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201 57
2006-11-28

记得过去曾发过几个帖子讨论过市场经济里工人积极性的问题,那几个帖子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论证了市场经济里工人的积极性也不高。而我们也不完全否认,计划经济里工人也有偷懒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里,工人偷懒都是客观存在,很难杜绝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在都有偷懒的情况下,来比比两个体制的优劣。不过,为了不让支持市场经济的人提意见,我们这里就先假设计划经济里的工人非常好偷懒,干一天玩半天;市场经济里的工人非常勤劳,一点也不偷懒。

在比较之前,我先举一个例子。

有甲乙两个人抽水,两人用的都是同样大小的水泵,但是甲用的水泵容易堵塞,每抽一小时的水都得用两小时清理水泵,而乙的不堵塞,可以不停歇地一直抽下去。在这里,为了能体现人的积极性,我们还假设他们的水泵都不是电动的,而是用脚蹬的,就象骑自行车一样,不蹬就不出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知道,即使甲在一天里一会儿也不歇,而乙干半天玩半天,甲的产量也没乙的高。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效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积极性,还取决于生产能否持续,受不受阻碍;当生产受到严重阻碍时,积极性对效率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有了上个例子为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劣。

市场经济的这个体制本身,就对生产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就象那个非常容易堵塞的水泵,而计划经济则对生产没有阻碍作用,就象那个不堵塞的水泵。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这里再用供水打个比方。假设有甲乙两个社会,各有30000户居民,每5000户居民一天的正常生活用水量是100吨;甲社会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乙社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了给居民供水,两个社会都建了6台水泵和1座水塔,每台水泵一天的出水量是100吨,正好够5000户居民用的。这里,为了能体现出人的积极性,仍然假设水泵是脚蹬的,还假设每台水泵都安排一个人操作。乙社会因为是计划经济,所以水是不要钱买的,直接供给居民,这样,6台水泵就得满负荷工作,一会儿也不能闲着,一天的生产量当然是600吨,居民也都能满足需求。而甲社会呢,因为是市场经济,水是要居民拿钱买的,1吨10块钱,这样,能买起水的就很少,假设只有12000户能用起这个自来水,其他居民都用土井里的脏水。而12000户居民一天只能用240吨水,所以6台水泵生产的水就卖不完,实际只要不到3台水泵生产就够了,6台水泵都工作,只能生产一会就停一会,就象堵塞了一样。为了减员增效,资本家就让一个工人下了岗(17%的下岗率,我假设的不算多吧),一个工人去当推销员,一个去搞市场策划,还留三个工人操作三台水泵。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两个社会的效率。

乙社会每天的产量是600吨,甲社会每天的产量是240吨,比乙社会低多了。当然,这个时候,甲社会里工人的积极性看起来还是满高的,推销的和市场策划的,两个人都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操作水泵的三个工人也都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总效率就是不行。原因在哪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就算是计划经济里的6名工人都好偷懒,都干半天玩半天,总产量还是300吨,还比市场经济的要高。

而实际上,计划经济里的工人能那么偷懒吗?这是不可能的。只要这6名工人偷懒了,那边居民必然缺水,一反映到领导那里,领导必然要对6名工人进行批评或处罚,所以他们是有生产指标的,是不可能偷懒的。而反过来再说,假设他们提前完成了指标,就是休息一下,又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

上面我们假设市场经济里的工人都是不偷懒的,实际上能这样吗?所以偷懒还是客观存在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在岗的工人都不偷懒,可是大家有没有考虑下岗的、无业的人员呢?下岗、无业人员一天闲24小时,“咱们工人有力量”,浑身是劲没地方使,他们的积极性为0(其实,推销、市场策划人员的积极性也应该算0),就算在岗工人的积极性为100,可是平均起来的积极性能有多高呢?计划经济里都有工作,就是懒散一点,产量也得比市场经济的要高呀。

有人可能要提意见了:你这样比不公平,你为什么只用产量比,不用GDP,不用利润来比?当然,计划经济里的水是不要钱来买的,利润为0,GDP也为0,比不过市场经济。可是,我们生产的目的是干什么的?是为了生产很多的物质让大家都能满足需求,还是为了生产票子,还是为了给资本家生产利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9 8:56: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8 20:24:00

想当然耳!你以为那些领导者都是全知万能的上帝?掌握着完全信息,使他们的计划完全合理?另又认为在市场经济消费者一定如你所想的选择,在计划经济中一定如你所想的没有贪欲适当合理消化而不浪费??

另又先入为主认为:“市场经济的这个体制本身,就对生产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就象那个非常容易堵塞的水泵,而计划经济则对生产没有阻碍作用,就象那个不堵塞的水泵。”务实点联系实现,研究为什么现实不是这样或许会得到有价值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8 20:34:00

看到帖子很激动

对于这两种体制进行效率比较也是我近阶段想分析的,先看了楼主的分析,下面想发表我对上观点的一些看法

1.对于楼主所说"市场经济存在生产阻碍而计划经济不存在"一点:就市场经济存在生产阻碍楼主是否有实证证明?此外,就苏联经验看来,在苏联模式时期,由于过于强调重工业生产,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各经济部门之间生产不协调,严重阻碍生产的进行;相反,新经济政策时,采取了一定市场经济,到是促进了生产.我认为,生产是否受阻,关键要从各经济部门之间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社会再生产是否能进行来分析,而不能从分配资源的经济体制来分析.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很好分配资源和生产,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也能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源和生产.

