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115 11
2011-02-10
制度经济学主要是用案例说话,茅教授也是如此,但价格理论在任何案例上的有效,并不能证明价格理论普遍有效。波帕说,即使是无穷多的单称陈述,也不能构成一个全称陈述。用价格理论分析案例,其结论仅仅对案例有效,任何基于案例的推论都是危险的,必须谨慎。茅教授用四个案例得出结论说,价格很重要,但他没有说价格的重要是必要的重要,还是充分的重要。他说计划经济行不通,是因为没有价格,在这里,他说的是价格的必要性。同时他又认为价格并不是充分的,也就是说,仅有价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干预。案例白说了。

  茅教授忽略了,在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人否认价格的重要,问题在于,**的干预是否也重要。茅教授对市场的辩护似乎还停留在20年前,还在证明市场和价格是必要的,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他说:“不要认为有了**管,问题就解决了”。与此对应的,他还在为“私”的合法地位辩护,说“私”是好东西,“斗私”是不应该的。这种辩护与他的德国地铁的案例似乎冲突了,中国的“斗私”已经过去20多年,现在的问题,是“私”的恶性膨胀的问题,“世风日下”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地铁不检票,会有多少人不买票呢,根据博弈论对“共有财产”的研究,不买票的人会多到足以使“共有财产”被耗尽,也就是地铁破产。博弈论的分析基础是“经济理性”,也就是“私”,茅教授说,德国地铁的交易成本比较低。说明“私”在这个案例里是增加交易成本的,“私”并不总是好东西。我并不认为这个案例的结论可以推广开去,得出“私”一定不是好东西的结论。我只想提醒一句:对任何案例成立的结论,如果要推广开去,必须十分谨慎

  所以,从地铁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符合科斯定理的结论:任何案例都应该具体分析,没有任何的普遍原则可以制导具体案例的制度分析。但茅教授在演讲中并不是这样应用制度经济学的,他认为,任何案例都可以有一个根本的方向,那就是自由主义。和很多制度经济学崇拜者一样,茅教授也以为制度经济学可以简单得出自由主义的结论。不错,制度经济学确实是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他们无非是要设立一个唯一的价值标准,将一切人类的文化成果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那就是交易成本,这显然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这与科斯以前的制度经济学是不相容的;而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推广与科斯定理又是不相容的。科斯定理是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科斯定理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的初始状态与效率无关,唯一的前提是产权清晰,所以,要证明公有制的效率低下,就必须证明公有制的产权不清晰。这样的证明是困难的,因为造成不清晰的条件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公有制的产权不清晰并不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科斯说,产权的清晰或者变更是需要交易成本的,他认为,在没有比较变更产权前后的交易成本之前,妄谈权利的变更是荒唐的。而在中国的制度经济学看来,将国有资产私有化似乎是不需要交易成本的,在科斯认为需要谨慎的地方,他们就可以简单地下结论。这显然不符合科斯定理的原意。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是比较交易成本,对每个不同的案例,都有不同的结论,到目前为止,对于制度之间的比较。制度经济学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结论,它也不可能对任何制度现象,得出带普遍意义的经济学结论,因为交易成本就是需要比较的。只有在中国,才有人借制度经济学的语言,在没有比较交易成本之前,断言公有体制必须让位与私有体制。这种断言是违背科斯定理的。

  茅于轼教授演讲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不涉及国有资产的产权问题,只讨论市场必要的,“私”是必要的,而市场和“私”的概念在中国早已不是必要的问题,而是是否充分的问题。茅于轼受张五常影响,认为价格理论是充分的,以为只需要会用价格理论解释几个经济现象就通晓经济学了,与我对他的尊敬实在不符。他说除了**对价格的扭曲,价格都可以回到均衡位置,这显然与现实不符,因为在没有**干预的时候,通货膨胀就已经存在了。斯蒂格里茨说,不能解释失业现象的经济理论,不是好的经济理论,价格理论就是这样的理论。茅于轼将价格的必要性,理解为充分性,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真正懂经济学要义的人都是自由主义的或信奉自由主义的”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茅于轼教授最后说:“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是一个效率最高的经济。”又是一个几乎等于没有说的结论,经济学中没有人怀疑市场的效率,只有人怀疑市场是否需要干预。茅于轼既说价格可以自行达到均衡,又说需要**的干预,使读者不太明白他的立场。

  张五常说制度经济学类似进化论,只有解释的功能,但他同时又要指导中国的改革。显然制度经济学并不甘心只做解释;但它在学理上又不完备,只能用“解释”来为自己的不完备做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10 10:29:19
说得好,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0 13:16:54
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0:37:59
有道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该不该进行,不应该单纯的用改革后的效果来衡量。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倘若私有化后会大大降低目前的低效率,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所涉及到得交易费用是巨大的。倘若改革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改进不足以弥补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费用,那么这个改革就是不必要的。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还存在的部分原因吧~~~但是如何衡量其比较交易费用貌似是一个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5 23:43:58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似乎楼主一上来就谈案例及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谈到每个案例都有相应的制度的模型和制度的环境约束。。。。。所以这样的推理方式似乎不对。
   至于说到从单个案例中不能够推导出普通的理论来,这个有点极端。归纳的方法是可以用的,然后是得到一个抽象出来的模型,然后是证伪或者试错,然后继续归纳。。。这是正确的研究路径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8 10:07:08
案例研究总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要考虑制度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