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2-19 15:53:2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8 18:45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在技术水平不易提升的情况下,当然努力推销才是上策,这根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现实市场经济了是这样运转的,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我是资本家,我也会追求更高的利润。
追求利润率达到的是一种货币与劳动力交换比例在各领域的均衡,但这最优配资源的帕雷托最优,和瓦尔拉斯均衡有关么?

如因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发生改变,物价上涨直接导致的是就多数人的利益受损。

瓦拉斯均衡中的那些价格变量,应该是指机器与人的位置,市场经济是在按生产力分配劳动力么?都不是!

新制度经济学派,也把价格阐述为产权与个人的关系,他们宣扬契约精神,和所谓的自由交换。但说到自由交换就有问题,自由交换的前提是自身生产或者获取的消耗高于外部时的交换才是自由交换,否则他不可能不交换。

但在市场经济中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把自身劳动力,或者自己能支配的劳动力交换成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发社会秩序是不存在的,它实际上是金融资本控制的政 府,或者说政 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强力计划出来的。

各种各样直接间接的货币税会逼迫拥有小块生产要素的人在有间的时间内必须交换,而没有生产资料或者生产要素的人也只能出卖出自身劳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契约和自发社会秩序都是站不住脚的。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8 23:43
是我笨了。后来我仔细看了,楼主说市场上存在这个事实——“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厂商不是依靠技术降低成本,而是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卖个好价钱。”——是为了反衬出计划经济下的优点。

楼主的意思是说,计划经济下的均衡才是真均衡。

第一,就如上帖所说,西经认为技术水平短期很难提升,没理由认为计划经济下就有所不同,故劝楼主不要采用“计划经济下就真的能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这种论调。

第二,计划经济只要规定要素的价格不变,就逃脱不了供求失衡的状态,你怎么调?楼主的意思是生产多了卖不掉就随便处理掉,然后在下一期降低成本。你怎么降成本?技术没办法讲提就提,你只有两条路:要么裁员,要么降工资。但问题你是计划经济呀!你怎么做?人你能裁?工资你能降?
meishanjia1900:
1、市场经济是均衡的,只不过不是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那种瓦尔拉斯均衡,而是斯密看不见的手或者说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描述的那种均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会优化配置资源,只不过形成了一种均衡的社会秩序,这也并不是什么帕累托最优,因为改变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直接导致的就是物价上涨。新古典的理论实际上只适用于计划经济,而马克思、斯密的经济学才是解释资本主义的。

2、现实计划经济中没有生产滞销,我只是按“周五百”的假设推导的。在这里你可能不了解实际生产中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是对于新产品的投入而言,某种新的生产组合的投入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规模生产的,通过提升生产规模,单位生产效率是会提高的至到达到一定的规模界限成本才会提升,这个成本界限就是生产工序上无法再细化生产部固定成本是一堆机器和厂房,它们在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逐渐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的变动,由此得到一条U型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通过增加规模成本是会下降的。(规模化的生产,在工序上就能改进降低成本,如更细分的分工生产每个配件,能降少时间)

在这里增加工厂的生产规模,那么每种产品之间的劳动力投入是会发生冲突的,如果不计算一个临界点,那么就会发生两个生产部的部长,即便如此现实中某些时候也的确出现个两个工业部的部长争夺生产配额。(苏联是一个百分之百就业的国家,没有多余劳动力)按计划的原则,只有发生生产配额相争的时候才需要调整生产价格。

为了不发生生产配额的相争,这个相争配额的临界点是可计算的,因此计划经济,有时会预先计算这个临界点,苏联的大型计算机也是用于此领域的计算。计算的原则是预先计算同类商品或者中间产品在现有资源状况或生产力下,生产时最大的“个别消耗”(边际消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影子价格”。

它与市场由追求利润形成的平均价格是不相同的,市场是平均利润率导致的部门之间的平均价格,同时在计算中限制了货币的在生产要素流通,因此就避勉了同质异质产生的名义变与实际变量不符。
资本家追求的就是利润,这个领域利润率太低,他没有必要去投入更多资本提高产量(除非这个领域有较高的利润),他只会把相同的资本投入到有相对更高利润的领域,而选择出售这部份资产。现实就是这样的情况,原有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那些私营企业主所做的就是关闭工厂解散工人,去炒作房地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58:09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19 15:53
2、现实计划经济中没有生产滞销,我只是按“周五百”的假设推导的。在这里你可能不了解实际生产中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是对于新产品的投入而言,某种新的生产组合的投入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规模生产的,通过提升生产规模,单位生产效率是会提高的至到达到一定的规模界限成本才会提升,这个成本界限就是生产工序上无法再细化生产部固定成本是一堆机器和厂房,它们在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逐渐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的变动,由此得到一条U型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通过增加规模成本是会下降的。(规模化的生产,在工序上就能改进降低成本,如更细分的分工生产每个配件,能降少时间)
是我的错,在我的上一个回复中的确天真的认为降低成本只有裁员或减工资两条路,但你说得对,规模效应的存在有时也可以使“扩大生产”成为降低平均成本的方法。

但你也要想一想,并不是说规模一直扩大,平均成本就会一直降低,它降到一定水平就会上升。

如果你成本最低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那你怎么办?

市场经济情况下很简单,关门走人,咱不干了。

整个行业的产量下降了,商品价格自然会上升。

那么,单个厂商在最佳规模上就会出现正的利润。

一切很简单。

但请注意,经济效率与以上的一切均无关!!!!!!

实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只要使得各厂商之间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就可以了。

你市场经济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恰好可以实现上面这个条件。

如此而已。前面我扯了很多,但没实际用处,这一点才关键。

楼主你列举了一些市场经济的现象,比如: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19 15:53
资本家追求的就是利润,这个领域利润率太低,他没有必要去投入更多资本提高产量(除非这个领域有较高的利润),他只会把相同的资本投入到有相对更高利润的领域,而选择出售这部份资产。现实就是这样的情况,原有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那些私营企业主所做的就是关闭工厂解散工人,去炒作房地产。
确实,你说得有道理。是这个样子。

但我猜你的目的是想用这个事实推翻“市场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结论,那么我想对你说,你的论证实际上是不得要领的。

因为,你所说的事实改变不了“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使各厂商之间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事实,两者根本就不相关。

楼主你说可以开发大型计算机计算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厂商中的配置,我承认,这也是种办法,但先开发出来再说。

即使它开发出来,并且运行良好,也改变不了市场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结论,只不过按你楼主所说得方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配置结果不是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得到,而是通过计算得到。但也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0 16:11:14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9 16:58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19 15:53
2、现实计划经济中没有生产滞销,我只是按“周五百”的假设推导的。在这里你可能不了解实际生产中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是对于新产品的投入而言,某种新的生产组合的投入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规模生产的,通过提升生产规模,单位生产效率是会提高的至到达到一定的规模界限成本才会提升,这个成本界限就是生产工序上无法再细化生产部固定成本是一堆机器和厂房,它们在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逐渐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的变动,由此得到一条U型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通过增加规模成本是会下降的。(规模化的生产,在工序上就能改进降低成本,如更细分的分工生产每个配件,能降少时间)
是我的错,在我的上一个回复中的确天真的认为降低成本只有裁员或减工资两条路,但你说得对,规模效应的存在有时也可以使“扩大生产”成为降低平均成本的方法。

但你也要想一想,并不是说规模一直扩大,平均成本就会一直降低,它降到一定水平就会上升。

如果你成本最低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那你怎么办?

市场经济情况下很简单,关门走人,咱不干了。

整个行业的产量下降了,商品价格自然会上升。

那么,单个厂商在最佳规模上就会出现正的利润。

一切很简单。

但请注意,经济效率与以上的一切均无关!!!!!!

