信西经就是误入歧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7 07:57:37
1# libo88

如果这是一篇待发表的论文,估计需要做不少修改吧。。

其中提到研究生编写的教材“毫无质量可言”。。这个提法值得商榷。

第一,是不是毫无质量,没有任何佐证,不能作者一句话就否定掉了。除非提出明确的例证或者统计资料(尽管我们相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问题也比较严重)。

第二,即使是质量偏低,用“毫无质量”也显得太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