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21 5
2011-03-13
前一段,家乐福的事闹得比较大,涉及价格欺诈,好像还有其他超市。经济半小时2011年2月做了一期“超市潜规则”的节目,看完才发现,问题不仅仅是涉及到消费者的价格欺诈,涉及到供货商的多如牛毛的收费更严重。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节庆费,促销人员管理费,宣传资料费……
家乐福在瓷器国应是做的比较好,拿着现成的模式去了日本,灰溜溜的又走了;在泰国全部撤出了。

国外很多国家的供应商进入商超,需要交纳的是利润返扣点,没有其他费用,就是把供应商利润的百分之多少返给超市,似乎和纳税差不多,在任何一本微观经济学中都讲到,这样做是没有效率损失的,而且商超和供货商也达成了目标的一致。

现在家乐福反映出来的现象表明,名目繁多的收费,扭曲了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在超市系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寻租”,上至经理,下至营业员。供应商如履薄冰,给就业造成影响;隐性成本加到消费者头上,抬高了物价,这场博弈中的赢家是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3 16:50:52
不太懂,能具体讲下过程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7:10:00
总之,最终受害的都是消费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9:39:19
零售商确实拥有很大的市场势力,国外这种情况好像也是存在的,只是可能他们的反垄断法较**完善,可能程度没这么严重,这跟行政垄断相比都是浮云。**的反垄断法也只是个笑话,之多对付外资的时候会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4 19:12:21
事实上,这是制度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情况下,各方博弈的结果,既有**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的原因,被人为因素造成,而且这些其实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是市场和企业之间产生的一个复杂的议价过程而已,只要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就行了。
如果情况真的如楼主认为那样如此恶劣的话,如果解释这种超市模式仍然在中国大地不断扩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6 09:02:27
只要鼓励多种零售模式就可以了
菜市场、小卖铺什么的不应该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