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五 发表于 2011-2-15 20:59
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1,市场情况下,生产者生产出产品,投放市场后,一旦滞销,他降价处理。这种情况看似你所谓的供给决定需求。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
2,但是你忘记了第二步。他一旦滞销导致亏损后,会停止这个产品的生产,转而生产其他产品。或者亏损会导致他关门大吉。
这就是说,不是生产商想提供什么供给,需求都会产生。他需要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运作。他必须盈利才能维持。
所以有效供给创造需求,本身这个有效供给指的是生产者不会像傻子一样亏损还长期生产。
但是计划经济下呢?如果滞销他降价还是降低产量?如果导致亏损,是否按市场情况减产或停产?那还是计划经济了吗?谁对投资失败负责?
所以,你所谓的供给创造需求,是市场经济下的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因为有效供给本身考虑了生产方本身不会像傻子一样长期低价亏损地销售产品。
这就是供给需要满足需求的原因。而计划经济由于没有市场,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步骤。
周百五 发表于 2011-2-16 21:46
精忠岳飞:
看看统购统销多荒诞。如果在销售部门体现亏损,就压成本。可是傻子都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压低成本根本无法弥补亏损。如果出现无法弥补的亏损,计划经济企业怎么办?70年来,苏联的企业从来没破产过,老旧的设备可以进工业历史博物馆。
没有市场信号,单靠压低成本,有什么用。这里必然存在大规模的资源错配。
有效供给的意思是,供给方不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还能长期保持生产。这样,有效的供给一点能创造需求。
持续亏损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似乎浪费资源。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是浪费社会劳动时间,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
而你的计划经济,却要用想压低成本来适应需求。可笑。
1、分散于成品中的知识集,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知道。2、在利用这些知识下所付出的代价,及个人选择的优先次序。而个人的代价,是以交换的形式向他人提供节约消耗选择途径。
说“需求决定供给”等于说,每个消费者知道这些知识,并且能预知未来,这是什么逻辑?实际上这个“需求”是文字面上的“需求”,还是“对已知知识在支付代价下的选择次序”。
3、消费者的消费实际上是“个人的代价”在相互交换,因此核算需要获取的信息并不是“具体的生产组合”,也就是说不是需知道,那些文字面上造出来的“需求知道某些人某要什么什么具体商品”,而是需要知道个人在现有的生产涵数(机器)下消耗的代价,这个代表是对比个人的选择而得出的偏向某一方面的选择。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7 23:09
还有,原谅“需求创造供给”这句话吧。你要了解提出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在古老的欧洲,当还在实行金本位甚至金银复本位时,那些用于铸造货币的贵金属十分稀少,以至于不是大量的资金追逐少量的物品,而是大量的物品追逐少量的货币。在此时,物品价格不下降已经很给力了。所以,只要是金币,没有花不出去的道理,只要你有花钱的需求,自然会有供给。
你把这个回复和我上面的回复连起来看就应该清楚了。
周百五 发表于 2011-2-18 17:47
精忠岳飞:
不用去争论供给需求谁创造谁,他们需要实现均衡。就是供给需要出清。
请问:计划经济下,与市场经济一样会有过剩产品与供不应求产品。请问计划经济下的过剩是怎样出清的?
是否需要降价?是否需要减少产量?