实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只要使得各厂商之间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就可以了。

你市场经济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恰好可以实现上面这个条件。

如此而已。前面我扯了很多,但没实际用处,这一点才关键。

楼主你列举了一些市场经济的现象,比如:
先说计划,
我首先要说的是除了五年计划之类(五年计划只不过突出重点的项目),绝大多数生产组合的生产,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规模生产,而是从小规模往上提升的我的意思是只有达到生产力的与个人选择最大化的均衡的界限才能调整价格,而且这个价格是预先就能计算出来的

并且存在的问题并不只是成本随着规模的继增大而上升,而有可能是两个生产部在扩大规模的时候就发生劳动力配额争夺的冲突(非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不明显)。计算通常是需要计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那么冲突时的临界——计算部门之间最大的个别消耗(边际消耗),成本有时上升也需要断续提高产量,需要达到的临界点是相对消费者的选择极限而定的,而消费者也是另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成本有可能上升,但消费者支配的收入也可能更多,价格需要确定的临界点是两或者多部发生冲突的情况。

这“个别消耗”作为中期价格指导计划核算指标,当然还有一个上期成本预测,那是考虑到科技因素(五到十年以上)。这里主要谈的是中期价格,它与计划的运作才是最有关的,长期价格(预测价格)并不会一定变成指导生产的现实价格。

并且要指出,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追求利润,利润率或者亏损率只能作为再生产的积累率,在计划中只有一个核算指标,就是以最小的劳动力消耗获取最大化的满足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9 16:58
因为,你所说的事实改变不了“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使各厂商之间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事实,两者根本就不相关。

楼主你说可以开发大型计算机计算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厂商中的配置,我承认,这也是种办法,但先开发出来再说。

即使它开发出来,并且运行良好,也改变不了市场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结论,只不过按你楼主所说得方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配置结果不是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得到,而是通过计算得到。但也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新古典的逻辑放在实物经济中,并不好反驳,但市场经济并不是实物经济,而是货币经济。

1、首先我要说的是,核算成本是工程师和财务总监们的事情,而总经理或者说懂事长们根本不是什么工程师,而且并不完全懂具体的财务知识。懂事长和总经理们真正做的就是选择什么时候出售中者购进更高利润的资产,或者出售较低利润的资产。并且90%以上的资本存在预付性,财务预算并不是按U型的成本曲线作出来,而是预先就做出来的。打个比方,这相当于夫妻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贡献并不一样,也不好划分,但分割财产的时候,确是按俗约成的法律给予平分。而工人、技术人的工资支付是预先作出来的,并不是按种成本曲线变动。这并不像计算,是通平衡表来核算成本,货币价格必须进行等待。

2、也是最关键性的一点,资本之间存在积累率的竞争。如果资本扩张的速度过慢或者降低平均利润率,那么某个行业企业就有被收购的风险,即便是它是独资垄断经营的,也可能被面临着被更高的工资和待遇挖走雇员(当然要排除国家不准进入的领域)。而新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中不忽视了货币因素,竞争会使等量的资本有等量的利润。如果这个领域利润太低,资本并不是直接去想办法降低成本(那是工程师和财务总监的事情),而是选择抛售一定的货币形式的资产,把钱投入有较高利润的领域。我们需要知识,某个行业的货币供给量和流通速度,并不是每个行业分别决定的,而是金 融 资 本或者说 政 府 整体决策的结果。而新古典在这里不存在平均利润率的概念,那岂不是说每个行业可以自己发行货币,自己决定货币的供给和流通速度?
   因此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并不是技术为主的竞争,而是资本积累为主的竞争,价格波动是资本之间在调整自身的利润率和积累率,这与按生产力分配劳动力,与新古典中的那些实际变量无关。
   并且按新古典的逻辑,资本应该是机器,而按统计,美国60%以上的资本是土地,土地了随所谓的GDP的增长而增加,就白了就是花更多的钱去花那块地,剩下的30%也多是些专利商标之类的,真正机器部分不到3% 。如果资本是机器的话,在钢产量达到中国这样规模的国家在知道技术的前提下,一年之内就能生产出全世界所有的机器,但实际上,中国的资本确不可能在一年时间至甚几十年的时间内超过美国的资本总量。

3、还是继说货币的问题,在货币的供给和一定流通速度下,某一领域货币供给减少或者增加,其它领域就会直接受影响,机器与人的位置确不是按货币改变而改变的,90%资本存在预付性,工资是通过预先的某种俗约来确定的。
而真正生产中的成本核算是工程师和财务总监在做,因此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并不是随着资本的投机的改变,而改变的。并不是每个懂事长都懂这些,稍上规模的企业他们根本不知道。也就是说在资本的积累为主的竞争中,他们不懂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有勇敢和凯恩斯所说的最原始的兽性,他们所做的是看到什么领域有更利可图就,就对其进行资本投入,用更花的工资挖走技术骨干,或者直接投入更高利润的房地产。


新古典逻辑总说来根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把市场经济放在一个实物经济的模型中,现实中实际上他们混淆市场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货币价格压根就与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并不是一回事。米塞斯说得对价格代表的是一种所属的产权关系,而兰格指出他说的是狭义上的价格,认为广义上的价格是“可供选择的条件”,实际上这并不是狭义价格的问题,而是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资本主义中的实际变量与瓦尔拉斯均衡所指代的变量混淆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0 16:19:16
meishanjia1900 :
又如,某个领域技术飞速提高,但实际利润增长,可能就只有3%,因为货币的供给量增加就是3%(技术没有改变,或者按不同的效率提高的部门利润也会是3%),现实中的货币的供给和流通是不会去将就,某一环节的成本的改变的,并且也根本做不到。在市场中,资本是在各领域中统一流通的,既竞争会使等量的资本有等量的货币形式的利润(统一自由市场体内,排除劳动不能自由流动的国际贸易和国家不准进入的领域)

而新古典理论逻辑放在相对的实物经济中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考虑货币总量因素,逻辑就说不通了。别的不说,每个领域的生产效率提高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机器的折旧率都是不一样,在每个领域机器磨损的程度也不是一样的,但现实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 府,确对机器统一规模折旧率,以防止他们偷税。

别外市场有效率的囚徒式的竞争原则,也是建立在技术主为竞争的逻辑之内,可资本之间并不是技术为主的竞争,而是资本积累主为的竞争, 并且金融资本或者金融资本控制的政 府也可不是什么警察,他们实际上是保姆,他们是希望多数企业有利润的,这样他们才具有货 币 信 用和 税 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0 16:37:53
如农业或者轻工化的效率与某些高技术领域可能不一样,或者根本没有提高,但在统一市场内竞争达到均衡时,等量的资本,确有等量的利润。

新古典来用来他们的理论理套市场经济,不是无视存在一个货币总供给量和流通速度,就是认为每个部的生产效率提高应该一样,实际上怎么可能会这样?

正如GDP核算中,同质与异质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适用于计划经济,马克思和斯密的理论才是用来解释市场经济的,当然如果把马克思的理论拜物教化,当然比不过新古典,因为人家的理论压根就不是用来论述最优配置资源,而是用来针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如: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多人要提出反对,他们第一个考虑的是技术因素,而不考虑现实中存在货币总供给、流通速及资本存在预付性的因素的问题。而后马克思又提出平均利润率的问题,来彻底排除价值、资本与技术、生产力有关,完全是在按着古典经济学的逻辑继续下去。

市场经济多数情况下也的确是均衡的,但确不是瓦尔拉斯的技术均衡,按生产力分配劳动力是人类的社会一致以来的梦想,在计划经济中也只能接近正确,因为社会主义中还存在官僚之间人与人的竞争(如:某人有更大的权力,他就可以争走更多生产配额,特别是没有法律限定的人制越为突出情况下),也存在一个人与人的关系,只不过没有像市场那样货币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0 22:22:1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0 16:11
新古典逻辑总说来根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把市场经济放在一个实物经济的模型中,现实中实际上他们混淆市场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货币价格压根就与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并不是一回事。米塞斯说得对价格代表的是一种所属的产权关系,而兰格指出他说的是狭义上的价格,认为广义上的价格是“可供选择的条件”,实际上这并不是狭义价格的问题,而是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资本主义中的实际变量与瓦尔拉斯均衡所指代的变量混淆的问题
不要小看现代西方经济学,你提兰格的广义狭义不止一次了,提“混淆市场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也不止一次了。

