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0-12-28 12:49: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2:39
消耗与转移的价值——仅指中间投入——没有固定资产折旧。
您被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忽悠了也。
产品的价格中包括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之一。
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有一部分转移进了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8 13:26:41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46
文盲,你中文懂吗?
看看清楚: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 ...
按您的公式是这样: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但人家的增加值计算公式是这样: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不要和一个计算了20多年工业增加值的人对抗——鸡蛋碰石头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8 13:28:30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46
文盲,你中文懂吗?
看看清楚: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 ...
物质产品和劳务——就是中间投入,没有固定资产折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8 13:30:02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49
产品的价格中包括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之一。
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有一部分转移进了产品。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
只有中间产品才能价值转移。
+++++++++++++
请仔细阅读,认真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8 22:23: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7 21:13
该破除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的执念了
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
按照你所承认的,新创造的价值就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那么新产品价值中凡是来自于本期生产过程开始之前已有价值的部分,都可以判断为不是新创造的价值。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判断新创造的价值的标准。

由此,你如果不是用你所承认的新创造的价值就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作为证明折旧是否新创造的价值的标准,你就是心中有鬼,就是在搞双重标准,你的论证就不成立。

因为,你这个连基本的学术准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践踏的人,怎么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16:2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3:26
按您的公式是这样: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但人家的增 ...
文盲,你中文懂吗?
看看清楚: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 = 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  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固定资产折旧是其中之一)- 劳务价值
GDP核算2016固定资产折旧.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18:27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09:16
文盲,你中文懂吗?
看看清楚: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 ...
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这是中间投入。
您真的是外行,根本不知道有关术语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19: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09:18
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这是中间投入。
您真的是外行,根本不知道有关术语的意义 ...
你才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27:23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09:19
你才不懂
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办法

一、生产法计算增加值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推导

工业企业计算增加值有两种算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
    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这里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收入所含进项税,一般取本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是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而不是真正的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应缴增值税+应缴其它税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将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代入公式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应缴其它税+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
显然,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公式相同,实际是同一公式。
二、二者计算值不同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办法计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原因是什
么呢?
主要原因是营业盈余与应缴增值税的取值不同,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将营业盈余取为营业利润(假设生产补贴为0),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取为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营业收入对应销项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对应进项税
这里,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对应进项税,一般取的是本月实际抵扣的进项税,是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而不是真正的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也就是说,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进项税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进项税在实际计算时取同一值——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

显而易见,营业盈余与营业利润不相等,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也不相等。
我们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与营业盈余的差值及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的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的差值。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不含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如果报产产品成本核算时,全部投入取值与营业盈余核算相同(实际可能不同),营业盈余也可表示为下式: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含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盈余=营业毛利-报产产品毛利+投资收益
这里,我们将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称为公司费用,在计算营业盈余与利润总额或营业利润时公司费用视为相等。
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
=(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营业收入所含销项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营业收入所含销项税
这里,我们假设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进项税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进项税相等(正如前文所述)。
以上便是生产法与收入法在实际计算中不相等的原因,如果严格按照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规定,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其实是相等的。
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区别的意义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只有一个总结果(表面看来),而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却有内容——增加值的组成部分为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便是生产法与收入法相区别的意义。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可以使我们知道中间投入的情况,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使我们知道了增加值的分配情况。
这样我们既了解了中间投入的情况,又了解了增加值分配的情况。
营业盈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生产的情况。我们想了解生产情况时,我们应看营业盈余。
营业利润反映的是销售的情况,我们想了解销售情况时,我们应看营业利润。
当销售与生产相同时(指完全相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考虑时,营业利润与营业盈余相同(前提是营业盈余核算数据与报产产品相等)。
我们以上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均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的,与收付实现制结果还有不同,实际上由于增加值的分配作用较强,我们应该用收付实现制计算增加值,而且应该用收入法计算。这样我们计算的增加值可靠性较高,更接近实际。劳动者实际得到多少报酬?国家实际得到多少税收?投资者实际分得了多少盈余?实实在在的增加值加在一起才是真正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信度才高。
————————————————————
本人10年前的一篇文章,您说我懂不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52:42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8 22:23
按照你所承认的,新创造的价值就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那么新产品价值中凡是来自于本期生产过 ...
增加值,前期有吗?没有。
增加值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那只是一个数,不是前期的价值——那个数是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企业自留净现金流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09:53:15
工业增加值是新创造的价值.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22:1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09:27
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办法