2.楼主所举的第二个例子中,有以下几点想讨论:
首先看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当市场需求只要3台水泵就能满足的时候,市场是否会允许6台水泵的存在?就一个市场中的厂商而言,如果他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售出,那么他会选择退出市场,而不是继续存在于市场之中。这样,市场中剩余3台水泵,生产通畅
其次,甲社会中,由于产品有价,居民只要参与市场也必然会有收入,等价于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价值,那么,居民就应当能够支付水钱,尽管需水量小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但仍不象楼主所估计的那样,被辞的人也许能因此保住饭碗,甚至失业都不存在
再次,接下来看乙社会,计划经济体制主导。此时,由于水是公有资源,人们不需要为水付钱,人们就有可能过度用水,而这具有负外部性,因为水供给总量一定,一些人多用水另一些人就得少用,甚至没有,这损害了那些人的利益,也有可能造成错误的印象---水供给不足(哪怕比市场经济下多的多)。而市场经济下由于人们付钱,人们就不会过度用水而且会尽可能的节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当然,乙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限制每户用水量防止负外部性出现,但这会提高管制成本,降低投入-产出回报。即便只从产量角度考虑,乙社会也并不优于甲(考虑甲社会有市场营销成本)。

以上是我就上文一些观点,不是之处尽请指教,关键是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8 23:47:00

1、从头至尾,你都是用 Productivity 偷换了 Efficiency 的概念。当然,或许你本来想说的“效率”就是指“生产率”。

2、你举的例子,之所以说明计划经济下的“效率”高,很重要的一个假设是“计划经济实行按需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想不出那6个“蹬水”的工人为什么要费力蹬水,除非“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你觉得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0:27:00

zhang221:

你的需求模形问题,即不适合现实当中的市场经济,也现实之中计划经济,总之不适合任何现实中的经济制度,顶多是那些杂种经济学家用来欺骗和误导不懂经济的老百姓还可以。你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即成本与需求的关系。社会总需求,实际上是一个思维陷阱,它是受成本限制的。也就是价格体系与需求的关系!

如:企业生产,企业有自身的经济核算,个人也有一个经济核算的问题。如:消费环笔记本电脑定价为10000元时,当地有200人买,定价为5000元时,就有可能有300多人买。对于我而言也有自身的经济核算的问题,如我一个月工资3000元,一台中档笔记本电脑为7000元,虽然现实生活中,我有那么多钱,可考虑到以后的问题,我这月领了工资我就不会买,而要到下个月去了。如果笔记本电脑阶价为5000元,我这个月就会立即买。同时企业也有一个自身的经济核算,如原料的进价限制等。

按照西方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苏联的计划科学理想中的价格(苏联经济学界称为“客观制约成本诂价”,西方称为“影子价格”)实际上反映的各行业之间的一个比例关系。不同行业的人由于不同原料、产品、中间产品的影响,实际上存在着分配上的搏弈关系。

计划经济要想达到理想中资源的最优配置,正在于一个合理的价格体制(当然价格扭曲某些时候也是计划经济的优势,条件是人口增长速度够快,资源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比均衡计划经济更有优势,也就强调提高机器效率价格扭曲与配置资源最优提高人的效率价格均衡,前者在这种情况下更有优势)。也就是说集中控制的计划经济分散决策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以及有一个唯一的利益率。

下面我来分析你的例子:

苏联模式时期,由于过于强调重工业生产,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各经济部门之间生产不协调,严重阻碍生产的进行;相反,新经济政策时,采取了一定市场经济,到是促进了生产.我认为,生产是否受阻,关键要从各经济部门之间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社会再生产是否能进行来分析,而不能从分配资源的经济体制来分析

苏联的价格扭曲的倾斜式计划经济,在资源、人口都充足时比均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更有效率。重工业与消费的关系参见《刷盘子读书》,这里不想做过多的解释。

首先看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当市场需求只要3台水泵就能满足的时候,市场是否会允许6台水泵的存在?就一个市场中的厂商而言,如果他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售出,那么他会选择退出市场,而不是继续存在于市场之中。

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社会各行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在一定时间内开发资源的能力是一定的。以此前提进行分析:

对于一个复杂的分工体系中,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就会出问题。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以及行业越来越多越复杂化,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那么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由于不正确的价格体系就会导致,资本不能正确有效的进行配置。也就是说,就有可能会使很多人喝不到水,而去河中挑水。因为价格体系正好反映不同行业的人在分配上的搏弈关系。

当某一行业本来很多人就消费不起这种相对高档的商品,而企业又要追求更多化的利润,这就使得企业只有自己的经济核算,而没有社会整体的经济核算,这种“唯需求主义”,从而进一步行业之间的比例失调引发经济危机,实际上现在的中国的房地产就是这么回事。

而计划经济就不一样。由于有价格管制,中央计划局和地方计划局根据资源和重工业等基础工业的能力逐级推算出这种“客观制约成本诂价”,那么企业以此进行经济核算,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即通过线性规划求极大值极小值的过程),就可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9 17:43: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0:37:00

对于自来水的关题,均衡的计划经济并不是乱定价,而是根据周期开发资源的能力进行推算。现实生产中由于抽水能力,水处理能力特别强,水价极低是可能的。

还就有一问题,退一万步讲,假设现代工业社会市场经济还是均衡,怎么根据水资源进行竞价?信息从哪里来,是统计么?由于是水厂是自己统计(有能力进行统计必然是垄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就会乱来获得暴利。

如果要统一调查水资源,这必然又是市场经济做不到的,竞争降价模型就与这个需求统一调配行业的关系相矛盾,这就更有可以更进一步的造成水资源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