我很困惑,应该没有你所说的问题存在,至少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而言。

关于我对你这段话的反驳请见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1265&page=1#pid7676708的38、39楼,主要是39楼,我对你说的这一块进行了解答,你先看看,此处我就不重复了。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0 16:37
市场经济多数情况下也的确是均衡的,但确不是瓦尔拉斯的技术均衡
OK,你似乎已经纠结在这个观点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先不管你所说的“瓦尔拉斯的技术均衡”,我们只看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要实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必须满足:

1. 在均衡要素价格下,任何要素的供给都能找到需求。拿劳动者来说,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想要工作的人恰恰能被所有厂商分配完毕。换句话说,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想要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需要他的厂商。

2. 不同厂商间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均相等。

以上两点无非是说:想要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

看我口形,看清楚,再看清楚,可以证明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恰能实现以上条件,从而使经济达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你可以查看任何一本中级或以上的西经教材,实在不行你看德布鲁的《价值理论》,该书就是论述一般均衡的,他将该文作为他数学专业的博士毕业论文,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要是想反对,那我没话说,但我想指出你所用的什么“混淆实际量和名义量”的理由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在该回复的前半段我已经给出了很久以前我对你该理由的反驳。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09:44:28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0 22:22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0 16:11
新古典逻辑总说来根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把市场经济放在一个实物经济的模型中,现实中实际上他们混淆市场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货币价格压根就与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并不是一回事。米塞斯说得对价格代表的是一种所属的产权关系,而兰格指出他说的是狭义上的价格,认为广义上的价格是“可供选择的条件”,实际上这并不是狭义价格的问题,而是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资本主义中的实际变量与瓦尔拉斯均衡所指代的变量混淆的问题
不要小看现代西方经济学,你提兰格的广义狭义不止一次了,提“混淆市场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也不止一次了。

我很困惑,应该没有你所说的问题存在,至少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而言。

关于我对你这段话的反驳请见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1265&page=1#pid7676708的38、39楼,主要是
厂商理论的确是反映一些现实中市场的企业运行的状况的,但交易费用加在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是什么意思?对于企业的懂事长或者经理来说,利润、金钱就是效率。社会整体来说,我们谈到效率不得不考虑,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追求的本身金钱(货币),到底涉及什么关系,必须搞清楚,它与实物经济是有区别的。看看,包括所举的例子,都是一种实物经济的例子,你能把现实资本主义中所追求的主要东西货币(价值)给抽像掉么?如果货币本身并不是代表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呢?
难道你有没有考虑货币(价值)涉是人与物,还是人与人的一种支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竞争,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时无刻都感觉到的。在竞争中人们想要得到的和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呢?不是任何实物,而是金钱或货币这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不是实际变量而是名义变量,即货币本身。
投资作为一种增加的货币额的支出,当它用于雇用工人时将增加工人的工资和同时增加企业的成本,当被用于购买原有的资本存量或土地时将引起资本存量的价格或地价上升,这种资本存量的升值就成为企业的利润,利润就来自于新增的投资购买原有的土地而引起的地价上涨的部分。  
     因此,从实物经济的角度,投资可以增加机器,但从价值的角度,投资是与机器无关的,只是作为价值量的资与利润相联系。举一个例子,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就是把美国的机器运到中国来,但实际上摩托罗拉公司投资的绝大部分并不是把机器运到中国,而是在中国购买土地和雇用工人盖厂房,并雇用我国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生产,所带来的“机器”只是一个芯片,摩托罗拉公司的投资显然只是使用美国的银行印发的美 元而不是机器。
    实际上现代西方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的根都是建立在新古典实物经济的模型之上,而把资本主义追求最质的东西——货币抽像掉了,看看你举的例子涉及货币么?科斯曾正确的指出,新古典对厂商的描述是一个生产涵数,但遗憾的是科斯把交易成本加到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后,依然还是一个生产涵数,只是增加了一笔交易费用,这么讲是什么意思?因为这种计算成本收益的方法根本不是现实中企业的成本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10:51:06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0 22:22
OK,你似乎已经纠结在这个观点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先不管你所说的“瓦尔拉斯的技术均衡”,我们只看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要实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必须满足:

1. 在均衡要素价格下,任何要素的供给都能找到需求。拿劳动者来说,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想要工作的人恰恰能被所有厂商分配完毕。换句话说,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想要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需要他的厂商。

2. 不同厂商间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均相等。

以上两点无非是说:想要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

看我口形,看清楚,再看清楚,可以证明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恰能实现以上条件,从而使经济达到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你可以查看任何一本中级或以上的西经教材,实在不行你看德布鲁的《价值理论》,该书就是论述一般均衡的,他将该文作为他数学专业的博士毕业论文,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要是想反对,那我没话说,但我想指出你所用的什么“混淆实际量和名义量”的理由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在该回复的前半段我已经给出了很久以前我对你该理由的反驳。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问题。
1、如果货币(价值)涉及的是人对人的一种支配关系,而并不是人与物的关系,那么这种追求货币的游戏下,根本不会有什么帕雷托最优。你仅例举一个情况,所有的国家的物价几百年的一直是上涨的。帕雷托最优依然是建立在实物经济的模型之上的,而资本主义是实物经济么?而且帕雷托最优就是瓦尔拉斯均衡的一种表述。每个人的利益在都不受损的情况下的改进称为帕雷托最优,但帕雷托最优在市场关系的社会中根本找不到。别的不说市场关系的社会存在一个逼迫力,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交换自身或者自身支配的劳动力,由于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是取决于资本的积累率,这等于说如果不存在这种逼迫性,在大多数有人的利益都不受损的情况下改进,那么市场关系就会解体。
2、包括你的回答,看看你例的举子是不是实物经济的模型,你能把现实中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因素货币抽像掉么?包括德布鲁的理论,也只是价格理论,而并不是货币理论(价值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完全把价格混淆价值,他们根本没有一种货币理论,根本不明白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所说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长期把马克思的所说“价值”与“价格”混淆。根本不明白这个所说的“价值”就是货币。在实物经济学的逻辑内,新古典并没有错,因为真正优化配置资源遵循的就是那些原理,可他们把资本主义最主要的“货币”(价值)抽像掉了。在相对的实物经济内他们的逻辑并没有错,但现实的资本主义是实物经济????

3、生产组合的改变,即你所说的替代问题,我发现你前面根本没有认真看我的回答,或者你脑子的并不清楚,我所描述的是什么,只好粗略的引用权威来论证,具体讨论的什么你根本就没有理解。每个领域的生产组合改变是同步的么?或者说每个行业的效率是一样的么?如:某一领域化纤产量增加2%,某一领域效率并不发生改变,或者另一领域生产组合被别的类似效用品替代(如电视与个人电脑,风扇与空调都是不同的生产组合的替代),但所谓的GDP增加,或者说每个行业的效率都一致的????但统计显示的统大多数行一的利润率确是一致的。如果不抽像掉货币,他们的逻辑要成立,那么每个领域的效率或者说效用替代就应该同步,同速度,这符合事实么?当然如果应用在计划经济上,那么并没有错,计划经济是相对的实物经济货币被限货币在每个生产要素领域,而不能在各生产要素领域自由流通。但新古典理论的适用范围确错了。显然建立在新古典的那些理论都是实物经济的逻辑,他们把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货币抽像掉了。

