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书名:《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作者:刘后滨、李晓菊
购买链接:https://e.pinggu.org/ebook/162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的杰作,堪称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经典读本。本书是刘后滨教授、李晓菊教授主编的历史读本,选编、解析《资治通鉴》关于中国古代历史重大问题的记载,旨在普及大学生与历史爱好者的历史知识,培养其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与历史赏析水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说明
《〈资治通鉴〉二十讲》自2010年出版以来,已经九年了。在此期间,我们一直使用该书为全校开设“《资治通鉴》选讲”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肯定。“《资治通鉴》选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和“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为了及时吸收、总结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体会,进一步完善教材的体例内容,我们于2018年10月开始对教材进行修订,到2019年6月最终完成,以“第2版”的形式推出。现将本次修订工作要点说明如下:
一、在初版基本体例、结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个别单元和内容做了调整:
1初版“序表与史论”单元改为“绪论”。
2初版“开国与创制”单元与“君道与政体”单元次序互换,紧随“绪论”之后。
3初版第三讲“《资治通鉴》重要史论”取消,新增“三家分晋”为第三讲。
4初版“思问录”一律改为“思考题”,统一列于“讲评”之后。
5初版所附人物图除司马光像外一律删除,司马光像替换为明弘治十一年(1498)木刻本《历代古人像赞》中的《司马温公像》。
6除《淝水之战示意图》外,初版使用的其他示意图全部删去,待以后重印时,根据需要补入新的示意图。
二、对初版选文、注释、讲评、思问录、参考文献等各部分,都做了认真检核、调整和修改完善,适当增补了初版删去的“臣光曰”。
三、对注释中所有历史地名的今地说明做了更新。今地名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律以截至2018年底的政区名为准;外国地名以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所释为准。
四、修订工作仍由原版编写者负责,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李晓菊——第一讲、第二讲、第十四讲
李全德——第三讲、第二十讲杨梅——第四讲、第八讲
刘后滨——第五讲、第十五讲、第十九讲
张忠炜——第六讲、第十讲、第十六讲
韩树峰——第七讲、第九讲、第十二讲
皮庆生——第十一讲、第十八讲
王静——第十三讲、第十七讲
刘新光负责全部历史地名注释的校定和今地名更新,并与郇馨丛绘制了《司马光故乡示意图》。刘后滨通看了总稿,历史学院的四位青年教师刘文远、陈昊、邱靖嘉、张亦冰参与了讨论和总稿的通看,邱靖嘉为第一讲、第十九讲撰写了有关天文历法的注释条目。研究生贺国玉参与了部分文稿的汇总检核。
谨以新版教材的推出,纪念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1019—2019)。
李晓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