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717 2
2011-02-11
2010-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摘要:在“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惯性释放”、“外部环境恢复性改善”、“消费高
位运行”以及“市场型需求上扬”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稳定复
苏的轨道之中,呈现出3大特点:1)实体经济高位回落趋稳,呈现“前高后低”,
但各指标的回落幅度大大低于预期,宏观经济趋稳的力量全面显现,经济复苏的
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运行步入常态化区域;2)在实体经济依然处于
持续复苏、还没有步入高涨阶段时,“泡沫蔓延”所触发的物价水平持续攀升宣
告了中国提前进入“防通货膨胀”的调控时期;3)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
生了巨大转换——市场型需求启动开始部分弥补刺激性政策的退出、出口和消费
的高位运行弥补了投资下滑的缺口、中西部增速持续提升弥补了东部增长的疲
软、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涨填补了制造业和基础建设投资的下滑, “增长动力
机制转换”与“增长极多元化”局面开始全面显现。
2011年将是中国最为复杂,但总体运行却相对平稳的一年。其复杂性表现宏
观经济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同时存在,相互交织:1)**将高举“防通胀”的
大旗,“流动性回收”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并主导着中国宏观经济的下
行力量。2)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和进一步加码,将使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以
及房地产价格出现实质性调整,房地产短期“软着陆”可能诱发中国宏观经济下
行力量的强化。3)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进一步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
不平衡持续等原因将使中国外部环境恶化,贸易冲突、汇率冲突以及货币冲突将
上新台阶,进而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4)但是,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
之年,新规划中所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
工程”、“收入倍增计划”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内容将带来强烈的宏观刺激效应,
有效对冲各种下行压力。5)城市化的加速、“高铁时代”的带来、“收入-消费”
台阶效应等中期力量的释放,将成为2010 年宏观经济稳定的支撑力量。同时,
这些力量的释放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而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性表现在:1)下行力量与上行力量抵消,使
全年波幅不大;2)政策调整的空间依然较大,特别是财政调整的空间很大,可
以有效控制经济下滑;3)内生增长机制已经形成,市场型需求已经启动,市场
主体对于波动的预期和抵抗能力加强,自我调整可以有效缓冲各种外生冲击。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
2010年与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其主要预测如下:
1)2010年全年GDP增长达到10.1%,比2009 年提高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
较2009年出现明显的回升。2011 年GDP增速将达到9.6%,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
势。
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23.1%, 2011年为22.5%。
3)2010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达到18.3%,对于GDP 增长的贡献率
首次超过投资,达到55.4%。2011 年名义增速将达到17.8%,实际增速与2010
2
年相当,增长贡献率将再次超过投资,中国开始步入“消费拉动的时代”。
4)2010年贸易总额增长32.4%,其中进口增速为36.1%,出口增速为29.3%。
贸易顺差总额为1846 亿美元,比2009 年减少了5.9%,考虑价格因素,外需对
于GDP 增长的核算贡献为0,改变2009 年负贡献率的局面。2011 年中国贸易总
额增速出现回落,仅为22.4%,比2010年下滑了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为
21.8%,进口增速为25.6%,贸易顺差为1811 亿美元,比2010 年减少了1.9%,
中国贸易开始在常态化的基础上进入“外部再平衡调整时期”。
5)由于信贷惯性的作用,2010年全年信贷总额将突破7.5万亿,M1增速为
19.3%,M2 增速为18.1%,比计划调控的水平略高,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
状态。2011 年是“流动性回收年”,信贷投放将保持在7-7.5 万亿, M1、M2 在
2011年的增速将进一步回落,逐步实现常态化,预计为16.9%和17%。
6)2010年,在经济反弹、产能过剩、价格翘尾、流动性依然充裕、国际大
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与个别农产品供求恶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年物价水平较
大的提升,全年CPI估计在3.2%,GDP平减指数为3.7%, 2011年物价水平将出
现小幅回落,CPI 为3.0%,未来3%左右的CPI 增速很可能常态化、中期化。但
是,中国并不存在“滞胀”的问题。
主要政策建议包括:
1) “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是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
2)以“流动性回收”为主、辅之以“市场秩序的治理”、“多渠道进行供求
平抑”、“价格适度释放”、“预期引导”等措施,对中国经济泡沫的蔓延和价格水
平的持续上扬进行治理。2011 年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
建议M2 增速不宜超过17%,新增信贷维持在7-7.5 万亿。这需要中央银行进行
150-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适度加息。
3)房地产调控还必须持续。短期以“控资金”为主、中期以“增加供给”
和“制度建设”应当为核心。同时高度关注房地产商资金链的变异以及未来房地
产市场全面调整的路径和深度;
4)、为配合“十二五计划”的启动,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收缩的同
时,应当保持总量积极的原则。2011 年的财政赤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大,在
扩大地方**发债权利的基础上,重点用于地方国债的规模,建议规模在4000
亿左右。未来改革应当减税与税制转型并行。
5)消费政策应当更多从一次性刺激转向中长期制度性调整之上。一方面应
当启动“收入倍增计划”,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低收入人群消费启动的配套设施建
设,通过关税和建立消费特区等手段,促进中国高端消费本土化。同时,加速城
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延缓汽车等产业在消费中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11 11:25:38
转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2 05:13:52
请问文献来源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