他们根本不明白马克思、配第、斯密等说的“价值”是什么?他们根本就没有价值理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货币理论,根本不明白这个所说的“价值”就是指“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10:53:52
德布鲁的《价值理论》是货币理论????????????新古典根本不明白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价值”是指货币,他们只有“价格理论”没有“价值理论”,德布鲁的也只不过是价格理论,或者有些时间新古典则认为价值不存在,根本不说明这个“价值”指代的就是“货币”,也就是说新古典根本就没有货币理论。由于他们把“劳动价值论”当成一种价格理论,当然会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成本价值(实际上是价格)论。在新古典的逻辑里价值与价格是一个概念,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价值(货币)概念。

新古典一直都没有区分开“货币(价值)”与“价格”,他们的价格理论都是建立在实物经济的模型之上的。
想要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
生产组合的边际技术替代考虑了货币流通么?很明显农产品的效率与电子产品的效率不一致,生产组合的效用替代也是不同步的,或者说有些领域根本没有,但资本通过竞争确达到平均利润率一致,也就是说这种建立在实物型模上的逻辑,确没有一个货币均衡的概念,资本主义毕竞是货币经济,而并不是实物经济。

货币因素根本不涉及具体要素的分配,而涉及劳动力的支配问题。因此,从实物经济的角度,投资可以增加机器,但从价值的角度,投资是与机器无关的,只是作为价值量的资与利润相联系。举一个例子,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如果按照新古典教科书的定义就是把美国的机器运到中国来,但实际上摩托罗拉公司投资的绝大部分并不是把机器运到中国,而是在中国购买土地和雇用工人盖厂房,并雇用我国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生产,所带来的“机器”只是一个芯片,摩托罗拉公司的投资显然只是使用美国的银行印发的美 元而不是机器。


新古典理论的基础是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相对价格理论,即资源配置可以通过表示要素稀缺性和人们偏好的相对价格进行而达到最优,但在这个理论中,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总量以及总量之间的关系。 


诚然,新古典的理论(西方经济学)逻辑上没有错,只不过适用范围错了,应用于解释市场经济就是错的。马克思经济学是来用解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当然对社会主义并不适用,因为社会主义是是相对的实物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11:35:08
德布鲁研究的是价格系统效用最大化配置和帕累托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这涉及货币总量上的问题么,及资本主义的货币均衡的问题么?

这种效用技术均衡体系,放到货币经济的框架内,确会导致货币流通不均衡,然而资本主义是货币经济,还是实物经济。

他们的价格理论,都是对物的选择指数或者说评诂,根本没有涉及一个货币量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20:10:2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1 11:35
德布鲁研究的是价格系统效用最大化配置和帕累托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这涉及货币总量上的问题么,及资本主义的货币均衡的问题么?

这种效用技术均衡体系,放到货币经济的框架内,确会导致货币流通不均衡,然而资本主义是货币经济,还是实物经济。

他们的价格理论,都是对物的选择指数或者说评诂,根本没有涉及一个货币量概念。
——————————————————————

你说得很好,但这也恰恰是我所奇怪的地方。

确实,德布鲁的《价值理论》,或者更宽泛的说,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在谈经济效率与市场的关系时只谈到市场的“价格机制”,但根本不涉及“货币总量”这类货币问题。

你说得对。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为何你在谈到经济效率的问题时总爱提及“货币问题”呢?

两者有关系吗?

货币问题确实存在,但当我们只想研究经济效率与“价格机制”的关系时,就没必要让我们的模型考虑其他复杂但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货币问题”(至少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1 20:23:00
我还注意到在你的回复中多次提及“某行业的效率与某行业的效率对比”、“某产品的效率与某产品的效率对比”。这些话你一说我就敢肯定你没有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中所谈的“效率”指的是众多生产要素或各商品的“分配效率”,如此而已。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很难有什么“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的“效率”。

分配效率的概念与帕累托最优概念紧密相连,你可以翻看微观经济学的书籍进行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5:42:14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1 20:1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1 11:35
德布鲁研究的是价格系统效用最大化配置和帕累托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这涉及货币总量上的问题么,及资本主义的货币均衡的问题么?

这种效用技术均衡体系,放到货币经济的框架内,确会导致货币流通不均衡,然而资本主义是货币经济,还是实物经济。

他们的价格理论,都是对物的选择指数或者说评诂,根本没有涉及一个货币量概念。
——————————————————————

你说得很好,但这也恰恰是我所奇怪的地方。

确实,德布鲁的《价值理论》,或者更宽泛的说,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在谈经济效率与市场的关系时只谈到市场的“价格机制”,但根本不涉及“货币总量”这类货币问题。

你说得对。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为何你在谈到经济效率的问题时总爱提及“货币问题”呢?

两者有关系吗?

货币问题确实存在,但当我们只想研究经济效率与“价格机制”的关系时,就没必要让我们的模型考虑其他复杂但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货币问题”(至少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
你或者新古典谈效率都是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之上的,但如果新古典这个“价格”与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货币价格”不是一回事,那么能回避货币的问题?
那你注意新古典中的“价格”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是一回事么?新古典中的价值是指对物或者生产力的一种选择评诂,包括你举的例子都是指对实物的选择。
按新古典的逻辑,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抛掉物价,得到的才是与实物的关系。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

1、1930年凯恩期在针对GDP针算的含义时就指出,异质的苹果和梨是不可能加总在一起的,如果说苹果和梨都增长了10%,你可以经济增长10%,但一个增长15%,一个增长5%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明确的指数的,同样物价也是如此像什么CPI完全是一个笑话,不如的经济学诂算计法有几十种甚至达几百种之多。而加异质物加总在一起逻辑上本身就是矛盾的,某个人一天要吃1磅牛肉,不可能说牛肉的价格与1吨牛屎的价格一样,这个人每天就不吃这1磅牛肉,而去吃1吨牛屎,针对某物的效用评价,也是指一种物,对不同的物的效用也是不可能加总在一起的。

2、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资本家、官僚,乃至雇员追求的无一不是货币变量本身,而新古典的理论要抛掉的正是资本主义实际所追求的,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德布鲁的价格理论,还在剑桥资本之争之前,当时在争论资本的真正含义时,剑桥经济学派就质疑新古典生产涵数理论中的同质与异质的问题,新古典在第一次争论中无条件的认输,而随后索洛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企图避开同质与异质的问题,但剑桥经济学派,指出这无论现实的资本主义存在平均利润率的竞争。(有可能适用于计划经济,因为现实计划经济每个生产要素领域的货币是不能相互自由流通的)
至于新制度经济学派,则企业把社会关系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理论混合在一起,证明既与制度支配关系有关,又与生产效率有关,但新古典也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的,指出这存在同质与异质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派说白了是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宣传的一个经济学派)

而结果是明显的,现实西方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们,不愿义诚认,资本、价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因为现实的社会面临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竞争。这不像古典经济学,当时所处的环境,那是贵族是贵族,平民、穷人是穷人,穷人根本没有选举权,配第、斯密时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 可以赤裸裸的说出这种支配关系,根本不用考虑给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圆谎,配第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指导英国怎么搞国际剥削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经济学中,价值(货币)、资本代表的就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与生产力、科技、具体的效用等无关看不见的手形成的均衡也不是什么瓦尔拉斯均衡(帕雷托最优),而是社会支配力量的一种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6:15:1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1 20:23
我还注意到在你的回复中多次提及“某行业的效率与某行业的效率对比”、“某产品的效率与某产品的效率对比”。这些话你一说我就敢肯定你没有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中所谈的“效率”指的是众多生产要素或各商品的“分配效率”,如此而已。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很难有什么“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的“效率”。

分配效率的概念与帕累托最优概念紧密相连,你可以翻看微观经济学的书籍进行查看。
那还看是不是分配的问题,如果不是分配的问题呢?
货币兑现的是什么?如果说是具体的实物或者具体的物的效用服务,那么的确是分配问题。
而如果货币(价值)兑现的不是具体的实物或者具体的物的效用服务,那还是分配问题么?压根就不是,而是劳动力支配的问题。

