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耗费劳动”与“劳动的凝结”不是一回事——另解《资本论》(17)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劳动时间;耗费;凝结
马克思多处使用“劳动的凝结”、“物化”这种用语。例如,马克思说了:“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23,53]“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23,58]“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23,64]“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23,78]“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3,243]。“当我们把商品看作价值时,我们是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16,136]在马克思那里,产品与商品的界限是很明确的!马克思在谈到有关“商品价值”时,总是强调它是劳动产品经过交换过程后转化为商品所包含的“劳动的凝结”(以[劳动]凝表示),而绝不涉及生产劳动产品时所实际付出的“耗费劳动”(以[劳动]耗表示)。但主流马派对于“凝结”、“凝固”、“结晶”以及“物化”等等用语的解读却是和马克思批评斯密关于“劳动的物化”的苏格兰式的理解一模一样:“亚·斯密的缺点只是多少过于草率地把劳动的物化理解为劳动固定在某种可以捉摸的物品中。”[46(下),375],只是单纯地理解为要把生产劳动产品时所实际付出的各项人类劳动凝结在一定的对象里面并形成静止的先验的价值,并且无条件地认为[劳动]耗=[劳动]凝,因此无法应对批马派的质疑!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使用“凝固的劳动时间”或“劳动时间的凝结”等等用语,理解成只是要强调在劳动产品的生产中可以直观知道的具体的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活劳动时间,并不是都能不折不扣地全部转变成商品“所包含的”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劳动时间,这一点恩格斯做了非常清楚的说明:“马克思曾经第一个彻底研究了劳动所具有的创造价值的特性,并且发现,并非任何仿佛是或者甚至真正是生产某一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都会在任何条件下使该商品具有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相当的数量的价值。”[22,236]不是社会必要的(生产中浪费的、多耗费的等等无效用的)劳动时间是要作为“无效的、无用的杂质”被排除出去,只有经过交换得到社会确认的有效用的劳动含量才会表现为“商品价值”,那么,马克思的“凝结”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指的是生产时所耗费的各项劳动在商品交换时得到社会评价并体现为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的量!关键是体现了的社会劳动。当然,“凝结”、“凝固”是属于“比喻”的用语!没有“体现了的”用语那样确切。若有人能提出更贴切术语那就更好!
只有在马克思的两个特殊的前提下,才会有[劳动]耗=[劳动]凝这个等式,其适用的范围是很小的!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