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657 3
2011-02-13
昨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超市潜规则。说经销商和超市之间的博弈,主要说一些大型超市压低价格,同时收取高额进场费,使经销商生意难做。
又联想到之间家乐福价签事件,觉得以上问题在中国的超市都不同程度存在。
比如价签上的两个价格(如原价:12.9元;当前价:7.8元), 这种情况在很多超市都存在。**应该加强对超市的监管。

通过观察,中国现在的终端销售业态,是越大的城市,国外的超市(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占有的份额越大。而本土超市的份额较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13 16:32:14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3 23:28:50
楼主和各位朋友好,我是从事零售业的,有过卖场实习的经验,现负责新店选址和营运分析。其实目前媒体报道的价格标签问题在很多商场都是存在的,主要是内部管理(比如活动期间,假设是2.2~2.4日某饼干的促销价格是7.8元,2.5日活动结束,需恢复原价10.8元,但由于相关人员没有及时在系统上调价、现场工作人员亦未及时更新卖场的价格牌及其他标识,最终导致事情发生)方面出了问题,而并非故意对大家进行价格欺诈。(区别于某些商家就原价是10.8元的商品,现在标价15.8元还宣称“促销价”的卑鄙手段)
       其实一个卖场单品非常多,一般有一至两万个,另外再加上竞争等因素(绝大多数商场都会定时对商圈范围内的对手进行市调),价格需要动态调整,其中所涉及的工作非常繁琐。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价格标签事件”了。
目前国内一线市场基本饱和,美国沃尔玛及旗下的好又多、法国家乐福、英国乐购等零售巨鳄早已在二三线城市圈地,与各地区本土零售商瓜分市场。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等不同群体都对外资商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所以它们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比较快。其实这是很恐怖的,试想未来我们的供应链都被外资零售商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从何谈起?
        在这里也呼吁有缘的朋友多多支持本土民营商场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8 15:06:28
同意三楼作者的观点。国家应该从长远着手,不能因为短期的高政绩而牺牲国家根本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