这等于说,你被别人支配跑几十圈,让你跑几十圈,最后来说让你来分配几圈。

现实中,无论是租房子,还是借贷买房子,实际上多数种使用或者说消费着这些房子,所有权的不同反映出来的是劳动力消耗的不同

对于一个富人或者资本家来说,一天不可能吃一千个人的饭,穿一千个人的衣,但富人足以通过利润支配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富人与穷人在实物消耗上的差距根本没有像价值量(金钱)差距那么巨大。金钱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正如美女嫁富翁一样。

又如:以一套住房来说,只要其不损毁,其使用价值是一定的(或者说效用评诂是一定的),但以前某个工人需要5年的工资,现在确需要10年或者20年,价值量(金钱)增加带来的只是劳动者的劳动消耗被增加,大量的被支配劳动变成了价值(金钱),而实际上的使用价值,或者人对物有用性的评价确与这种金钱游戏无关。


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论,他认为剥削是劳动力支配的问题,而并不是具体财富分配的问题,并且在《哥达批判纲领》中,对哥达认为剥削是具体财富分配的问题,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我以前也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很偏激,可那是想当然的认为利润兑现的是具体财富,如果利润兑现的是一种劳动,那么不是剥削问题还是什么,并且剥削也不是指具体财富分配。马克思反对剩余价值的观点实际上和中国古代的重本抑末有极类似之处。但现在无论是庸俗化的左派,还是右派,都认为他的剩余价值指的剥削是分配问题?完全把马克思的理论拜物教化。

并且,你首先要证明货币兑现的是具体的实物或者说具体的财富,你才能说明分配金钱的市场模式是分配问题,才能与帕雷托最优扯上关系。

如:三十年前你的父母为你存钱,三十年后,你确取钱出来买MP4、手机、个人电脑等,三十年前你父母是根本预料不到的,金钱能支配和兑现的只能是现实的雇佣劳动。
某种富人大量资助穷人或者国家大量拿钱来资助穷人够买穷人所需的中低档消费品,其结果是社会根本没有生产这么多中低档消费品,必然物价上涨。

而价格上涨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劳动消耗增加。现实中分配的是货币符号,而不是具体的实物,无论租房子,还是借贷买房子,实际上他们确使用了住房,产权或者说金钱的持有量代表的是自身劳动力消耗的多少。
而劳动力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做什么事,被迫的是受货币支配。

难道资本主义的不公真的是分配问题,要怎样指导分配。


前些时间,中国的领 导 人 还说让多数人或者每个人都有财产性收入,这纯属放屁,实际上股份制、借贷消费马克思时代就有。所谓分利润,还不如说是支配人的劳动,而怎么劳动是由富人或者大股东决定的,这只会让物价越来越高,人越来越累。

当然追求利润,对于人口在交换体系中较少的民族国家是有利的,对外应该追求利润。

如果说金钱兑现的并不是具体实物或者效用,你还能说市场经济能做到帕雷托最优。马克思的逻辑他们是无法反驳的,只能歪曲剩余价值理论,把其拜物教化,把其歪曲成是财富的分配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7:57:59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5:42
你或者新古典谈效率都是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之上的,但如果新古典这个“价格”与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货币价格”不是一回事,那么能回避货币的问题?
那你注意新古典中的“价格”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是一回事么?新古典中的价值是指对物或者生产力的一种选择评诂,包括你举的例子都是指对实物的选择。
按新古典的逻辑,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抛掉物价,得到的才是与实物的关系。
——————————————————————

不好意思,西经微观中在谈一般均衡以及厂商理论时,所提及的“价格”,还真就是“货币价格”。

我建议你再看看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1265&extra=&page=1中38、39楼我的回复。

我当时指出任何厂商都要以: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

这个w1就是要素1的货币价格,w2就是要素2的货币价格,MP1/MP2这一个比值实际上就是厂商关于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既然任何一个厂商都要用以上原则配置要素,而且在任意时刻,不管厂商数目有多少,只存在唯一的w1/w2的值。

故,自然有“在各厂商间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结论成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很轻松的推导出“各厂商间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这一结论。

故生产领域的要素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里的价格就是货币价格,根本就不是实物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8:42:06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2 17:57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5:42
你或者新古典谈效率都是新古典理论中的“价格”之上的,但如果新古典这个“价格”与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货币价格”不是一回事,那么能回避货币的问题?
那你注意新古典中的“价格”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是一回事么?新古典中的价值是指对物或者生产力的一种选择评诂,包括你举的例子都是指对实物的选择。
按新古典的逻辑,现实中的货币价格抛掉物价,得到的才是与实物的关系。
——————————————————————

不好意思,西经微观中在谈一般均衡以及厂商理论时,所提及的“价格”,还真就是“货币价格”。

我建议你再看看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1265&extra=&page=1中38、39楼我的回复。

我当时指出任何厂商都要以: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

这个w1就是要素1的货币价格,w2就是要素2的货币价格,MP1/MP2这一个比值实际上就是厂商关于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既然任何一个厂商都要用以上原则配置要素,而且在任意时刻,不管厂商数目有多少,只存在唯一的w1/w2的值。

故,自然有“在各厂商间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结论成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很轻松的推导出“各厂商间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这一结论。

故生产领域的要素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里的价格就是货币价格,根本就不是实物价格。
但制度经济学派的厂商理论,把交换成本加到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是什么意思?科斯他自己就指出新古典对厂商的描述,只是一个生产涵数,但遗憾的是他自己为什么还是要把交易费用加到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这么计算成本的方法根本就不是现实中企业的成本收益。新制度经济学派依然把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作为其根基,根错了什么都是错的。
   在这里固定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准租金和利润等实际企业使用的概念与新古典的成本收益计算是不同的,新古典的这些概念是以技术、实物的投入和产出,即生产涵数来计量的,而现实中的企业的成本收计算完全是采用货币计量的,这二者之间是不可能使用物价指数使他们相同。
   在实际资本主义中,一台机器置配几个工人和厂房盖多大规模,那是工程师的事,企业家要做的只是花大价钱把更好的工程师从别的企业挖来,然后技术上的就交给工程师,计算企业成本只是工程师的工资
   而新古典的厂商理论中,固定成本是堆机器和厂房,它们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由此可以得到一条U型的平均成本曲线,可以采同样的方法考察长期成本和规模收益变动,这些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也在企业的实物生产中存在。但是,你只要拿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成本和产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本找不到的。这里只有花多少钱和赚多少钱,如果货币成本收益是按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那样,那么总经理或者懂事长一定是工程师,而且还必须找一个数学最好的财务总监给他计算。而现实中懂事长、总经理们根本就不懂技术,也根本不需要知识技术,与成本收益有关的是货币,即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他们并不需要理性的像工程师那样核算实物成本,所要的只是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去和其它“动物”争斗和摆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斗争。他可以不懂技术上的事,甚至不懂算术,但他们能没有勇气,正如前面所说,实际成本核算只是工程师的货币工资,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是没有关系的。
   并且在现实资本主义中,企业是不能依据折旧来计算成本的,因为“机器”的价格是可变的且可以随时在资本市场上卖出去,他们必须根据企业股票价格变动买卖企业的资产和把这种资产价格变动与生产成本(这际上是雇员的工资)和收益联系起来,而且可以通过这种资产交易修改会计报表,以使能够从银行获取贷款和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这种成本收益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理论技术关系完全无关,这种成本计算只是联系到现实中钱的规则,而不是那一堆机器的使用状况。
     别的不说每个资本国家的政 府是不知道各种不同的机器的磨损程度的,而且每个行业的不同机器磨损成程是不一样的,政 府也不可能知道,但政 府为什么规定统一的机器折旧率,这是为了防止企业偷税,正如前面所说现实中企业的成本变量,只是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而不是机器的磨损和使用状况

      按这种实际成本收益核算,怎么能得到你上述的结论????资本核算只关心的是哪一领域有更高的利润,他们是按资本市场上的价格选择出售或者购进资本,根本不涉及真正生产涵数的问题。上述结论则无视资本之前存在平均利润率为主的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18:48:5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2:44:37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但这也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事呀,厂商理论甚至一般均衡中所提价格,确实,确实就是货币价格,没错的。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按这种实际成本收益核算,怎么能得到你上述的结论????资本核算只关心的是哪一领域有更高的利润,他们是按资本市场上的价格选择出售或者购进资本,根本不涉及真正生产涵数的问题。上述结论则无视资本之前存在平均利润率为主的竞争。
————————————————————————

你说厂商关心利润,这就对了,就是这样。

我曾说每一个厂商都要以w1/w2=MP1/MP2的原则配置资源,你有没有想这是为什么呀?