一、生产法计算增加值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推导
你不懂。你不知道:
1. GDP的定义
2. 支出法是直接核算GDP的方法
3. 收入法是间接的核算GDP的方法,由于,有部分支出没有转化成收入,所以,收入法中除了收入以外,还要加上那些没有转化成收入的支出。因此,收入法中是有不是收入的部分的。
固定资产折旧这项不是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26:28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0:22
你不懂。
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原来不大理解——睁着眼睛怎么会说瞎话呢——现在明白了——确实有这样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37: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0:26
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原来不大理解——睁着眼睛怎么会说瞎话呢——现在明白了——确实有这样的事。
你是不懂呀。
我在72楼列出了你不懂的3点。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你不懂:
1. GDP的定义
2. 支出法是直接核算GDP的方法
3. 收入法是间接的核算GDP的方法,由于,有部分支出没有转化成收入,所以,收入法中除了收入以外,还要加上那些没有转化成收入的支出。因此,收入法中是有不是收入的部分的。
固定资产折旧这项不是收入。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30256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51:32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0:37
你是不懂呀。
我在72楼列出了你不懂的3点。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你不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常识摘抄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9-12-02 13:3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关于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
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52:17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0:22
你不懂。你不知道:
1. GDP的定义
2. 支出法是直接核算GDP的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常识摘抄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9-12-02 13:3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关于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
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1:28:5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0:52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常识摘抄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看看你的反应,
我说你不懂,没有讲错。
1. 什么是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看见 product 了伐? 讲的是产出,不是收入。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the total monetary or market value of all the finished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s borders in a specific time period.

2. 怎么来决定 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当然是让市场来决定,那是最准的。让市场来决定  all the finished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这就是支出法。 (市场经济是没有生产法这件事的)
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里,当然是用支出法。用不着舍近求远去兜圈子。

3. 在一个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用支出法。没有办法,只好想是否还有其它办法。 于是,想出来 “所有企业卖出去东西,收回来的钱,最后大概都会转变成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因此,大概可以用核算收入的办法来间接的得到GDP的数值” 这个办法。请注意:
a. 这是一个间接的办法。支出不是收入。
b. 这个办法的前提是所有支出都转化成收入。如果有支出没有转化成收入,那这个办法得到的GDP数值就不准了。
c. 支出里的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转化成收入。所有,必须要在收入法里加上固定资产折旧来补足差额。
d. 注意:固定资产折旧是支出。

4.因为,支出法是用市场价格的直接的核算,所以,支出法的结果比收入法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2:37:12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1:28
看看你的反应,
我说你不懂,没有讲错。
1. 什么是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看见 product 了伐? ...
外行说的话。
在中国,支出法核算上是最不准确的方法。因为,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较多,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统计很困难。固定资产生产周期很长,一年以上的很多。
如何从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中把本年度生产的部分分出来?如何计算未完工的固定资产(存货变化的一部分)?您考虑过吗?
美国等国固定资产投资极少,把本年销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变动算作本年生产的误差不会很大,中国不行啊。中国用收入法是最准的。因为这容易统计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2:42:35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1:28
看看你的反应,
我说你不懂,没有讲错。
1. 什么是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看见 product 了伐? ...
您不知道支出法的核算原理吧?
本期生产最终产品价值=本期销售最终产品价值+最终产品存货变化。
是用销售数据来统计生产数据的。GDP是生产概念,国内生产总值。
您实在是太无知了。还什么都敢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2:44:1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2:42
您不知道支出法的核算原理吧?
本期生产最终产品价值=本期销售最终产品价值+最终产品存货变化。
是用 ...
你这种叫原理?
你就省了吧。
你这个井底之蛙。
生产出的东西的价值用什么来衡量?
用市场价格来衡量。懂吗?
产品卖掉(买进),市场价格就出来了。
最终产品的价格,销售额就是这样来的。
有了产品的价格,销售额。当年的GDP好核算了。