而供不应求产品又是怎样满足需求的?是否可以提价?是否需要增加产量?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18 18:06
[均衡要什么均衡?是要追求真正的瓦尔拉斯均衡,而不是追求最大化的支配他人劳动(行为)的均衡。
计划经济下没有产品过剩,统购统销的机构会通过低于采购价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会迫使厂或车间在下一季的会计结算中降低生产成本。而市场经济追求的是一种压榨人的平均利润率的均衡,他们会选择出售这些利润较低的资产,投入利润较高的领域,最所谓过剩帯销的领域会压缩产量,实际利润率与其它行业一致,但问题是更多需要这种消费品的人,确因为高价格而卖不起,
压根就不是按生产力调整与个人选择的关系,而是追求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劳动(行为),玩人的行不的一种均衡。
供不应该 的产品这际上,应该不断的扩大产量,同时降低价格达到没有利润 率的临界点(或者利润率等于再生产的积累率),即把生产组合的规模确定在积累率之上或者说边际成本之上。(只有一种情况下才需要调高价格,那就是出现两个不同的生产部在争夺生产配额时,才需要调高价格,在没有争夺生产配额之前,价格必须等待生产力,相反还要调低价格)
而不是提高价格,一定增加产量计算一个最大利润率,社会主义需要的是消灭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让多数少劳动消耗更小。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2-18 23:43
是我笨了。后来我仔细看了,楼主说市场上存在这个事实——“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厂商不是依靠技术降低成本,而是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卖个好价钱。”——是为了反衬出计划经济下的优点。
楼主的意思是说,计划经济下的均衡才是真均衡。
第一,就如上帖所说,西经认为技术水平短期很难提升,没理由认为计划经济下就有所不同,故劝楼主不要采用“计划经济下就真的能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这种论调。
第二,计划经济只要规定要素的价格不变,就逃脱不了供求失衡的状态,你怎么调?楼主的意思是生产多了卖不掉就随便处理掉,然后在下一期降低成本。你怎么降成本?技术没办法讲提就提,你只有两条路:要么裁员,要么降工资。但问题你是计划经济呀!你怎么做?人你能裁?工资你能降?
周百五 发表于 2011-2-19 08:37--------------------------------------------------------------------------------------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2-18 18:06
[均衡要什么均衡?是要追求真正的瓦尔拉斯均衡,而不是追求最大化的支配他人劳动(行为)的均衡。
计划经济下没有产品过剩,统购统销的机构会通过低于采购价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会迫使厂或车间在下一季的会计结算中降低生产成本。而市场经济追求的是一种压榨人的平均利润率的均衡,他们会选择出售这些利润较低的资产,投入利润较高的领域,最所谓过剩帯销的领域会压缩产量,实际利润率与其它行业一致,但问题是更多需要这种消费品的人,确因为高价格而卖不起,
压根就不是按生产力调整与个人选择的关系,而是追求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劳动(行为),玩人的行不的一种均衡。
供不应该 的产品这际上,应该不断的扩大产量,同时降低价格达到没有利润 率的临界点(或者利润率等于再生产的积累率),即把生产组合的规模确定在积累率之上或者说边际成本之上。(只有一种情况下才需要调高价格,那就是出现两个不同的生产部在争夺生产配额时,才需要调高价格,在没有争夺生产配额之前,价格必须等待生产力,相反还要调低价格)
而不是提高价格,一定增加产量计算一个最大利润率,社会主义需要的是消灭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让多数少劳动消耗更小。
说一大堆,我总结就是两点:1,对过剩产品降价降成本不降低产量。2,对供不应求产品增加产量不降价。我不知道这是否你是自创的苏联经济还是现实的。这已经明显有模拟市场的痕迹了。
但这里仍然发现很多问题
1,降低成本的效果有限,有些产品,即使降价剩1/5也未必有足够需求配比供给。而这种情况下,不是从改进产品或提高宣传或其他途径来解决,而是维持产量降低价格来实现。这不是很愚蠢吗?资本主义下,商品并非都是标准化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种种改进而适应需求的。你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对过剩产品的解决方案,涵盖了计划经济的解决方法,而且比之丰富得多。
2,对供不应求的产品的解决。立刻对市场信号的及时反应,比通过计划部门过一手,不是更有效吗?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价,最后达成的仍然是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但比计划经济的反应迅速得多。而且,因为需求偏好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转变,而企业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调整。计划经济下,刚刚提高的产能,如果由由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而过剩了,有怎么办?
既然计划经济下,这样模拟市场进行计划安排,何必多此一举而不直接利用价格信号?仅仅因为利润有罪恶?难道把权力集中起来就没有罪恶?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