就是因为我们假定每个厂商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政 府的行政命令就算再有效也没有利润的诱惑大。

一切很自然。

你既然承认厂商是追求利润的,那么实际上你就等同于支持w1/w2=MP1/MP2的原则。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别的不说每个资本国家的政 府是不知道各种不同的机器的磨损程度的,而且每个行业的不同机器磨损成程是不一样的,政 府也不可能知道,但政 府为什么规定统一的机器折旧率,这是为了防止企业偷税,正如前面所说现实中企业的成本变量,只是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而不是机器的磨损和使用状况
————————————————————————

好,我承认我只看过西方经济学的普通教材,还真没仔细研究过折旧这种会计问题。

所以,这里我只能跟你泛泛而谈。

暂且不论折旧率是否真的“统一”,但我劝你最好不要以为政 府是全能的

市场经济研究的内容其实就实质而言就是聪明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没变,有些规律就不会变。

比如w1/w2=MP1/MP2,它直接来源于“理性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个条件。

只要该条件没变,管你政 府的折旧率是多少都可以,大不了明面一套背地又一套喽,真实的折旧率厂商自己还不清楚呀?

况且,如果是机器这类耐用品,那么以上公式中的 w 指的就应该是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而非折旧货币价格。

这个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 w 与该机器的购买货币价格 P 之间的关系为:

P = w/(1+r) + w/(1+r)^2 + w/(1+r)^3 + ...

其中的 r 类似于一般利润率。

那你也许会问,既然这个 w 是指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那么厂商若自己买机器,他还会按w1/w2=MP1/MP2配置要素么?

会的,就是这么神奇。详细内容请见: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06139-1-1.html的第4楼,虽然内容不是太一致,但可以参考。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在实际资本主义中,一台机器置配几个工人和厂房盖多大规模,那是工程师的事,企业家要做的只是花大价钱把更好的工程师从别的企业挖来,然后技术上的就交给工程师,计算企业成本只是工程师的工资
————————————————————————

我们在深入研究时总喜欢建立数学模型,所以我们只能假设各位厂主都很厉害,精通数学,可以找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要素配置方案。

我们建模时只能这样假设,要不然我们还怎么建模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3:33:31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你是否在说,企业经营与成本核算是脱节的,经营者不会在经营中考虑成本核算问题?

如果你是这样的观点,那一定是错的。超大企业的经营也许有你说的那种情况,但是一般中小型企业,经营者都要关心成本核算。

举最简单例子,一个外贸加工企业,在拿订单时,一定会考虑价格是否能盈利。

而且,即使在大的跨国企业,其价格制定仍然需要通过成本核算。

你说那种通过会计造假而蒙骗公众的股份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那种情况不能说很普遍(在中国还是蛮普遍),而且绝对无法长期靠会计造假来维持,因为那种造假不过是把问题留给以后罢了。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代表非股份公司的情况。非股份公司能把泡沫资产卖给谁?

你这里讨论的是会计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不是供求关系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5:37:55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3 22:44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但这也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事呀,厂商理论甚至一般均衡中所提价格,确实,确实就是货币价格,没错的。
什么叫一厢情愿,上面我已经指数,这种新古典的建立在技术上的价格核算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并不是一回事。
如:“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你怎么不深研下,这几个指数是怎么来的,

W1、W1,是建立在技术、缺失程度,也就是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这种技术指标上计量的。如:需要多大的厂房,需要多少工人开工,这种实物成本计量是工程师的事。但这与企业家或者说懂事长他们的成本核算是无关的,这个成本主要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货币工资也不可能按U型的成本曲线来调整,土地的价格是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价格,而这里反映着一种由工程师来确定大小的技术指标。

因此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混淆,你还能说新古典的这个所谓的货币价格是直正的货币价格,别的不说,他是建立在技术为工的生产涵数上的。

而实际上的价格确是资本市场带来的价格,与工程师的核算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02:13
周百五 发表于 2011-2-23 23:33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你是否在说,企业经营与成本核算是脱节的,经营者不会在经营中考虑成本核算问题?

如果你是这样的观点,那一定是错的。超大企业的经营也许有你说的那种情况,但是一般中小型企业,经营者都要关心成本核算。

举最简单例子,一个外贸加工企业,在拿订单时,一定会考虑价格是否能盈利。

而且,即使在大的跨国企业,其价格制定仍然需要通过成本核算。

你说那种通过会计造假而蒙骗公众的股份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那种情况不能说很普遍(在中国还是蛮普遍),而且绝对无法长期靠会计造假来维持,因为那种造假不过是把问题留给以后罢了。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代表非股份公司的情况。非股份公司能把泡沫资产卖给谁?

你这里讨论的是会计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不是供求关系问题了。
你这个二楞子,连我们讨论什么你都不知道。他的“想要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是一个与工程师有关的技术指标,这种核算是建立在技术上的,如机器的磨损程度,厂房的大小,然而现实资本主义中的成本核算,只是工程师、雇员的工资,以及机器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而且厂房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和懂事长的资金状况,根本就是工程师确定的技术状况。我说的这个“成本”是技术成本,并不是资本主义实际的成本,而新古典在计算企业的收时,怎么能建立在这种生产涵数之上。


我指数他给出来的价格并不是现实资本主义中企业核算的货币成本价格,“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在他给出的工式中,W1、W2是一个技术指数,由于是厂房由多大,需要多少工人,机器的磨损程度,这是工程师核算的,工人的工资是按预先的财务预算做出来的。

而实际资本主义中,土地的价格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这是可变的,而他的这个公式有新古典的技术指标,如资本主义的企业不可以依据机器的磨损程度来核算成本,他们真正依据的是资本市场上的机器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08:09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3 22:44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但这也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事呀,厂商理论甚至一般均衡中所提价格,确实,确实就是货币价格,没错的。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按这种实际成本收益核算,怎么能得到你上述的结论????资本核算只关心的是哪一领域有更高的利润,他们是按资本市场上的价格选择出售或者购进资本,根本不涉及真正生产涵数的问题。上述结论则无视资本之前存在平均利润率为主的竞争。
————————————————————————

你说厂商关心利润,这就对了,就是这样。

我曾说每一个厂商都要以w1/w2=MP1/MP2的原则配置资源,你有没有想这是为什么呀?

就是因为我们假定每个厂商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政 府的行政命令就算再有效也没有利润的诱惑大。

一切很自然。

你既然承认厂商是追求利润的,那么实际上你就等同于支持w1/w2=MP1/MP2的原则。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别的不说每个资本国家的政 府是不知道各种不同的机器的磨损程度的,而且每个行业的不同机器磨损成程是不一样的,政 府也不可能知道,但政 府为什么规定统一的机器折旧率,这是为了防止企业偷税,正如前面所说现实中企业的成本变量,只是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而不是机器的磨损和使用状况
————————————————————————

好,我承认我只看过西方经济学的普通教材,还真没仔细研究过折旧这种会计问题。

所以,这里我只能跟你泛泛而谈。

暂且不论折旧率是否真的“统一”,但我劝你最好不要以为政 府是全能的

市场经济研究的内容其实就实质而言就是聪明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没变,有些规律就不会变。

比如w1/w2=MP1/MP2,它直接来源于“理性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个条件。

只要该条件没变,管你政 府的折旧率是多少都可以,大不了明面一套背地又一套喽,真实的折旧率厂商自己还不清楚呀?

