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i1948 发表于 2011-3-5 08:04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人是刚注册“人大经济论坛”的小人物。但是本人是深读细研本国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的民间学者。在网络上有《中国人理解的马克思论文集》和《马克思哲学史研究》,以及《集大成经济学研究》的私人研究机构。然而,对楼主的这篇大作:“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是计划经济”的这一界定不能苟同。从楼主的开篇就可以看出,楼主的认知前提是先知、先入、先确立的先论者。因此,楼主的学术门派决不是马克思创立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基本问题的立场而认知的,更不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市场经济而通过三十多年所实施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而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经验为根据而论述:“计划经济,代表着人真正的自由。”
首先请问楼主三个问题:其一,“社会主义必须是计划经济”的根据是什么?其二,改革开放前实践过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却为什么是“凭票供给制”?其三,计划经济要想长期地、永恒地的存在,那么,推动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的动力是什么,计划由谁来计划,能不能使最广人民而过上与世界同步的生活水平?
好吧,我回答你的问题。在文章中,我先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脉络梳理了一遍。希望你不要无视。计划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计划经济,其压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是必须的。中国生产力落后,急需发展,怎么发展?这必须去积累 ,压低消费。中国生产的粮食少吗?不少,为什么人民吃不饱?这是巨大的牺牲,为发展而进行的牺牲。你可能感觉中国人民当时劳动多,却没回报。但劳动是打水漂了吗?没有前三十年付出的巨大牺牲,怎么会有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刚刚建立是是一穷二白的。就粮食问题,中国当时有什么东西可供出口,换取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什么,但有粮食。你应该记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是有基础的,这绝不是什么空中楼阁。前三十年中,中国劳动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付出的巨大牺牲,绝不能被一笔勾销,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不谈永恒,永恒的是变化。计划经济是否是永恒,不知道。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就无从预知。至少,共产主义后还有什么,不知道。 推动生产力的动力是什么?首先是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人民要求技术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享受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料,享受越来越高的精神生活。这是计划经济的动力所在。而当人民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压力,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大大增多,那么劳动多少与需求多少的关系,就会脱钩。当人人都有高素质,闲暇时间充分时,创造力就会全面爆发,从而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事情,而是成为全体人民的事情。这也就是人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计划是人民的计划,谁来计划,那得看人民的眼色。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不是在一国之内能够建成的,它必将扩展到全世界,形成统一的世界总计划,由此可以彻底解决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世界计划经济的统一组织之下,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将会“大推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没有国家了,技术是共享的,不再会有所谓的知识产权或者技术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