这就是支出法的最重要的地方。直接核算产出。不兜圈子(就是用间接的方法)。

为什么有些西方的初级的经济学里讲GDP,只讲支出法?
因为,这是直接的核算方法。
在西方完全的市场条件下,用不着间接的方法。间接的方法没有直接的方法准。

你只会看中文的讲具体核算GDP的文件,这些文件是讲在中国具体怎么做的,不是讲理论的。所以,你不懂理论,你以为3种核算方法是一样的。不是的。你这个土帽,高中都没有上过。懂什么? 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的,所以,讲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这么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2:46:48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2:44
你这种叫原理?
你就省了吧。
你这个井底之蛙。
这都不知道,还谈支出法核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00:2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2:46
这都不知道,还谈支出法核算?
我看的书,你看不懂。
你烦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10:5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2:37
外行说的话。
在中国,支出法核算上是最不准确的方法。因为,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较多,而固定资本形 ...
看见我讲的:
“3. 在一个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用支出法。没有办法,只好想是否还有其它办法。”
没有办法,只好用间接的办法。但是,要知道这个间接的办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缺点。不要把固定资产折旧说成是收入了。懂吗?
固定资产折旧是支出。因为,这个支出没有转化成收入,所以,如果收入法只算收入,算出来的结果是会比支出法少的。所以,收入法不能只算收入,那些没有转化成收入的支出也要纳入。懂吗?猪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25:45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2:44
你这种叫原理?
你就省了吧。
你这个井底之蛙。
你这个土帽,高中都没有上过。
+++++++++++
本人是83年高中毕业考入正规重点中专(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因为中专不考外语。
93年参加成人高考,考入一本科学院98年毕业,2001年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
学历确实不高,职称也不高,这都是事实。
您说话能不能有点依据?
您的发言,基本上是没有依据,信口胡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30:44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2:44
你这种叫原理?
你就省了吧。
你这个井底之蛙。
你只会看中文的讲具体核算GDP的文件,这些文件是讲在中国具体怎么做的,不是讲理论的。所以,你不懂理论,你以为3种核算方法是一样的。不是的。你这个土帽,高中都没有上过。懂什么? 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的,所以,讲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这么傻。
——————————
明明是3种不同的核算方法,方法不会是一样的。
但核算的是一个东西,理论上结果应该一样的。但因资料来源不同,结果可能不一样。
但生产法与收入法的结果必须一样(否则就是算错了)。
支出法的数据与生产法或收入法的数据一般不一样,这是统计误差——调整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35:50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3:00
我看的书,你看不懂。
你烦什么?
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这就是存货变化
————————————
以上是会计学基本平衡关系。基本原理。
您说您懂会计学,却连这基本原理都不知道?
您看的书,我可能看不懂。
但我的经验——您也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44:36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3:10
看见我讲的:
“3. 在一个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用支出法。没有办法,只好想是否还有其它办法。 ...
固定资产折旧是支出?支出法中有这一项吗?
支出法中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其中重置投资=折旧。
但这不是说折旧是重置投资,是重置投资在数量上=折旧。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收入)+生产税净额(ZF收入)+(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收入?无知者无畏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3:56: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09:52
增加值,前期有吗?没有。
增加值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那只是一个数,不是前期的价值——那个数是新创造的价 ...
按照你的逻辑,本期的总产出前期也是没有的,所以,总产出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同理,增加值前期没有,那也绝不意味着增加值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只有其中不是来自于生产开始之前已有价值的部分,才是新创造的价值。

因此,你什么时候能够学会把所有相关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而不要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都给你自己挖下一个陷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4:25:4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9 13:35
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这就是存货变化
— ...
经验没有用。经验不会告诉你GDP的道理。要知道道理,就要看书。你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4:26:05
sdhb 发表于 2020-12-29 13:10
看见我讲的:
“3. 在一个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用支出法。没有办法,只好想是否还有其它办法。 ...
.” 3.在一个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br>
在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是否有这个前提条件?换句话说,如果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法就不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