况且,如果是机器这类耐用品,那么以上公式中的 w 指的就应该是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而非折旧货币价格。

这个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 w 与该机器的购买货币价格 P 之间的关系为:

P = w/(1+r) + w/(1+r)^2 + w/(1+r)^3 + ...

其中的 r 类似于一般利润率。

那你也许会问,既然这个 w 是指机器的租赁货币价格,那么厂商若自己买机器,他还会按w1/w2=MP1/MP2配置要素么?

会的,就是这么神奇。详细内容请见: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1006139-1-1.html的第4楼,虽然内容不是太一致,但可以参考。

————————————————————————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2
   在实际资本主义中,一台机器置配几个工人和厂房盖多大规模,那是工程师的事,企业家要做的只是花大价钱把更好的工程师从别的企业挖来,然后技术上的就交给工程师,计算企业成本只是工程师的工资
————————————————————————

我们在深入研究时总喜欢建立数学模型,所以我们只能假设各位厂主都很厉害,精通数学,可以找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要素配置方案。

我们建模时只能这样假设,要不然我们还怎么建模呀?
“想要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你说的这是一个技术指标,既便所谓的懂事长全能全知,知道技术状况也不可能按技术来配置资源。

我已经说了,现实中机器的价格,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并不是机器磨损程度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且厂房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和这个所谓的懂事长的资金状况有关,根本是一个技术指标。

而且资本是存在契约和预付性的,作为技术成本是一种U型的曲线,把人一点点的往机器上增加,按如按这种核算方式来确定货币工资,企业根本就无法做出具体的财务预算。而且企业之还存在着一种资本式的竞争,别的不说,关键技术人员,你工资给低了,别的企业随时有可能把他挖走,你能任易的按技术左右人,按U型曲线来确定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09:06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3 22:44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2 18:48
我已经说了上面的所谓的货币价格,根本就不实际的货币价格和成本计量,真正的成本计量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企业也不能依据折旧来核算成本,机器的价格只是资本市场上出售的价格。

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厂商理论中的价格,根本不是什么货币价格。
————————————————————————

但这也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事呀,厂商理论甚至一般均衡中所提价格,确实,确实就是货币价格,没错的。
什么叫一厢情愿,上面我已经指数,这种新古典的建立在技术上的价格核算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并不是一回事。
如:“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你怎么不深研下,这几个指数是怎么来的,

W1、W1,是建立在技术、缺失程度,也就是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这种技术指标上计量的。如:需要多大的厂房,需要多少工人开工,这种实物成本计量是工程师的事。但这与企业家或者说懂事长他们的成本核算是无关的,这个成本主要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货币工资也不可能按U型的成本曲线来调整,土地的价格是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价格,而这里反映着一种由工程师来确定大小的技术指标。

因此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混淆,你还能说新古典的这个所谓的货币价格是直正的货币价格,别的不说,他是建立在技术为工的生产涵数上的。

而实际上的价格确是资本市场带来的价格,与工程师的核算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14:21
meishanjia1900:
   “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的结果是一个技术指标,这必须建立在技术成本的核算上,必须选抛开货币成本,如果要建立联系,然而工资分配必须按这种U型曲线来做,这可能么?而且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机器的折旧根本不是机器的磨损程度,而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这也是你无法回避的,如果要得出技术指标的结果,必须按每种机器的实际磨损程度来确定价格,这才能与技术指标拉上联系。

   而你确要说,没有考虑那么细,建立模型必须把这些你们认为的细节抽像掉,而你们这种的抽像方式,确把关健性的东西抽像掉了。

    如机器具体的磨损程度、厂场的工程师确定的大小,需要多少人开工。
      而且技术人员的工资能像U型曲线一样,随便确定么?要知道99%以上的资本是存在预付性的,这都不说。而且企业之着存在着资本积累式的竞争,而新古典的理论中无视这种竞争,别的不说,只要关键技术人员的工资低了,随时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挖走,你又怎么可能按U型曲线来确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工资, 财务预算,不要说按这种原理根本做不出来,既便做出来的。按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些雇员怎么不去更高收入的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42:07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西方经济学是解释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经济学是解释社会主义经济的。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从理论基础上讲,西方经济学是解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虽然它是要解释、并正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其解释是错误的。同样,马克思经济学毫无疑问是要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马克思最著名且花了人生大部份时间完成的著作就是《资本论》,为什么叫资本论,不叫社计论,因为它就是针对资本主义而并非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虽然它被前苏联理论界用于解释那个时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其解释在我国传统体制时期对我国学术界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这种“苏联传统”对马克思经济学(以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还到说一下,苏联的应用经济学自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开始,实际上就是新古典那一套。而西方经济学界也诚认马克思的价值论是资本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础,只不过他们不愿意诚认资本主义追求的价值就是金钱。

看看苏联的那些厂长、局长、部长,多都是技术官员,或者与之相关的出生,不然无法填平物质产品平衡表,而西方资本主义中,那些资本家有多少是工程师?甚于西方的政客、国家领导人都是学文科出生的,而在技术官僚的体系正好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8:38:38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4 15:37
什么叫一厢情愿,上面我已经指数,这种新古典的建立在技术上的价格核算与现实中的货币价格并不是一回事。
如:“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你怎么不深研下,这几个指数是怎么来的,

W1、W1,是建立在技术、缺失程度,也就是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这种技术指标上计量的。如:需要多大的厂房,需要多少工人开工,这种实物成本计量是工程师的事。但这与企业家或者说懂事长他们的成本核算是无关的,这个成本主要是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并且货币工资也不可能按U型的成本曲线来调整,土地的价格是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价格,而这里反映着一种由工程师来确定大小的技术指标。

因此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混淆,你还能说新古典的这个所谓的货币价格是直正的货币价格,别的不说,他是建立在技术为工的生产涵数上的。

而实际上的价格确是资本市场带来的价格,与工程师的核算无关。
————————————————————

如果你是质疑w1、w2的含义,那我可以有自信的告诉你,它们指的就是要素1、要素2的市场货币价格。

这些价格是市场形成的,你可以立刻从市场上感受到,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实物价格的换算,真的很简单。

至于w1/w2=MP1/MP2的原则为什么成立,请见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1265&extra=&page=1的39楼。

这一切并不难理解啊?只需要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在给定要素1与要素2的市场货币价格w1、w2的基础上,他们就会按w1/w2=MP1/MP2的原则去配置要素1与要素2,不需要考虑什么实物价格,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9:00:02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4 16:14
meishanjia1900:
   “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的结果是一个技术指标,这必须建立在技术成本的核算上,必须选抛开货币成本,如果要建立联系,然而工资分配必须按这种U型曲线来做,这可能么?而且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机器的折旧根本不是机器的磨损程度,而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这也是你无法回避的,如果要得出技术指标的结果,必须按每种机器的实际磨损程度来确定价格,这才能与技术指标拉上联系。

   而你确要说,没有考虑那么细,建立模型必须把这些你们认为的细节抽像掉,而你们这种的抽像方式,确把关健性的东西抽像掉了。

    如机器具体的磨损程度、厂场的工程师确定的大小,需要多少人开工。
      而且技术人员的工资能像U型曲线一样,随便确定么?要知道99%以上的资本是存在预付性的,这都不说。而且企业之着存在着资本积累式的竞争,而新古典的理论中无视这种竞争,别的不说,只要关键技术人员的工资低了,随时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挖走,你又怎么可能按U型曲线来确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工资, 财务预算,不要说按这种原理根本做不出来,既便做出来的。按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些雇员怎么不去更高收入的企业??????????
————————————————————

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所谓一般均衡的均衡是指什么?所谓均衡就是在该价格水平上,供求相等,不难理解。

