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261 25
2006-08-05

聂辉华先生:做学问的别太势利!

曹国奇

作为曾经是人大经济学论坛《学者专栏》(https://bbs.pinggu.org/forum-56-1.html)的同事,聂辉华先生是一位很有知识的年青博士。由于他强于传承知识,而我强于破坏知识,志不同,道不合,所以我们间的交流量为0。对他总体印象是,他是一个善于为既得利益者说话的博士。这没什么不好,在我们这世道,这也许是一个做学问者能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但是眼看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博士就这么样偏离学术本质,还是有些心痛,尽管这意味着他必定会像张维迎那样红透“上层建筑”。他的《大陆高校:没有一流待遇,哪有一流水平?》一文实在是太令人遗憾(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0938)。人总是有倾向性的,但是如果因倾向性而不讲道理——尤其是不讲使自己拿到博士学位的道理,那就太过分了。

聂辉华先生认为大学教学水平差的直接原因是教师待遇低,而教授待遇低的最直接方面是工资太低。他是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大学教师的工资太低呢?这标准不是大陆的平均工资,而是与香港教授的平均工资。如果是一般人作这种比较,如像影星刘小庆与好莱坞影星比,说大陆影星收入低,那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作这种比较,就离谱得对不住自己老师了。我知道聂辉华先生所学的课文中没有一条原理能说明工资与地域的关系,没有一条原理能说明不同地域间的工资不能直接比较,但是宏观经济学中承认了这一点,实践中也承认了这一点。现在的经济学者很少有人作这种比较,都知道工资与地域的经济水平成正比(尽管没原理能说明这个正比)。大陆和香港是不同的经济域,二者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怎可直接由二者的工资高低比较待遇高低呢?——还算好的,聂辉华博士没有从工资差别上说胡主席的待遇比香港总督的待遇低。

这里唯一能作比较的是“比例值”,即,教授的工资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如果大陆的这个比例值低于香港,则大陆教授的工资较之香港教授的工资偏低。聂辉华博士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比较原则(他毕竟是个经济学博士),而是有意混淆是非,从而为自己的“上层建筑”谋福利,以便获得个人的迁升。

不同地域间只能作间接比较是我揭示的平均化规律决定的(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353),该规律规定平均分配只能在经济域内进行,大陆和香港是不同的经济域,它们间不能平均化。工资与经济水平成正比是由这个规律决定的,以此该规律将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二﹞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其价格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高。

﹝三﹞随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不断上涨。

﹝四﹞同样的劳务消耗所挣的报酬,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

平均化规律决定了不能从任何人的工资额上判断其工资是高还是低,而只能从个人的工资与经济域内的平均工资的比较值上来判断工资的是高还是低。

聂辉华博士为什么不从间接上比较呢?因为按他提供的数据间接比较对他要混淆的视听是不利的。他说“大致估计,香港高校的讲师(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平均年薪分别为40万、50万和60万港币,这一薪资水平堪与美国竞争,大约是大陆的十倍以上”,但是另一面他没说,那就是香港的人平均工资也是大陆大城市的十倍多。依此,如果考虑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只怕大陆教授的工资与人平均工资的倍率要比香港高许多。——我们的记住,大陆教授的客户中多数是农村学生!

再,香港教授的工资与人平均工资的倍率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聂辉华博士仅以香港为事例说明大陆教授的待遇过低,从而什么什么的,恐怕不是学术所为。可以肯定,从全世界来看,教授的工资与大学的排名的联系不大。也许聂辉华博士的文章改名成“大陆高校:没有一流水平,哪有一流待遇?”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5 11:12:00

说的有道理

“看上去,似乎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在整个社会中并不低,但是这里有两点被严重误读。第一,多数高收入教师的主要收入并非学校的工资,而是在校外的各种兼职所得。从局部均衡的角度看,这似乎没什么不好。教师改善了生活,高校减轻了负担。但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看,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第二职业,必然导致教学与科研质量的降低,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社会。”

聂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从经济学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教师热衷兼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一定是其他某种东西缺乏了。

既得民国时期,有高校教授联名抵制给他们加薪的事情。可借以反思吧。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很深奥,如果引入历史因素,从“历史的动态的一般均衡”(我胡诌吧)看,似乎就另外一回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5 12:24:00
不错 不错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5 23:02:00
请老曹注意: 一般工人在国际间的流动是受到阻碍的,而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国际间的流动阻力小得多。因此工资对人才在世界间的流动的影响教师大大高于工人。或按你的说法,工人的“域”可能限于一国,而大学教师的“域”可能是世界。所以,大学教师工资有在国际间横向比较的现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5 23:24:00

这个不能否认,但是我们不可能让国内高级人才的工资和发达国家高级人才的工资一样高,这也是经济域的限定。依此类推,如果高级人才的工资低是大学二流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国也永无富贵之日。况且,多数教授在国际间是不能流动的,更何况聂辉华在文中的主要诉说对象——讲师。

再说,真正能使一个大学成名的高级人才自古以来就没几个,更多的还是大学使教授成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6 07:54: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6-8-5 23:24:00的发言:

这个不能否认,但是我们不可能让国内高级人才的工资和发达国家高级人才的工资一样高,这也是经济域的限定。依此类推,如果高级人才的工资低是大学二流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国也永无富贵之日。况且,多数教授在国际间是不能流动的,更何况聂辉华在文中的主要诉说对象——讲师。

再说,真正能使一个大学成名的高级人才自古以来就没几个,更多的还是大学使教授成名。

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