要素的均衡,即是在均衡市场价格下,愿意供给的量恰等于需求量。

员工之所以被更高的出价方挖走,就是因为市场尚未达到均衡,供求的作用还在使价格趋于均衡水平,如此而已,不需要奇怪。

你对“w1/w2=MP1/MP2”还是有误解的。

w1、w2可不是单个厂商能决定的,它们是市场均衡决定的。

而厂商自己能决定的量只有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产量MP1、MP2。

厂商雇佣要素的量越多,自己厂的该要素MP的量就越小。

可以说,厂商能用雇佣要素1与要素2的量来决定MP1、MP2的大小。

如果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肯定会停止在w1/w2=MP1/MP2的状态下。

就这么简单。

厂商只能调节自己厂的MP1与MP2,而w1与w2只能由要素的市场供求整体决定。

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求的就是这种思维,至于你说的预付资本,还有你以前说的先签合同确定工资等,我只能说,这是模型,不能太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22:13:5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24 19:0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4 16:14
meishanjia1900:
   “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的结果是一个技术指标,这必须建立在技术成本的核算上,必须选抛开货币成本,如果要建立联系,然而工资分配必须按这种U型曲线来做,这可能么?而且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机器的折旧根本不是机器的磨损程度,而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这也是你无法回避的,如果要得出技术指标的结果,必须按每种机器的实际磨损程度来确定价格,这才能与技术指标拉上联系。

   而你确要说,没有考虑那么细,建立模型必须把这些你们认为的细节抽像掉,而你们这种的抽像方式,确把关健性的东西抽像掉了。

    如机器具体的磨损程度、厂场的工程师确定的大小,需要多少人开工。
      而且技术人员的工资能像U型曲线一样,随便确定么?要知道99%以上的资本是存在预付性的,这都不说。而且企业之着存在着资本积累式的竞争,而新古典的理论中无视这种竞争,别的不说,只要关键技术人员的工资低了,随时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挖走,你又怎么可能按U型曲线来确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工资, 财务预算,不要说按这种原理根本做不出来,既便做出来的。按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些雇员怎么不去更高收入的企业??????????
————————————————————

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所谓一般均衡的均衡是指什么?所谓均衡就是在该价格水平上,供求相等,不难理解。

要素的均衡,即是在均衡市场价格下,愿意供给的量恰等于需求量。

员工之所以被更高的出价方挖走,就是因为市场尚未达到均衡,供求的作用还在使价格趋于均衡水平,如此而已,不需要奇怪。

你对“w1/w2=MP1/MP2”还是有误解的。

w1、w2可不是单个厂商能决定的,它们是市场均衡决定的。

而厂商自己能决定的量只有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产量MP1、MP2。

厂商雇佣要素的量越多,自己厂的该要素MP的量就越小。

可以说,厂商能用雇佣要素1与要素2的量来决定MP1、MP2的大小。

如果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肯定会停止在w1/w2=MP1/MP2的状态下。

就这么简单。

厂商只能调节自己厂的MP1与MP2,而w1与w2只能由要素的市场供求整体决定。

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求的就是这种思维,至于你说的预付资本,还有你以前说的先签合同确定工资等,我只能说,这是模型,不能太复杂。
一般均衡理论,论述是一种技术均衡,即生产力与个人选择的均衡,边际效用生产力相对价格理论也是建立在技术理论,和生产涵数理论之上的。
如果仅是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均衡,还还是瓦尔拉期均衡么?怎能么得出“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
事实相反,这种均衡,正是斯密、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论述的社会支配力量的均衡,根本不是优化配置资源的瓦尔拉斯均衡,这一点你无法反驳,只能说我把问题整得太复杂。可资本主义实际运行中的那些最核心的东西,确被新古典抽像掉了。

我讨论所说的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就是剑桥资本争论的内容,当时新古典就无法反驳,这种争论下去,对现在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的打击是致命的,要不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原有成名的剑桥学派经济学家,一旦死去。后继的反对者的理论因为没有人提供资金来发表,新古典的理论中的谎言早就被击像马蜂窝一样烂。
作为配置资源的理论,新古典逻辑上并没有错,要优化配置资源也只能那样,但是它用混淆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用来美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6 12:02:54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4 22:13
如果仅是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均衡,还还是瓦尔拉期均衡么?怎能么得出“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
咱就从头吧,从头说,但首先我还是要强调,一切真的很简单。

首先,有一个要素的市场价,是货币价格,要素1的市场货币价格为w1,要素2的市场货币价格为w2。

这是市场形成的价格。

假定我是一个厂商,那我要用市场价购入要素,如何配置要素呢?

随着要素的运用量的增多,该要素每增加一单位供给所生产的商品产量,即边际产量MP,就会下降。

这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假定我这个厂商只用C这么多的成本生产,那么要如何配置要素1与要素2才能使产量最大?

将要素1的边际产量记为MP1,将要素2的边际产量记为MP2。这两个量均与各自要素购入量负相关,这是源自上面介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先假定一个任意的购入要素1与要素2的比例,只要正好将C这么多的钱花掉就好。

既然要素1与要素2的购入量同时确定了,那么MP1与MP2的值就随之确定。

当MP1/w1>MP2/w2时,如果从要素2的货币投入里减去1元钱,并将其投入到要素1的购买中去,将会令产品产量增加MP1/w1-MP2/w2>0个单位,于是我会不停的从要素2中抽出钱去购入要素1,即辞退要素2并购入更多要素1,这样做可使成本不变,还是C,但产量却会不断提升。

但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我解雇要素2并购入更多要素1的行为会使得MP2上升、MP1下降。

直到MP1/w1=MP2/w2时,我会停止上述操作。

当MP1/w1<MP2/w2时,情况与以上类似,只是一切恰好相反罢了。

综上,只有在MP1/w1=MP2/w2的条件下,我才能用固定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

所以,我会用MP1/w1=MP2/w2配置资源。该条件又可写为:w1/w2=MP1/MP2。

我这个厂只能控制MP1与MP2的量,经济学上,将MP1与MP2的比值"MP1/MP2"称为要素1与要素2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w1与w2是由整个市场决定的要素货币价格,因此,在任何时刻,w1/w2这个比值是唯一的,它由市场决定。

我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我会选择令我的MP1/MP2等于w1/w2的值。

别的厂商也不笨,他们统统都这样做,于是,就有:

我的MP1/MP2 = 你的MP1/MP2 = 他的MP1/MP2 = ...

这不就是“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吗?

经过市场的反复磨合,市场会形成要素1与要素2的均衡货币价格w1*与w2*

在w1*与w2*的水平上,要素1与要素2各自的供给与需求相等,要不然就称不上“均衡”了。

这不就是“愿意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吗?

以上不就证明了“愿意供给的要素恰被分配干净且不同厂商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同”的结论嘛?

很简单。而这就是生产领域要素分配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以上内容很不完整,具体内容请参看各版本的《微观经济学》教程。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24 22:13
作为配置资源的理论,新古典逻辑上并没有错,要优化配置资源也只能那样,但是它用混淆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用来美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你认为西经不完善没关系,没人认为它十全十美。

但有一点我始终无法理解,你总是在强调“混淆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

我无法认同,我的观点是:在以上我们谈及的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厂商理论的话题里,并没有你所谓的混淆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情况,至少“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将使得生产领域的要素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个结论没有涉及“混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这类的错误。

你可以用上面的数学说明过程作为验证,你能指出它哪里犯了“混淆”错误吗?

我相信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6 18:51:58
这个命题有些意思。说供给决定需求就是说先有生产,才能决定分配。说需求决定供给,是说供给必须要满足人的需求。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究竟是哪种看法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我更倾向于后者。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确实可以由需求决定供给。因为各种各样的供给都是丰富的,在那样的条件下,需求就可以取舍究竟生产什么与不生产什么。如果完全由生产者决定,那必然导致商品供给的缺少。当然,后者也不能绝对化,否则,毒品,卖淫嫖娼问题等等就不能够解决。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绝对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